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達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都是我國必不可少的經濟形式,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密切,金融經濟發展,實體經濟也能得到發展,金融經濟如果受到阻礙和打擊,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準確到位的掌握二者的發展現狀,理解二者的關系,才能有效的防范風險,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虛擬經濟分為很多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資本市場、房地產業、博彩業和金融經濟等等,金融經濟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經濟的目標是為服務實體經濟,且只有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到了一定的高水平時,金融經濟才會發展壯大。尤其是現在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虛擬經濟有了發展的溫床,金融經濟發展勢頭也良好。
而實體經濟在任何的環境下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實體經濟不僅僅是金融經濟的發展的根本,也是建立健全我國各行各業的基礎。實體經濟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只有實體經濟發展繁榮了,金融經濟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由于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金融內部的風險會加大,金融經濟要想實現自身的穩定發展,就得借助實體經濟,二者相互輔助。金融經濟如果忽視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資金泛濫、經濟危機等狀況也會出現。同樣金融經濟也在實體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角色,實體經濟發展空間越來越少,影響力也越來越小,而金融經濟在資本振興和資源優化配置方面有著自身的優勢,所以金融經濟也會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大規模的企業兼并在各大企業中發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經濟體嚴重集中,導致經濟的集中發展。而且另一方面,很多大企業對風險的防范意識并不強,認為政府就是最好的避風港,通常會做出一些具有危險性的經濟活動,如通過擴大經營的規模來謀取利益,并不考慮風險的防范和規避。這些都是破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行為,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來規范,缺乏一定的監管。
另一方面,近年來金融經濟方面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導致了實體經濟的疲軟,并出現弱化問題。
再者,現如今的金融經濟并不能很準確的反映實體經濟的真實的發展狀況,因為其已經一定程度上有了虛假繁榮經濟的傾向,影響了經濟指標,金融市場的價格指數已經不能夠準確的發揮晴雨表的作用。
實體經濟跟不上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從而造成其滯后的現象,就會使得實體經濟慢慢與金融經濟分離,兩者發展失衡。然而因為監管不到位、金融資金不斷擴充等原因,金融經濟正處于不斷發展、不斷膨脹的狀態,如果不加以監管,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會更加嚴重。應在保證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情況下,加強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制度,通過技術支持先進的金融監管手段,約束和揭發金融經濟在發展中的各種不正當行為避免其過于膨脹,才能保證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促進二者的更好的融合。
金融經濟的發展并不應該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脫節,而是要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而發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能力,也能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需要根據實體經濟來發展創新的領域有很多,例如:第一個,證券市場、第二個,信貸市場、第三個,金融衍生品,等等,都是要求能夠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要建立一個金融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的體系,并將金融經濟作為實體經濟的目標,這決定我們能否改變目前的不平衡狀況,避免金融經濟的過度障礙和對實體經濟的干擾,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協調,確保經濟發展的綠色環境健康。
要想協調好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良性發展,就要提高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視度,重塑實體經濟對國家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思想,才能減輕二者失衡和分離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應首先確保實體經濟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促進實體經濟的國際化和高端化,再通過科學的調控和監管,管理金融交易工作和內容。另外,提高金融經濟的開發門檻也是不錯的方法,使其得到恰當有度的發展,因為風險與機遇是共存的,金融經濟的發展能夠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所以我們不能夠過于抑制金融經濟的發展。針對這兩種經濟形式,我們不能忽略任何一種經濟形式帶來的效益,也不能放任任何一種經濟形式的肆意發展,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是兩朵并蒂蓮,二者協調發展,才能各自發揮最大的優勢。因此,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讓金融經濟協助實體經濟,以解決不平衡問題。
結語:雖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但目前的金融經濟和中國的實體經濟并不健康,體現出了失衡的發展狀態,大大提高了經濟危機的發生幾率,這需要對二者進行協調,形成有利于我國金融發展的經濟格局。構建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體系,使金融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可以促進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