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薇
摘 要: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出現“入園難”等問題,對此,教育部于2020年9月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來解答此熱點問題。《草案》特別針對偏遠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幼兒受教育權利的保障問題,提出應以政府主導為主,為幼兒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并大力提倡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所占比例;針對頻頻引起社會熱議的幼兒教師待遇問題,《草案》也進行了明確闡述,提出全社會都應當尊重幼兒教師。
關鍵詞:學前兒童;幼兒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2095-624X(2021)27-0002-02
學前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成長過程得到國家與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前教育作為兒童接受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對未來兒童的進一步教育發展奠定基礎,對此,國家為保障學前兒童受教育權,使其受教育權能夠得到充分實現,教育部于2020年9月7日發布《草案》。當然,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師資的發展,學前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幼兒教師隊伍的發展,在《草案》第四十條中提道:全社會應當尊重幼兒教師;在第四十八條中對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給予相關的權利保障。這對于建設強大的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
一、關于學前兒童
(一)受教育權
于1990年9月2日生效的《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締約國確認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受教育權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之一。我國的憲法中也明確提出受教育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公民在憲法的保障下,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學前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國家為使其受教育權得到充分保障,在《草案》第十三條中明確提出國家應當保障學前兒童的受教育權。因為接受教育有利于國民思想進步、覺悟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尤為重要。
(二)農村地區
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共141178萬人,居住在農村的有50979萬人,占36.11%[1],可以看出居住在我國農村地區的人口數量之龐大。所以,在鄉村振興中,教育的發展尤其重要,而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起點,應該是各級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的部分。鄉鎮學前教育體系在《草案》中有相關規定,《草案》明確指出各地方政府要加快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步伐。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并將普惠性與公益性編入《草案》之中。普惠性幼兒園是指采取政府指導價收取費用的幼兒園,其中包括教育部門創辦的幼兒園、其他部門創辦的具有公辦性質的幼兒園以及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等。普惠性幼兒園可以保證每位學前兒童都平等地接受學前教育,從而提升幼兒的入園率。
保護弱勢群體就是保障國家的美好未來,《草案》第十六條中明確寫到關于保護弱勢群體的規定。這項規定具有進步性,對于保障我國兒童的受教育權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發展國家提倡的普惠性學前教育,還應該制定關于學前教育的資助制度,保證讓每位幼兒可以接受學前教育,這可以看到我國立法內容的民主性與人性化。
二、關于幼兒教師
(一)享受權利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尚未納入義務教育范疇,在之前的幼兒教師工作中,幼兒教師雖然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關于教師的相關規定,但教師所能享受到的一些權利卻名存實亡。這就導致幼兒教師在社會中處于弱勢地位,并未能與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獲得同樣的權利?;诖耍恫莅浮访鞔_提出幼兒教師依據法律享有其權利,這保障了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及其行使權。
(二)福利待遇
《草案》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 幼兒園及其舉辦者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保障教師的工資福利以及繳納社會保險等待遇[2]。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幼兒教師如陀螺一般繁忙,卻拿著比較低的工資。雖然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被譽為就業率最高的專業之一,但是在就職過程中,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這與幼兒教師的工作量和工資待遇不成正比有很大關系,所以提高幼兒教師的薪資待遇,為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幼兒教師提供津貼、補貼等,可以有效緩解幼兒教師行業人員流動率高的問題。
當然,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足額且合理發放的背后,必然有一套運行良好的經費保障機制,如投入機制、執行機制、監管機制等,而各機制的良性運轉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綜合治理[3]。 所以,提高幼兒教師待遇這一工作,需要多部門進行合作,以保證其順利進行。
(三)農村幼兒教師
鄉村振興離不開教育的支持,我國大力倡導發展鄉鎮學前教育,與此同時,建立村鎮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離不開農村幼兒教師的配套服務,師資是保證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部分?!恫莅浮芬幎▽υ谄D苦偏遠地區的幼兒教師提供一定的津貼,這讓奮斗在農村偏遠貧困地區教育第一線的幼兒教師感到欣慰,教師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生活,對于幼兒的教育也會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保證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草案》中關于學前兒童與幼兒教師相關部分的不足
(一)學前兒童
1.年齡問題
普遍意義上,我們認為學前教育是指三周歲到六周歲適齡兒童接受的教育。實際上,社會上充斥著大量關于0—3歲早期教育的機構,而且很多機構存在不專業、不科學的情況,但是此《草案》中對于0—3歲的兒童教育工作并沒有做出相應的計劃與指導,也未能給予家長一些關于0—3歲兒童教育相關思想的引領,沒有為后來的學前教育做鋪墊。童年是一個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人最初的學習習慣就是在童年早期養成的。
2.地區投入的公平問題
辦好教育離不開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的支持。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的問題,東部沿海地區優于西部欠發達地區,所以地方財政的投入會存在差異,由于東部沿海地區較發達,較西部欠發達地區會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則會較東部投入較少的教育經費,所以在這里我們應當考慮地區發展的不平等。國家應對此采取措施,縮小東西部教育投入經費差距,以促進東西部教育協同發展,尤其是在學前教育部分,應對欠發達地區給予更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