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嶺南游戲是嶺南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流傳下來的生活素材,沉淀厚重的傳統文化,是課程資源的寶庫。深入研究如何將嶺南游戲引入幼兒園課程,把課程內容通過游戲方式來實施,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嶺南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
一、嶺南游戲現狀分析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隨著現代生活方式、信息化普及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外來人口的遷移對嶺南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嶺南文化瑰寶正面臨逐漸失傳的窘況,嶺南游戲也不例外。目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生存空間壓縮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游戲內容種類繁多,形式花樣百出,傳統的結伴實景嶺南游戲不被重視。游戲種類不明確,參考資料不多,教師對游戲內容不熟悉,嶺南游戲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逐步被自主游戲、區域游戲、體育游戲所壓縮和取代的窘境。
(二)系統課程缺乏
近年來,雖然有些幼兒園對嶺南游戲在某一個領域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但整體上嶺南游戲以個體獨立的方式呈現,沒有形成系統性課程,也沒在嶺南地區的幼兒園推廣運用,更沒有在課程游戲化層面去做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傳
部分優秀的嶺南文化是通過聲口相傳而得以延續的,目前如粵劇、講古、雞公欖、彩扎獅頭、扎染等嶺南地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處于繼承人稀少、逐漸失傳的狀態。
二、嶺南游戲課程的實施策略
(一)探索主題游戲,構建教學模式
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活動之前應確定游戲的主題,結合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的要求,引導幼兒在嶺南民俗活動或游戲活動的過程中累積新的學習經驗。以大班“賽龍舟”主題活動為例,語言領域:粵語童謠,如《落雨大》《凼凼轉菊花園》等,通過學習童謠的內容,了解在龍舟節前后的天氣、生活場景和習俗;在藝術領域,通過《音樂欣賞:賽龍奪錦》《音樂欣賞:雨打芭蕉》,讓幼兒感受廣東音樂的獨特魅力,通過美術活動《繪畫:畫龍舟》《手工活動:制作龍舟》,為幼兒提供彩紙、龍舟、彩筆、剪刀等進行拼貼、裝飾龍舟;健康領域:組織幼兒分組合作進行龍舟競賽活動,等等。
(二)投放豐富材料,注重環境互動
在室內環境中,教師可以根據游戲主題劃分區域設置互不干擾的游戲空間,在墻面和空間立體環境創設上,反映幼兒身邊的嶺南文化生活,既符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又為幼兒深入了解嶺南文化提供新的窗口。如大班《粵劇》主題,教師根據區域功能投放開放性、可操作的材料,如欣賞區投放廣陶、廣繡、欖雕等廣東特色工藝品;音樂區投放粵劇面譜、頭飾、水袖等多樣的戲曲服飾供幼兒扮演角色和表演。
在戶外環境中,可充分利用園所寬闊、開放、立體的空間,根據不同的季節和主題來設置公共區域的文化主題。如“西關大屋”主題用趟門、石鼓、琉璃窗、八仙臺等西關人家居住的用品和圖片,再現西關人文環境,領略西關風情。
(三)抓住教育契機,融合生活教育
為使嶺南游戲教育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有機結合,我們把五大領域內容、主題教育內容隨機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每周五定為“嶺南日”,這一天師幼、幼幼之間使用粵語進行交流、學習、生活;入園、自主游戲、操節、離院等環節,用嶺南音樂或嶺南童謠作為背景音樂,多渠道創設聲音環境,較好把聽與說有機結合;注重嶺南游戲課程的運用,如實施嶺南主題活動,對嶺南游戲從課程到游戲進行實踐、研討、修正、完善。嶺南游戲成為活動內容,有效推進游戲課程研發。
關注幼兒嶺南游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將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資源引入到幼兒園課程中,切實充實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并在幼小銜接上做好進一步的延伸與探索,為小學課改提供有效、有用的參考依據。
責任編輯? ?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