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蘭
摘 要:培智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智力落后的問題,而在充分考慮他們自身特點的基礎之上,高質量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通過對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資源進行合理應用,針對培智學校低年級學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干預策略,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甘南藏區;培智;低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策略
相比于健康兒童來說,問題兒童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影響,發生心理問題的概率往往更高。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所需要承擔的心理壓力也要高于普通兒童。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培智學校學生來說,要想有效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充分考慮本地區各方面特點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就十分有必要,文章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具體探討。
一、借助矯正技術培養學生的適應性行為
在針對存在智力落后問題的低年級學生進行行為訓練的過程中,培智學校往往有著更為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行為矯正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往往更加豐富。而在針對存在智力缺陷的低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培智學校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對智力落后兒童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不適應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糾正,同時對相應的培育方法進行合理有效的探討[1]。
例如,由于培智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智力缺陷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傾向于給予他們更多的保護,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種過度保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自我發展。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在最初進入到培智學校的時候,由于很多都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生活以及學習中的一些行為往往更多地體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合理地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提升學生的行為適應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二、對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開發以及完善
相比于健康兒童來說,培智學校的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往往更容易遇到困擾,在長期心理壓抑的狀態之下,學生則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失衡的問題。如果這些心理壓力無法得到有效釋放,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也會逐漸增加[2]。而對于培智學校的心理教師來說,其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宣泄情緒,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與普通學校相比,培智學校在學生訓練室、培智訓練器械等方面往往有著更為顯著的優勢。
借助學校自有的校園廣播系統,可以有意識地針對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宣傳。但是由于智力落后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在保證宣傳力度的基礎之上,班主任還需要引導學生針對相關的心理知識進行分析以及討論,在缺乏教師全面引導的情況下,宣傳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培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能夠與學生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并將其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心理知識,進而使學生認識到掌握相應心理知識的重要意義,實現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無論是在培智學校還是在普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之中,校園文化活動、班級活動、課堂教學活動都要能夠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子。尤其是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需要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認知,使其能夠將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與自己的健康成長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與普通學校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培智學校在實際設置課程的過程中往往不會體現出較為強烈的學科界限,教學活動的主題多是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容易遇到的問題。例如,生活自理的相關問題、人際交往的相關問題都是培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常見主題。實際教學中,也應該積極地將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3]。從這一角度來說,相比于普通學校的教學,培智學校的課堂往往有著更好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條件。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都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培智學校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始終是以此為教學導向,通過將心理咨詢以及日常教學有機地結合到一起,有效提升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度,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教師和家長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對于智力落后的兒童來說,他們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成年人就是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意識一方面代表著社會對培智學校學生的要求以及期望,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學生的適應性行為發展目標。從教師的角度來講,要善于發現以及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將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行為表現、情緒表現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在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與家長之間的教育溝通以及教育配合,要盡可能減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促使家長能夠在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真正形成家校之間的教育合力。
綜上所述,培智學校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要在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心理以及身體發展特點的基礎之上,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以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沙鵬.心理教育量表在我國培智學校的功能應用與優化建議[J].現代特殊教育,2019(1):56-59.
[2]孔娟.培智學校教師心理資本調查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10):66-72.
[3]毛穎梅.培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特殊教育,2005(1):76-79.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甘南藏區培智低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66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