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鵬華
摘 要:情景模式教學法對高中歷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和歷史走得更近,也對歷史更有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學習。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提高了學習能力,也獲得了情感體驗。以情景模式教學法實施的現實意義為切入點,深入研究情景模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以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情景模式
學習是學生主動獲得信息構建知識,而非簡單的復制,歷史教師應該采用情景教學法,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多種多樣的情景模式,讓學生感受歷史、了解歷史,從而喜歡上歷史。因此,歷史情景模式教學法在高中課堂中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情景模式教學法實施的意義
首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情景模式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教師按照學生的能力選取合適的資源創設情景,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走進歷史,感受它的無限魅力。其次,能夠促進教師的成長。在情景模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使教學能力獲得較大的提高,加快了自身的成長速度。最后,能夠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學校實施德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而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與情感觀能夠更好地幫助學校推進德育工作。通過教師的情景創設讓學生從歷史人物那里汲取更大的智慧與優秀的品格,感悟精神修養,從而發揮歷史的育人功效,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二、情景模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一)利用視頻,讓歷史再現
歷史在學生眼中是比較陌生的,它是“過去”,所以會有距離感。教師通過創設相關歷史視頻情景,讓學生感受當時的人物與事件,讓歷史與我們不再遙遠。例如,在講解“祖國統一大業”的時候,可以借用1997年的“香港回歸”,這個事件對于2000年之后出生的學生來說有些陌生。此時便可將香港回歸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他們體會香港回歸時,英國國旗緩慢下降,中國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代表著中國的崛起,也宣告英國殖民統治的徹底結束。通過視頻學生感受激動的瞬間,感受中國的偉大。這種歷史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就像置身于1997年7月1日那一天,身在國旗下,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
(二)聯系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歷史與現實生活還是有差距的,它存在于遙遠的“過去”,但時政熱點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歷史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時政熱點創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體會歷史與現實和社會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系,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解“抗日戰爭”時,可以搜集熱點新聞,指導學生對時政熱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是什么影響著中日關系?你覺得中日關系該如何發展?”在問題指引下,學生開始發散思維,認識到以史為鑒的重要性,面向未來我們要變得更強大。
(三)講述故事,深刻感悟歷史
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故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使課堂更活躍。教師在講述故事時,選擇的內容要與課本內容相關聯,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講述故事讓學生理解歷史,形成對歷史的認知。例如,在講解“宋明理學”時,便可以講述思想家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歷史知識。關于王陽明的“致良知”思想,可以講述他的一則小故事:某日他捉到一個小偷后對其展開思想教育,說的就是良知,而小偷并不理解什么是良知,于是他對小偷說“天氣熱,你把衣服與褲子都脫掉吧。”小偷脫去上衣后便不再脫褲子了,這就是良知。這個故事十分有趣,寓意也十分深刻,在這則故事中學生感悟到良知的真正內涵。
(四)運用史料,培養分析能力
運用史料開展情景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解讀能力,使學生形成歷史思維。在選用史料時,教師常引用文獻來探究歷史和還原真相,認真閱讀史料并加以分析,使學生的解讀能力獲得有效提高,歷史思維得以形成,實現對歷史的體驗。例如,在使用文字史料時,“重農抑商”是古代的經濟政策,在課本中并未提及為什么要實行這一政策,因此在課堂上除了解析概念外,還要講清“抑商”的原因。可以補充一些史料:漢景帝提出“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呂氏春秋·上農》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學生通過史料分析了解“抑商”的理由,并在解讀史料的過程中深刻感悟歷史。
總之,情景模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師多種情景模式的創設,指導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形成歷史思維,以更好地參與到歷史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穆文燁.高中歷史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2]鮑麗倩.優化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