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潔
隨著巽寮灣濱海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為推動濱海旅游業提質升級,打造成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我們應對巽寮灣的旅游產品進行分析,從旅游產品的角度做出改進。本文分析了巽寮灣的旅游產品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旅游產品單一、缺乏文化內涵,并對其提出相應的建議,有利于為未來的濱海旅游發展提供借鑒。隨著濱海旅游這門學科的整體理論框架和結構不斷健全,國內專家學者紛紛將濱海旅游這門學科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運用進來,并且豐富了濱海旅游的研究成果。但我國的研究通常主要包括理論性的研究和個案性的研究兩種類型,主要是針對某個城市或區域的省級和市級層面,缺乏對濱海旅游相關問題一般規律的探討,市級以下層面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將采用實地考察法對巽寮灣濱海旅游產品的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改進建議,從市級層面探討濱海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以此推動濱海旅游業提質升級,將其打造成國家級濱海旅游度假區。
觀光旅游產品
1.濱海風景觀光產品。巽寮灣海水清澈明亮,周圍布滿了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有“藍色翡翠”和“天賜白金堤”的美譽,擁有亞熱帶海濱沙灘風光和奪人眼球的“熒光海灘”—“藍眼淚”,每年七八月份出現,它們可以發出微弱的藍光,如果被海浪沖上沙灘,就會形成“熒光海灘”的美景。這里三面環海,風光如詩如畫,憑借濱海景觀開展觀光游覽等活動。
2.海島觀光產品。島嶼旅游的魅力在于其獨異性,島嶼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在相對封閉的情況下往往能夠形成特殊的地理條件,其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也因此而獨具風味。巽寮灣有大小島嶼160個,星羅棋布,目前已經開發的島嶼有15個,如鴿子島、三角洲島、鳳池島,海島風光優美,氣候宜人,是開發觀光旅游的好地方,而且這三個島嶼是目前開發觀光旅游資源較好的地方。
度假旅游產品
濱海度假旅游為濱海旅游業的發展開拓了一條新道路,巽寮灣的濱海度假區濱海浴場、休閑度假聲名遠揚。巽寮灣濱海度假村具備“旅游六要素”等各種基礎設施,如美食街、大型漁業休閑碼頭、海龜灣景區等,能夠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此外,巽寮灣建有許多度假酒店,例如金海灣度假酒店、海尚灣畔度假酒店、中航元嶼海度假酒店等。巽寮灣以陽光、沙灘、大海等旅游資源為依托,通過休閑、娛樂的方式放松身心、獲得度假旅游體驗。
文化旅游產品
1.文物古跡旅游產品。巽寮灣有兩處歷史建筑古跡遺留并保存下來,滿足游客既能親近大自然,也能受到歷史的熏陶的要求。(1)天后宮:當地人親切稱呼其為“阿媽廟”,為祈求保佑出海打漁的親人能平安而建。巽寮灣阿媽廟的奇特之處在于每年只開半年。相傳媽祖神像從范和港漂到巽寮灣,祈求媽祖保佑范和、巽寮兩地的漁民平安吉祥。因此,媽祖神像每半年分別在范和港、巽寮灣的阿媽廟供奉。(2)平海古城:平海古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嶺南文化的一塊“活化石”。據傳洪武年間,明太祖派花都司到平海建造城池以抵御外侵,至今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四座城門樓、部分城墻、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古寺廟、古文化遺址和大量的歷史文物。在城內,還保留著絢麗多姿的民間傳統藝術。
2.民俗風情旅游產品。(1)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巽寮灣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客家文化包含了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同時善于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最終發展成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歌、客家美食等也是巽寮灣文化旅游產品之一。(2)漁家風情:早從20世紀末起,以“漁家樂”為代表的民宿旅游迅速發展,更多的人想“住漁家房、吃漁家飯、干漁家活、品漁家樂”。目前巽寮灣只有一家漁家樂,游客可以體驗漁家人捕魚、漁家婚俗等旅游活動。(3)媽祖文化旅游節:每年四月中旬在天后宮舉行媽祖文化旅游節,期間除祭祀媽祖外,亦會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漁歌表演、湖北黃梅戲表演等。通過媽祖文化節弘揚媽祖文化、媽祖信仰。
缺乏資源與環境保護力度
巽寮灣濱海旅游正處于發展階段,但開發過程中忽略了資源與環境的保護,例如污水污染、油類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放任村民過度捕撈等。巽寮灣水質曾被評為國家一級(類)標準,海水清澈見底也是其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但是隨著巽寮灣的不斷開發,其水質也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若不及時整治、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這些將會給巽寮灣帶來無法彌補的后果。
