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倩
摘 要:在現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之中,家庭中的親子關系仿佛也加上了引擎,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現在社會中親子問題都是家庭里的一大難題,家長很難與孩子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與孩子之間有著非常多的誤解與矛盾,在孩子成長的初期,良好的親子關系教育模式對孩子以后在社會中的發展、人格與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通過探討親子關系之間的那些難題,尋找解決親子關系中難題的方法,共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關鍵詞:親子關系;價值觀;溝通
當我們親身探尋很多家庭會發現,目前親子關系所存在的現狀就是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調皮,不能和自己好好溝通,不理解自己。雙方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這就是當今社會中親子關系的現狀。矛盾重重卻又無從下手。
一、親子關系的重要性
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以后的人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親子關系從孩子出生的嬰幼兒時期就對孩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培養孩子的性格、毅力、價值觀、人際交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推進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措施
1.建立和諧的夫妻關系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的基礎就是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在一個每天都在爭吵、發生矛盾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跟一個在滿懷著愛與希望中的家庭成長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良好的夫妻關系是保證建立親子關系的前提,只有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睦,才會給予孩子一定的關心,才會更加注重孩子的成長,如果夫妻關系之間發生了問題,那么夫妻二人都會把精力放在處理夫妻關系上,良好的親子關系也無法建立。
2.多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對待孩子,要有耐心,更好地去傾聽他內心的想法。
3.給予孩子一定的支持與鼓勵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自己的伙伴,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想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在這些事情中可能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支持與鼓勵,如果這件事情對孩子的成長能起到一定作用,我們就要盡力支持,陪伴孩子一起去完成這件事情。如果孩子想做的事情是錯的,是危險的,我們也不能果斷地拒絕孩子,要對孩子說明這件事情的原委,說明這件事情會發生的結果,讓他明白事情的好壞,而不是直接一刀斬斷,不能用硬生生的方式去阻止孩子。
三、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中的誤區
1.喜歡和孩子講道理
我們應該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對不能滿足他們的愿望感到抱歉,但是依然堅持我們認為正確的做法。我們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表達,試著說出他們的感受,當我們能說出孩子感受的時候,孩子就會認為我們懂他們,我們了解他們,于是他們更愿意聽我們的。同時,我們要懂得表達我們的感受以及需求,因為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能體會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
2.喜歡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只要有了孩子,自然就少不了對孩子的管教,就存在著對孩子管教方式的不同和差異,有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小,事無巨細都要插手干涉、包辦代替,把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貫穿其中,替孩子思考、替孩子選擇和決定,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聽話照做就好,什么都聽從自己的操辦和安排,也就是家長嘴里常說的“聽話”的“乖乖孩”,還美其名曰“一切為了孩子好”,豈不知這樣凡事大包大攬,會讓孩子缺乏自信,不相信自身能力,導致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讓孩子在潛意識里無法擺脫依賴的思想,對未來的生存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力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與此相反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極少關心,對孩子采取完全“散養”的方式,抱著“有苗不愁長”的錯誤觀念,什么都由著孩子。認為孩子不管怎樣,長大就好了,對孩子的事極少過問和參與,也不同孩子互動交流,孩子很多時候處于一種無助和無奈的狀態,因為孩子沒有成人,他們特別信任和相信父母,得到父母的幫助或共同參與是孩子所期待的,并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于自身的不成熟性,家長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并需要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
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責任尤重,應該多理解孩子,多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關懷、尊重和交流的良好氛圍。和孩子相處,每一句話和行為可能都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影響,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隨心所欲地去教育孩子、呵斥孩子,而是要徹底對孩子負起責任,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參考文獻:
[1]李晶晶. 淺談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J]. 現代交際,2016(6):19-20.
[2]袁亞兵.培養自洽精神構建良好親子關系[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