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職業年金為養老保險制度的組成之一,社保經辦機構要不斷完善職業年金運行制度,對其進行嚴格管理以及制度宣傳,并且對與職業年金資金籌集、運營管理、增值保值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以確保其健康長遠的發展。
我國相關政策的發布,對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促進相關制度設計全面完成的表現。而且通過對一些地區的事業單位進行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時間已經過去20多年,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制定出了合理的養老保險制度,其內容也被群眾接受。
建立職業年金制度能有效促進養老保險制度長遠發展,具有一定保障作用。因此,職工對職業年金十分關注,各級社保經辦機構應加強職業年金的相關政策宣傳工作。
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社保部門為每名參保人員建立一個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在其退休前定期繳費后積累的資金,待退休之后,再對資金進行領取,以確保職工在退休之后生活質量有所保障,也可以作為部分養老金來使用。職業年金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一種福利,能使職工在退休之后仍然能擁有高生活水平的切實保障。
強制性
職業年金由國家強制機關事業單位建立,根據國務院相關規定要求,為所有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內的職工建立職業年金。并且,國家財政要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以確保相關制度的順利開展,保證具有足夠的經費用來建立職業年金制度,這種在國家層面上對其建立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共同繳費
職業年金的繳費由個人繳納一部分費用,占工資總額4%,所在單位也需要為其繳納一部分費用,占工資總額8%,兩者共同完成職業年金的繳費,區別在于兩者繳納費用不同。在建立職業年金制度之后,這種制度的設計引發了社會公眾高度關注。
對于機關事業單位來說,按照相關規定,單位繳費是個人繳費工資的一定比例,之后計入個人年金賬戶,而職員個人繳費也同樣如此。這種情況下,雖然設立職業年金可以保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會因為養老保險政策的變化而無法對退休生活質量進行保障,但是實際實行過程中,可能會使在不同事業單位之間的工作人員與企業的工作人員之間形成一種新的差距。
賬戶收益
職業年金采用的是個人賬戶管理方式,通過個人繳費形成的實賬積累,單位給職工繳納職業年金時,會根據單位的經費撥款形式不同,形成兩種處理方式:第一,財政全額撥款單位,在繳納職業年金時會采用記賬的方式,在職工退休前,本人職業年金賬戶的累計儲存額由同級財政撥付資金記實,而工作人員的個人賬戶通過不斷累積,會形成一定的存儲額度,經辦單位會按照相關規定切實保障其所屬權益;另外一種是非財政全額撥款單位,單位繳費實行實賬積累方式為職工繳納職業年金,由具有資格的投資運營機構進行市場化投資運作,所獲得的收益最后計入基金。由此來看,兩種處理方式職業年金構成內容基本相同,而區別在于:第一種是單位繳費記賬,按每年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而第二種是單位繳費,記入個人賬戶實行市場化投資運營,按實際利息計息。
領取條件
國家規定在對職業年金進行領取時,有三個限定條件:第一個是在退休手續辦理完成之后;第二個是去其他國家定居;第三個是在職死亡。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到達一定年齡,正常退休之后以月為單位,對職業年金進行領取。另外,工作人員也可以使用其購買屬于本人的商業保險產品,根據保險合同規定,領取相應的待遇。也可以在退休之后,本人計發月數進行領取。但是以上所述兩種方法在選擇其中一種之后,不能再進行更改。此外,如果工作人員去其他國家定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將年金全部領取,則不會存在以上所述兩種選擇情況。此外,參保職工在職期間死亡的,按照規定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因此,沒有滿足上述三種情況任意條件之一的職工,是不允許提前從個人年金賬戶中提取資金的。
制度功能方面
職業年金作為一種養老保障制度的補充,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建立職業年金有利于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建成,確保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后工資待遇不下降,不降低生活水平,還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將職工現期的一部分工資轉移到退休后,可以用來吸引一些優秀管理技術人才,有利于增強事業單位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
制度設計方面
