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梅 許桂先
摘 要: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初高中銜接,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實施后迫在眉睫,因為生物學核心素養所包含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在學生進入初中正式學習生物學伊始就要進行培養,進入高中階段繼續發展。為順利實現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銜接,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及教學設計各方面展開進行。
關鍵詞:生物學核心素養;初高銜接;教學目標;實驗教學;教學評價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闡述生物學核心素養包含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1]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標準沿用2011版,課標中定位是為高中奠定基礎的。因此要將兩者有效銜接,既要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又要讓學生快速適應高中生物學的學習,為繼續培養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一、教學目標的銜接
初高中教學中都應該基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制定教學目標,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作為教育宗旨。
筆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開花和結果》為例,重新制定了《開花和結果》一節的教學目標:
1.生命觀念
(1)通過認識桃花、百合花、南瓜花、玉米花等認同花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這是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滲透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的生命觀念。(2)掌握傳粉的類型,不同的傳粉方式實際上是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形成進化與適應觀。
2.科學思維
(1)通過認識桃花、百合花、南瓜花、玉米花等總結花的基本結構,形成歸納和概括的科學思維。(2)體會傳粉、受精、形成果實和種子的過程,在分析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養成科學思維的方式。(3)通過質疑—猜想—驗證的方法思考受精以及果實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科學思維。
3.科學探究
(1)學生以“精子”朋友的角色主體參與到“受精過程”內容的學習中,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2)加強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通過分離果實的相應結構,為學生進行合理的推測創造條件,通過猜測、驗證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4.社會責任
(1)體驗切割、分享水果,認識到分工、合作、共享的重要性,落實團隊合作精神,在團隊中要有所擔當、互助共享。(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形成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社會責任。
二、實驗教學的銜接
初中實驗以觀察和操作類居多,淺嘗輒止,學生往往會出現動手不動腦的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難以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植物臨時裝片的制作實驗”中其中一個實驗目的是觀察并繪制植物細胞模式圖,但學生在光學顯微鏡下只可以看到細胞壁、細胞核,看不到細胞膜,而我們教材中的模式圖給出了細胞膜。學生在該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能把握這轉瞬即逝的教學時機,點燃學生思維品質的“火花”,而只是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是因為細胞膜非常薄,而且緊靠細胞壁,那么實驗教學就會出現動手不動腦的現象,不能指向深度學習,也就不足為奇了。而如果適當引入高中階段的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用紫色洋蔥的外表皮為材料,置于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溶液濃度的環境中,植物細胞失水后,學生在顯微鏡下會看到細胞壁與細胞的其余結構分開了,而分離出的那部分的最外層就是起到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功能的細胞膜,這樣學生就可以客觀地感受到植物細胞膜的存在。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銜接
由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相對抽象,所以經常是隱含而非彰顯,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它通過教學活動外顯變得可以評價。初高中階段生物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逐漸提高標準的。因此,教師的評價方式也要順應這一改變,教學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不僅僅局限于檢測、考試等終結性評價,還要把表現性評價也納入評價的范疇。可以根據學生的自我表現,設計課堂教學評價表讓學生自己進行即時、全面、客觀評價。例如,基于學生自我表現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從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態度、行為方式、情感因素、思維方式及生成狀態)、評價方式、評價等級三個維度進行評價。以評價內容中學習態度為例,評價內容可以設定為興趣濃厚,主動參與;認真思考,虛心請教;能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評價等級分為A(積極、熱情、主動)、B(積極、熱情但需要他人督促)、C(一般,有敷衍情況)。根據不同的課型、知識內容等可以對評價量表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譚永平.發展核心素養為宗旨的高中生物學新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9,11(433):104-109.
[2]林玉華.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7):130-131.
[3]楊淑萍,馬偉琴,劉陽.微型課程:實現初高中生物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新途徑[J].生物學教學,2015(10):31-32.
作者簡介:王淑梅(1979—),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