王果枝
(安陽市政府辦公室 經濟信息中心,河南 安陽 455000)
服務和促進我市區域經濟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最基本價值體現,更是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推動力量,區域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決定著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與水平。區域經濟發展不斷引導著職業教育學科教育結構的改變,職業教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調整和完善自身的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從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職業教育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職業院校能夠吸收合適的生源,通過培養以及再教育,培養大批實用型及技能型人才,能夠加速生產技術的更新,提高區域經濟的管理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生產模式變革。此外,職業院校作為科研基地,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先進技術、發明創造等通過技術市場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進步;另一方面可以在區域經濟發展或者產業結構發生變化時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計劃,使之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職業院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提高人才質量,開展科研合作攻關,共同推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目前,安陽市將轉型發展作為貫穿八大產業集聚區建設的主線,突出把握集群、創新、智慧、綠色發展方向,突出抓好集群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等關鍵環節,努力使產業集聚區經濟穩定增長,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安陽市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相應要求。
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各種高技能實用型人才,而職業院校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尤其是為區域經濟發展第一線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安陽市區域經濟發展對實用型、高技能職業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由于職業教育有著鮮明的區域性、應用性、崗位性,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教育,因此,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都以市場需要為導向,大力培養面向我市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短缺人才,促進我市產業區域經濟發展。鑒于此,通過職業教育持續培養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職業院校要想更好地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應該以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為導向,面向生產第一線的人才需求教育結構,進行實用型人才培養工作,設置相關專業,更為合理地安排教學課程。但是,我市職業教育院校專業設置重復,如會計、電子商務、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這些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薪資較低、就業率低,專業設置與我市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匹配不到位,與本地區經濟發展需求明顯脫節。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對職業教育院校的認可度低,其主要原因是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學生因考不上大學才去讀職業院校,長期以來職業院校被認為是“二流教育”,許多家長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將孩子送到職業院校讀書。政府也沒有盡到對家長與學生進行宣傳和引導的責任,迎合社會追求高學歷的潮流,普考“三限”政策落實不到位,造成普考過熱,職業教育舉步維艱,職業院校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篩選下來的劣品。此外,用人單位的用人理念也有偏差,使職業教育出現了被邊緣化的傾向。事實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培養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已經成為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
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基石,在我市區域經濟轉型高速發展時期,對師資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師資隊伍的教學與科研水平成為職業院校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師資隊伍落后主要是因為結構不合理,基礎學科教師充足,而專業學課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的老師太少,大部分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都是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給學生講課,一線實踐經驗少甚至沒有,科技研發能力更是有限,只局限于理論授課,能夠憑借專業能力與企業建立科技合作的專業帶頭人更是鳳毛麟角,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價值無從彰顯。教師隊伍的僵化導致職業院校推動產業發展的意識淡薄,知識和技術的進步更是與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相差甚遠。
目前,我市職業教育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層次較淺,沒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校企合作僅僅是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充當學校的實習基地,沒有深層次的科研合作,校企聯合缺乏交流平臺,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與機制,沒有根本的制度保障,企業利益得不到保證,職業院校的傳統管理機制、政策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未能形成完善的校企人才培養聯合機制。
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平臺,更是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橋梁與紐帶。面對區域經濟發展高速時期人才需求的巨大變化,創建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新型辦學模式是職業院校加強人才培養的必然途徑。
構建安陽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首先要在政府統籌和支持下,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保障機制,構建政府主導,職業院校與企業為主體、行業協會為中介的互動平臺(職業教育聯合委員會),逐步消除職業院校發展的政策壁壘和體制約束,以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為核心目標,創新推動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的四方聯動、協同育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促進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校的“點對點”合作,學校與行業協會的“點對線”合作,學校與縣政府的“點對面”合作。
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要依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控和優化,職業教育聯合委員會要積極發揮作用,行業協會與企業全程參與職業院校設置專業的過程,改造提升傳統專業,調整市場過剩專業,設立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專業,實現校企合作在專業設置上的有效對接,提高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能力。
職業教育具有教育性、職業性和層次性三種特性。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實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創新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職業院校可以依托企業建立學校與企業共用的生產性實用基地,將校內實驗室建在企業車間,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承擔合作院校的實踐教學任務,與教師共同研發學校實踐教學的課程內容,職業院校的教師同時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工作等等,最大限度地實現校企合作共贏,以及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職業院校應當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依托重點專業,教師要通過實踐了解所從事專業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反映生產現狀的新技術、新工藝。學校要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現場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有創新的或為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要給予獎勵;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改善教師結構,以適應我市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的要求。
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我市職業院校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構建與安陽市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安陽市區域產業發展相銜接的服務型教育體系。安陽市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有:第一,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聯動、協同育人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第二,協同區域經濟發展,創新專業設置;第三,實行多元化辦學體制,促進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第四,提高師資隊伍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