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革
一、導語
學習中國歷史就是要知道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初中歷史教學要適應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差異水平,具體在三維目標構建上是這樣體現的: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初步培養學生基本的唯物史觀和搜集整理歷史資料、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上,理解中國不同階段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對歷史發展的影響,理解這一歷史時期變革與發展的動因,并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歷史現象初步進行評價;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責任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思路架構
縱觀整個第三單元脈絡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以時間為順序,以黨的歷次會議為節點,逐步推進,穩扎穩打。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逐層遞進,一以貫之。教學本單元我的思路是摒棄常規的一課一教學,課課細挖深耕的無趣教法,不妨根據單元知識點相互串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大框架內開展單元整合教學,著重從三個方面架構教學體系,便于學生完整把握。
1.縱向把握
設計理念: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教學思路就必須遵循歷史教學規律,引導學生從感知到積累歷史知識,再到理解歷史發展過程,從而全面把握歷史的古今變遷,形成自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對第三單元的教學,我主要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不分章節,整體閱讀,縱向把握本單元的內容。第三單元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一個是“線索”軸、一個是“時間”軸、一個是“事件”軸上。“線索”:歷史轉折—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九大;“事件”: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橫向剖析
設計理念:概括歷史事件、現象的階段特征,是當前歷史學科考查的一個趨向。第三單元涉及的特定歷史階段的重大歷史事件很多,而且每個歷史事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對每個事件進行把握和理解,就必須帶領學生對每個事件進行橫向剖析,發掘其相似點和不同點以及相互間的聯系與區別。
我在教學設計中是這樣考慮帶領學生橫向剖析整個第三單元的,讓學生把握各章節的重大事件及其意義:
第7課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文革問題,兩個“凡是”問題,“真理標準”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否定兩個“凡是”、確立實事求是路線,重心轉移經濟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完成了撥亂反正,確立改革開放,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第8課 對內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體制改革;改革意義:農業生產得到了大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有利于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提高,對現代化建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9課 對外開放: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意義: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10課 理論體系確定、形成、發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意義: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11課 中國夢的提出、中國夢的內涵、中國夢的目的,為了實現中國夢,提出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以及四個戰略布局;意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3.細處探究
設計理念:通過對本單元的縱橫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單元內容和具體事件,接下來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各個章節的內容從細處深度分析、探究,用發散性思維,從廣度和深度把握本單元的內容。我的做法是針對重點內容和章節提出課內外問題進行探討,師生互動完成本單元的全面深刻理解。
具體問題:(1)為什么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偉大的歷史轉折?(2)實踐和兩個“凡是”思想孰優孰劣?(3)深圳是如何被確定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的?(4)為什么會有“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的言論?(5)鄧小平同志為什么要南巡講話?(6)市場經濟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7)何為中國夢?中國夢的內涵?(8)為什么說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9)如何實現中國夢?(10)為什么提出五大發展理念?(11)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哪些努力?
三、教學設計反思
通過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比較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注重學生綜合、分析、思考能力的提高,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將學習歷史的難度降到最低,將抽象的歷史事件進行具體化、通俗化,符合新課改的路子,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優勢,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個環節的思路設計著重在自主學習方面,通過學生的自我閱讀從宏觀角度就能把握這一單元的內容,教師的逐章逐節細講就顯得多余,且學生聽起來也無味,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一搏。第二個環節的思路設計是在學生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歷史內容的掌握,第一環節是粗獷的,第二環節則是具體的。學習歷史就是要把握歷史事件的全貌以及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所以安排了師生互動,在老師的配合下,學生應該能很好地解決本單元問題。第三個環節的思路設計,通過一些問題的思考和引申,是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習歷史的目的是要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的根源,從而更充分地理解當前的社會現象和事件,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教學思路的構想只是構想,還需具體課堂教學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