海島開發不足
巽寮灣有大小島嶼162個,已開發僅為15個,開發率不足十分之一。已開發的15個島嶼主要是開發房地產和公共設施,其中僅有4個以漁業和旅游開發為主;同時,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海島大部分集中在大亞灣,然而1983年省政府批準建立大亞灣水產資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將大亞灣海域大部分島嶼納入保護區,海島開發利用審批難度較大。因此巽寮灣的海島旅游可謂是亟待突破的。
濱海旅游產品單一
巽寮灣的濱海旅游產品數量多卻單一,只有量沒有質,仍以“3S”(陽光、沙灘、海水)為主調的傳統濱海旅游模式,主要集中在近海岸旅游板塊,呈現“岸線熱、內外冷”的局面,盡管旅游資源豐富,卻缺乏多元化的旅游活動。
缺乏產品特色,文化內涵不豐富
旅游與文化、娛樂、購物、商務、休閑等結合不緊密,“吃住行游購娛”尚未做到協調發展,例如對濱海風情特別是漁家風俗等方面缺乏深入挖掘。其基礎設施主要是步行街、綠化帶、休憩場所等,缺乏地域特色,影響游客的文化體驗,只有物質享受,無法滿足游客的精神享受。
交通體系不完善
隨著游客逐年增加,現有的交通體系不足以支撐其發展。節假日時交通嚴重堵塞,幾公里路程耗費幾小時,2020年五一假期小長假第一天,進入巽寮灣的車輛大擺長龍足有十公里。旅途中的等待時長會影響游客的體驗滿意度,其中最大影響因素則是交通時長,等待時間過長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滿。
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巽寮灣濱海旅游開發之時,政府應注意巽寮灣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污水排放體系,限制企業亂排放污水等。同時,禁止漁民濫殺捕撈魚蝦,設立“安全期”,保證魚蝦種群的數量。此外,借助巽寮灣的環保宣傳,游客應當提高自身環保意識,自然是人類所共有,需要大家共同細心呵護。當地應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不能只乞求短暫的經濟創收,除經濟外可持續發展原則、綜合三大效益應當是景區開發旅游產品的首要考慮因素。
開發多元化的旅游活動
旅游活動多樣化能俘獲游客的心靈,刺激游客的神經分泌多巴胺產生愉悅感、幸福感。首先,增加巽寮灣的水上項目,不僅是水上運動也有水上觀光,如游艇、劃艇、游輪觀光,不局限于傳統的觀光旅游。其次,由于目前巽寮灣只有一個休閑度假區,但事實上巽寮灣有適合的條件可以開發其他類型的度假區,例如康養類度假區、商務會展類度假區、海洋科普館等新業態旅游產品。
設立多元的建筑風格
巽寮灣的房地產項目正蓬勃發展,趁機借勢建造多風格的建筑體系。可以將民俗風情融入當地建筑中,體現不同的民俗風情,例如客家圍屋、漁家民宿,配上民俗裝飾,定會比現代房屋建設更吸引游客的眼球。旅游者都有獵奇心理,現代化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具有民俗風情的設計能夠滿足旅游者的獵奇心,當旅游者進入巽寮灣,眼前獨具風格的建筑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之后的旅程增添吸引力。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海洋文化內涵
現今,游客對產品特色要求高,注重文化底蘊,“文化真,情也真”,需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海洋文化的內涵。首先,深入挖掘巽寮灣的文化資源,與旅游“六要素”相結合,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如開設客家美食街、將“漁家樂”民宿裝修成具有民俗風情的格調、舉辦媽祖文化節和廟會等。其次,注重產品創新,將科技運用其中,如在客家美食街的起點設置一個顯示屏,點擊屏幕即可了解客家文化的歷史發展。
完善交通體系建設
增加進入巽寮灣道路的投資建設,目前已經在巽寮灣度假區外圍建設了廣惠高速東延線,將進入度假區的X210縣道由雙向2車道拓寬至4車道。在旅游復蘇的苗頭下,出游率快速增長,現有的設施并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因此,政府可以考慮增加巽寮灣的其他延線,多方位增設入口,提高可進入性,降低旅途中的等待時間。
旅游業是濱海地區發展的重要“一員”,要將巽寮灣打造成國家級濱海度假區,仍需要做出重大改變。雖說巽寮灣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是休閑度假的圣地,但未得到合理的開發,旅游產品相對單一,沒能將當地文化與海洋資源相融合,缺乏文化內涵等。如今國家倡導文旅融合,巽寮灣應借此機遇對區內做出因地制宜的改變、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推動當地濱海旅游業提質升級。
(西南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隋芹芹.濱海旅游國內研究綜述[J].旅游學研究(第五輯),2010(1)
[2]慎麗華,森豪利.山東濱海旅游的發展現狀與設想[A].曲綿旭.中國海洋學會海岸帶開發與管理分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青島:海岸工程雜志社,2006:105-112
[3]裴小雨.日照市濱海旅游產品開發思考[J].區域治理,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