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鴻偉
摘 要:在科技的引領下,信息技術全面滲透,實現了與多領域融合,其中在教育領域中,信息技術優勢突出,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信息技術的介入,給傳統課堂帶來了活力,讓傳統課堂形式得到改變,僵化的教學局面被打破,實現了教學形式的豐富化和多樣性。在此基礎上,課堂上學生的視覺、聽覺被充分調動,將信息技術巧妙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可以增強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學融合;音樂課堂;信息技術
學生情境感受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增強情感表達能力,從而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初中生健康、優質成長,這是新課改對音樂課堂最核心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教學傳統模式短板逐漸暴露,需要革新與優化。在音樂課堂中,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生動表達音樂情感,催化學生熱情,讓學生形成情感共鳴,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一、教學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催化學生音樂熱情
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刻板,教學方式單一。身處這樣的環境,學生興趣難以激發,學生常處于被動狀態,往往效果不佳,對音樂的魅力沒有深刻感悟,缺少對音樂的解讀,對音樂的興趣會隨著課程的推進而逐漸降低。基于這樣的現狀,可以將信息技術高質量融入課堂,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立體教學,提供聽覺、視覺的良好體驗,這種教學手段,深受學生喜愛。不但給課堂增加了刺激、新鮮的元素,而且對學生興趣的催化以及能力的挖掘十分有利。在優質教學環境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理解較深,對音樂學科興趣濃厚,音樂素養能夠得到提升,對音樂的魅力也有自己的見解,并能為今后的專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拓寬音樂課堂容量
借助信息技術,還可以實現音樂課堂容量拓寬,讓優質教學資源處于共享狀態,這也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最大優勢。在現實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此優勢,實現資源互通,將音樂課堂擴展,滲透到學生生活中,開拓學生的視野。例如,當學生對音樂風格不了解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找到最具代表性作品,并將其展現給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對音樂風格更加熟悉,也學會合理感受不同音樂風格的情緒,課堂教學成果顯著[1]。
二、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完成高效率的課前預習
初中學生已經具備自學能力,學生的音樂素養正處于慢慢積累的階段,整體認知水平偏低,音樂理解能力有限。正是因為這一特征,在傳統音樂課堂上單純的講解,無法讓學生深度理解教學內容,許多樂理知識無法吃透,往往需要消化很久,才能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師講課速度與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不同步,教與學嚴重分離,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對學生心中疑問一一指導,學習效率就更低。基于此,為了改善現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完成高質量的課前預習。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音樂課堂的時間概念打破,無限延伸學習空間,學生只要感興趣,可以隨時學習樂理知識。例如,在“鄉間小路”教學中,可以先借助電子設備讓學生熟悉旋律,并且牢記歌詞,每天多聽幾遍,讓學生加深印象,并鼓勵學生跟唱。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學之前,就已經初步掌握了樂曲旋律以及歌詞內容。當教師細致講解時,學生不會感到陌生,反而更加專注聽課。
(二)借助信息技術逐漸攻克教學重難點
受初中音樂課課時限制,加上學生認知能力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障礙重重,音樂教學實效性得不到體現,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針對這種困境,需要引進信息技術,幫助音樂教學打破瓶頸,確保音樂學科功能有所發揮,提高學生音樂認知。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引進,對攻克教學重難點幫助較大,例如,“葫蘆絲吹奏教學”涉及許多指法和樂理知識,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吃力。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借助資源共享性,向學生展現葫蘆絲的文化,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完成葫蘆絲吹奏訓練。有了基本認知之后,再進行學習時,就會顯得輕松、愉快很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和探索能力,而且對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樣幫助很大。
除此之外,針對音樂課時有限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零散時間的教學。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并且善于運用各類App。現階段的中學生,都有自己的微信和QQ,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建立班級群,將好的音樂素材發送到群內,也可以讓學生將音頻文件共享到群中,針對學生不足,適當給出改善建議。除了微信和QQ之外,一些歌唱類軟件也比較流行,如“唱吧”,教師在完成教學后,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音樂作品上傳到平臺,接受大眾點評和打分,學生也可以反復聆聽自己的作品,找到不足,及時改正。也可以通過“抖音”平臺,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2]。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引導,不能讓學生沉迷于軟件。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成果顯著,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又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在新的歷史時期,初中音樂教學有了較高的追求,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需要將信息技術巧妙融入教學,形成良好的音樂氛圍。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共享性較強,同時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這些優勢都可以給音樂教學帶來新的體驗。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聲音、圖像、視頻整合,將音樂知識生動、立體地呈現給學生,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黃亞林.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結合的意義及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24):152-153.
[2]胡李鵬.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相結合[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