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博心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受特殊時期的影響,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恢復中國經濟發展,政府提出大力推進地攤經濟的發展,深入挖掘地攤經濟的潛力。本文就是在此前提條件下,對地攤經濟的發展進行研究,客觀分析地攤經濟發展中的金融助力和財政扶持,對推動地攤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地攤經濟的發展思路起初是由很早以前的路邊擺攤形式開始的,后來經過不斷發展就慢慢形成了這樣的一種經濟現象,路邊的小地攤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種類齊全,價格不高,迎合了消費者的購物理念,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個接一個的小地攤慢慢形成了一種規模經濟,地攤形式的經營不僅吸引了客流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的GDP的增長。早在202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提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點。成都率先制定了“五允許一堅持”政策,極大促進了當地“地攤經濟”的盛行,李克強總理對此也十分重視。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地攤經濟發展。
地攤經濟的發展并不是那么順利,許多商販因政策性問題往往難以找到一個固定的經營地點,而且近幾年由于一些地區對市容市貌進行整治便對地攤經濟叫停,所以很長一段時期內,地攤經濟都處于蕭條狀態。雖然地攤經濟是城市里的一種邊緣經濟,但是地攤經濟有其獨特的優勢,它創業門檻低,使經營者不需要承擔過多的門店租金壓力減輕產品成本,對創業者的學歷沒有硬性要求,投資少,失敗的風險小,也沒有過多的技術性要求,商品價格低,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特別是在中國當前經濟受到沖擊的大背景下,地攤經濟的興起對解決當前社會失業率高的現狀有很大的幫助,使人民的就業率得以提升,進而推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創業者可以通過擺地攤來實現靈活就業。所以在大環境下地攤經濟的發展被提上日程,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地攤經濟的迅速發展。
政府干預是一種宏觀調控影響微觀經濟的發展過程,地攤經濟激起了許多失業人群、創業失敗人群的新的熱情,對提高居民就業率有著極大的貢獻,國家就業壓力也相應減小。在GDP角度上來看,地攤經濟也得到了大量消費者群體的青睞,其從很大意義上來說能促進整個金融市場的持續增長,使金融市場更具活力,現在地攤的總量在逐漸增加,總體來看,地攤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十分不錯的。但地攤經濟同樣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物品的質量無法保證、商品的售后服務也是一個大的問題、如何保證地攤的經營不影響城市容貌,不影響城市交通、沒有相關法律條文來制約規范地攤經營者等問題。
由于地攤經濟受到許多外界負面因素影響,例如質量問題、非法性、衛生問題等,所以針對政府是否應該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博弈論的分析,首先我們假設有2位攤主,分別為A、B,兩位攤主在政府的監管下有兩種選擇:擺攤收益為1,不擺攤收益為0,如下表所示。

根據博弈分析,由于現階段政府希望快速恢復經濟的正常運行,在此條件下,政府的最優選擇就是支持地攤經濟的發展,這樣可以促進居民的消費,促進經濟的繁榮,還可使城市恢復一定的活力。
從財政的角度幫助地攤經濟的發展,政府可以采用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對此,我們以地攤經濟水平為因變量,政府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這兩個因素為自變量,建立了多元回歸分析模型,判斷政府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這兩個因素對地攤經濟的影響情況,并根據不同的影響情況,作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的擬合圖像如圖所示。通過對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結合三維擬合圖像可知隨著政府發放補貼數額的增大和稅收減免力度的加強,地攤經濟得到了極大的推動和發展,受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效果顯著。對此,我們分別圍繞政府補貼和稅收減免兩個方面進行展開,得到以下具體舉措。
政府補貼
是一種政府性措施,指一個成員方的政府或任何公共組織向某些民營企業或個人提供的政策或財務上的捐贈以及在某個區域內對于價格或收入的扶持,可能帶來的影響有:增加產品對外輸出、減少外部商品流入,甚至會影響其他成員方的利益。補貼行為是一種地方政府的行為:不僅包括政府向中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放補貼的行為,還包括政府干預的私人機構的補貼行為。財政補貼能發揮政府的作用,對“地攤經濟”進行一些社會性救濟,發揮國家這只“有形的手”拉動地攤經濟的發展。
稅收減免
主要指對于某些納稅人及被征收的對象,可以采用減少繳納或者豁免繳納稅款的特定規則。我們國家的稅收體系是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普遍實際情況而設立的。但是,在我國國民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進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個別、特殊或臨時性的情況,比如開發新興產品,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等,也比如發展地攤經濟這種新型市場經濟模式。常見的稅收減免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定期減免和不定期減免。第二,政策減免、困難減免和一般減免。第三,法定減免和非法定減免。稅收減免政策可以有效減輕地攤經濟主體的經濟壓力,在某種程度上到達增加地攤經濟主體收入的目的。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取得了-6.8%的增長率,歷史罕見,這種經濟形勢肯定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當前各地的首要任務就是促進經濟的恢復,通過各種方式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雖然地攤經濟規模并不是很大,但是通過發展地攤經濟,至少也可以為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促進地攤經濟的發展,可以采用財政補貼和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政府可以通過減少對地攤行業從事者的稅收,鼓勵、支持、正確引導地攤從業者的發展。
從金融的角度促進地攤經濟的發展辦法有可以為地攤經濟創業者提供低息的或無息的貸款,降低存貸款利率,降低成本。
提供低息的或無息的貸款
提供低息或者無息的貸款,往往對地攤經濟主體的信用要求較高,提供低息或者無息的貸款一方面可以激發市場的活性,促使更多的經營者加入地攤經濟的洪流。另一方面,低息或者無息貸款對貸款主體信用的要求也是無形中設立了地攤經濟的準入門檻,有利于保護地攤經濟市場的安全。
降低存貸款利率,降低成本
降低存貸款利率會導致生活消費支出變多。存款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銀行儲蓄,國民將放在銀行里的儲蓄取出,促使公民投資,活躍經濟,增加流通中的貨幣,擴大消費市場;降低貸款利率,貸款利率下調,會減少企業貸款成本,有利于銀行貸款規模的擴充,進而使投資需求增長,在存貸利率雙重刺激下,帶動地攤經濟的發展。以上兩個金融手段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在投入成本較其他市場經濟模式低的情況下,對于地攤經濟這種新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具有極大優勢的。在2020年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地攤經濟國民在不考慮溫飽的前提下,可以投入較少的成本,就有機會得到超過成本的收益,并且相對于其他炒股等收益方式的風險小很多。迎合國民心理,在不需要過多投入并且有相對高的收益,無疑是促進地攤經濟較快發展的最好對策。

以上從財政和金融兩方面政府對“地攤經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思路。但萬物都具有兩面性,“地攤經濟”的崛起是一個熱點話題,他的存在還存在一些爭議,大家褒貶不一,但是最終“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國家支持和發展地攤經濟的好處很多:一是緩解就業壓力,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二是促進經濟發展;三是可以幫企業去庫存;四是可以提振當地的消費市場;五是對“夜經濟”和休閑經濟有利。所以發展地攤經濟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地攤經濟還可以改善就業情況,拉動內需,帶動商品的流動性,同時這也是疫情這種特殊時期內促進經濟發展的不錯嘗試,相信在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地攤經濟也可以精細化、智慧化、現代化、網格化。
(山東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宮業竹. 青島地攤經濟發展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2]謝家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下的地攤經濟淺析[J].江蘇商論,2021(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