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寧
喜歡刷抖音,尤其喜歡翻新、改裝老物件的視頻;喜歡拆裝機械,井隊里的破舊動力設備都是他把玩的“物件”;喜歡搞研究,井場旁隨便一塊平整的地面就能建起實驗室……別以為他是趕時髦的小年輕,他就是年近半百的河南省資環環境調查四院工程一處司機長——王江濤。
臨危受命? ?勇挑重擔
2020年,工程一處新購置了一臺40(石油)鉆機,急需一名司機長。司機長雖然稱不上是個“官”,但在井隊的核心作用卻不容小覷。他要全面負責使用、管理、維修、保養整個井隊的動力設施、電氣設備和傳動裝置,稍有不慎,輕則導致設備不能正常運轉耽誤生產,重則有可能發生孔內安全事故。以往該院都會花重金聘請有5年以上石油鉆機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來擔任。這一次,工程一處決定打破常規,自己培養司機長,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井隊人才培養機制。
“剛接到這個任務,覺得處長是在開玩笑,我這個快50歲的人,從頭學起太難了??赊D念一想,能把對機械設計裝配的愛好用到工作上也是幸事一件啊。”說起當時接到任務的感受,王江濤說。
來到新崗位后,王江濤便帶著多年“玩”出來的機電知識和經驗,如饑似渴地系統學習新知識。在為期2個月的鉆機廠家舉辦的培訓班里,他是老師眼中滿頭白發勤學好問的“小學生”,他是大家眼中字寫得不好但記得最認真、最詳實的“老”同學。為快速從理論上升到實際操作,他在抖音平臺上經常與一群興趣相投的好友交流各種機械設備維修、保養、改裝的心得,遇到不懂的知識點,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查找相關視頻進行學習和瀏覽,有時為了搞清楚一個組裝步驟,他會不知不覺地研究到天亮。
堅守崗位? ?一絲不茍
工程一處4110井隊駐扎在山西臨汾綿延起伏的山脈丘陵之間,這里位置偏僻,遠離都市,環境艱苦。司機長不僅要克服工作環境的艱苦,更要24小時關注井場上大大小小數十臺設備,并做好隨時應對機械故障的準備。
井隊使用的190系列柴油機有2米多高,維修時需要爬上腳手架,站立在狹小的工作面上,并且要始終保持半蹲姿勢才能接觸到機體內部。每當遇到故障,王江濤從不考慮自己腳跟骨裂的陳年舊傷,上上下下幾十次,前后要花費數小時。每一次緊急搶修,他不是因為腳跟疼得站不住或是長時間一個姿勢僵硬成“雕塑”,他是絕對不會下腳手架的。為了能夠提高快速準確查找設備故障的能力,去年春節井隊冬休期間,已經大半年沒有回過家的王江濤主動請纓,要求留下來看守井場設備。在隨后的64天里,他一個人在偌大的井場上開展“廢物解剖”實驗數百次,把平時從工地上拆下來的廢棄電機元件進行拆解、分析,通過對報廢機器反復組裝、改良、調試,終于達到了一看設備的排氣顏色,就知道運轉是否正常;圍著設備轉一圈,就知道故障癥結在哪兒……因可以“望聞問切”排除設備故障,他被鉆井隊的工友稱為“設備醫生”。
嚴守規章? ?心細如發
40鉆機整個動力系統由柴油機、聯動機、空壓機、發電機等多種設備組成,每一次安裝調試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省力、高效,王江濤不怕麻煩,巧用心思在設備各個關鍵部位都留下醒目的記號,方便再次吊裝設備時能夠精準地放在合適位置。聯動機重量較大且金貴,需要人工用撬杠、千斤頂挪動,每調試挪動一次大家都會累得苦不堪言,所以聽到職工說“放得差不多就行了”,王江濤卻嚴肅地告訴大家,絕不能用“差不多”心態對待工作,操作規程來不得半點含糊,現在安裝時的一點“差不多”,就會造成皮帶的損壞,到那時再校正、更換皮帶,更是費時費力耽誤生產。
從今年開春開工,井場上1號柴油機的底座上就一直放著一把水平尺,目前3400米的設計井深已經基本完工,但水平尺的水平珠沒有移動半分,柴油機依舊保持平穩如初。大家不會忘記,柴油機安裝那天,一直下著小雨,初春的雨輕柔但卻依然冰冷,為了把柴油機調試到持久平穩狀態,王江濤與兩個司機一干就是大半天,等工作結束時三個人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王江濤問身旁的人冷不冷,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你嘴唇都凍紫了,還問我們冷不冷,一起回宿舍換衣服吧。”可他卻說:“你們先去,我把水平尺放好就去。”
正是有了王江濤工作中的嚴謹耐心、堅持原則,才有了設備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才能有施工6個月保持動力系統零事故的佳績。(作者單位:河南省資環環境調查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