對于職業年金運行來說,其作為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時間并不長,所以相關人員應該不斷對其進行完善,通過對養老保險試點的經驗進行研究分析,也可以通過對企業已經建立并運行的年金相關制度及其制度設計進行參考,主要考慮方面為繳費比例、年金轉移、年金補繳等方面的問題,要對這些進行全面考慮。所以對于職業年金制度進行設計過程中,全面、可行的制度規范是實行年金管理的重要保障,而且要確保職業年金呈現良好運行狀態,能將社會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社保經辦機構要制定相關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工作,將與職業年金相關的各種日常工作都一一明確,培養業務能力強以及道德素養高的社會保險工作經辦人員,認真做好職業年金征繳、賬實匹配、歸集上解工作,保證職業年金投資運營。賬實匹配工作要保證參保人員應繳納的職業年金、實際繳納的職業年金和財務部門職業年金記賬金額、銀行賬戶職業年金戶資金,“四方”數據信息一致相符。采取有力措施協調、配合財務、業務、信息等部門的溝通協作,肩負起崗位職責,尤其應高度注重信息平臺建設。職業年金的運營、監督和管控,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對全省職業年金投資監督信息進行把控的服務平臺、可靠的賬戶管理系統以及完善的報表平臺、數據庫等。通過集中化、全方位的安全管控,形成涵蓋運營管理、投資監督和風險控制的健全、可靠的系統體系。
年金保值增值
對于職業年金基金進行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制度來說,按照規定的內容,所獲取的收益全部記入個人賬戶。按照職業年金管理辦法規定,職業年金基金采取省級管理形式,由省級社保部門作為“代理人”的角色,負責將省內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歸集、進行賬戶管理,再統一委托投資,計算并分配投資收益。
由具有資格的投資運營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在制定職業年金投資方案時,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規范資本市場,使其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充分評估職業年金的風險承受能力,科學設定總體收益目標,并且借助對基金組合進行構建的方式,來增加所獲得的收益,堅持有效投資、價值投資。
職業年金市場化運營為中國將來養老保障制度的長足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日漸加劇的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與養老基金的供給總量、供給結構不匹配,職業年金市場化運營也緩解了我國人口老齡化,養老金支付緊張的壓力,這一舉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職業年金市場化運營遵循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實現職業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
總之,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能有效保障機關單位職工退休后的生活質量。而關于年金相關方面的問題,是社會廣大群眾共同關注的方面,職業年金工作關系到廣大參保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國通過進行地區試點,經過長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旨在積極提高人民退休生活水平,進一步完善職業年金制度有助增強職工的幸福感、責任感、使命感,增進廣大職工養老福祉。
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有利于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所以要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必須對在這其中發生的問題進行妥善解決,而產生了矛盾中表現最明顯的為公平問題。從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以及企業職工方面來看,前者只要是在編的職工都必須強制參加職業年金,而后者不是強制參加,相當一部分企業職工并沒有參加企業年金,在短期內,兩類人員退休待遇存在一定差距。此外,由于經費來源問題,各行各業收入差距較大,各個工作人員所屬崗位不同,收入也不同,年金繳費又與其收入有關,所以對于個人的年金賬戶積累也大不相同,在退休之后所給予的待遇也不會相同。因此,國家政策應對職工退休待遇方面進行調整,主要向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人員以及企業退休的職工傾斜,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企業年金的建立中,并且要對繳費基數進行明確,避免不合理的繳費以及高繳費情況的發生。而且要在運行過程中,逐漸降低一些相關社會保險繳費的比例,降低企業負擔。并且工作人員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情況下,應鼓勵購買相關的商業養老保險,從而進一步健全養老保險體系。
(唐山市機關事業社會保險服務中心 )
參考文獻:
[1]朱巖. 從美聯儲養老保險制度的借鑒談我國央行分支機構職業年金的構建[J]. 金融參考, 2016, 000(002).
[2]張學斌. 職業年金記賬制度下的財政負擔及替代率測算——以北京市為例[J]. 中國物價, 2017, 000(012).
[3]沈貞瑋, 孫儼秋, 謝元娟. 國外職業年金模式及其對我國構建職業年金的啟示[J]. 海南金融, 2018, 000(006).
[4]張威超, 吳飛. 職業年金制度當前發展桎梏及優化路徑探析——基于美國TSP計劃的啟示[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