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方

本文介紹了鄉村旅游產生的背景,探討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現狀以及問題,從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探討鄉村旅游的發展策略和創新模式,從而為鄉村旅游的經濟發展和思維創新提供理論參考。
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管理體制不健全
當前,在鄉村旅游產業整合發展中,制度不完善是妨礙產業整合的關鍵因素之一?,F階段鄉村旅游行業的管理體制存在產業鏈完善程度較低的問題,受制于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必須接受、遵守相關管理規定及相關行業守則,完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還需設立不同的客服單位,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因此,鄉村旅游產業整合創新之路存在一定阻礙。
文化旅游發展水平低
從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文化產業與旅游服務產業需要實現一種融合式的發展,這就需要提升文化旅游開發力度??偟膩碚f,鄉村旅游文化產業規模較小,產業結構不健全,資金投入總量較少,高素質的人才匱乏,導致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及綜合發展水平偏低。雖然我國旅游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總體開發水平仍不高,影響力較低,缺少龍頭企業。
文化旅游產品創意不足
當今社會屬于知識經濟時代,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創新是發展的首要根據,也是實現鄉村戰略性振興發展的關鍵性前提。將創新理念應用于鄉村旅游行業中,能夠將行業的目光轉移到旅游需求上。傳統旅游模式下,對資源使用情況的重視程度過高,不利于資源以及要素的發展和創新,難以推動企業創新。從鄉村旅游創新的角度出發,創新理念是文化傳遞、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為實現鄉村旅游的產業融合,就需始終堅持創新理念的應用。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但現階段部分地區仍存在創新程度較低問題,導致旅游產品創新發展受到阻礙。
人才短缺問題嚴重
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對于鄉村旅游產業融合,需創新人才與管理人員的支持。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具有知識、技能、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并將其作為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新的人員保障,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目前,在旅游文化人才體系中,這類綜合性人才還比較匱乏,相關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嚴格結合區域旅游文化資源的特點。所以,為良好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保證人才培養與引進計劃在地區鄉村旅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推動農業技術進步
開展鄉村旅游、建設旅游景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大旅游范圍,促進鄉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也能夠提高鄉村旅游項目的綜合實力。要想大力開展鄉村旅游,就必須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生產方式,引入具有觀賞性的植被,引進先進科學的種植生產技術,提升當地鄉村旅游的欣賞性以及美觀性。
提高農民收入
為使鄉村地區的農民勞作模式由被動耕作轉變為主動經營,各地政府及村黨支部應引導農民走出鄉區,推動鄉村經濟、旅游發展的振興。這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水平。并且,發展與鄉村旅游有關的旅游項目,需要在當地開發一些相關的旅游資源,需要在當地占用一些土地,農民就有機會得到相應的補償,這也將促使農民向城鎮市民轉變。
促進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指引鄉村旅游發展新路徑
該產業發展行動戰略的一個重點任務是加快推進新型鄉鎮現代農業產業轉向特色化、品牌化、生態化、綠色化健康發展,實現了鄉鎮農業從減量增產型向增量提質的新型轉變。拓展鄉村旅游和特色鄉村旅游項目的旅游功能,打造特色鄉村農產品,推進特色現代農業旅游產業園和特色的農業科技園項目建設,打造特色鄉村品牌優勢,鼓勵和發展多種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扶持特色鄉村旅游產業,鼓勵鄉村創新,如休閑農業、保健護理類鄉村旅游、創意型農業、民宿、養老、房地產等,為鄉村旅游發展指明新方向。
改善鄉村公共環境與基礎設施,奠定鄉村旅游發展新基石
在充分挖掘保留當地傳統特色生態農業的同時,開展各項綠色文明鄉村實踐活動,建設美麗的綠色鄉村。國家特色鄉村公共文化旅游振興重點工程的成功開展和順利實施,改善了我國農村公共文化環境,為加快促進我國鄉村文化旅游業的繁榮發展進步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諧、宜居、優美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生態環境,加快了我國特色鄉村文化旅游業的繁榮和健康發展。
實現旅游精準扶貧,開辟鄉村旅游發展投融資新渠道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極大促進了各級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引導了相關資金的下鄉,并通過了財政補貼、貸款助學費貼息、財政補助以及其他各種手段將農產品扶貧工程引入鄉村,極大程度地解決了這一瓶頸。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有針對性地實施了農業和特色旅游精準脫貧。此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了發展鄉村旅游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融資途徑,不僅需要政府的財力支持,還需要金融貸款和社會資本。
培養鄉村旅游人才,提高鄉村旅游經營管理與服務水平
具備鄉村旅游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鄉村地區整體經營模式的發展與服務管理體系的建設都需要大量人才作為動力。這就要求各地切實提升人才儲備與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質量,積極支持高素質大學生返鄉投身鄉村建設,保障鄉村建設的人才質量與數量。
大力發展生態化旅游
為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水平,需發掘出更大發揮空間。鄉村文化是發展旅游業的首要前提,同時也是華夏文明的構成部分。因此,需依照市場化的需求結合當地鄉區的環境資源與自然條件的相關特征,加大力度突出本地區的特色文化地理及生態文化優勢,積極創新出極具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產品。在此基礎上,還需對周邊配套設施進行完善,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文化建設水平的提高。

積極開發鄉村休閑觀光農業
鄉村旅游是近年來熱度很高的旅行類型之一,它具備生態環境優美、地理條件優越、空氣質量良好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鄉村地區的環境優勢,推動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休閑生態農業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即挖掘休閑農業生產資源的生態多樣性和文化深度,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結構性轉變和改善農業經濟生產生態環境的利用潛力不斷增大?!班l村文化振興”出臺以后,政府部門希望旅游行業提高對村莊特色的使用率,建立一些新的旅游項目,努力發展這種休閑農業,讓更多的游客享受這段旅程。觀光、采摘與鄉村活動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了解當地農民生活、享受傳統和鄉土氣息的需求。
升級農產品為旅游產品服務
在加快發展旅游業方面,政府必須秉持一種大力扶貧的態度。在實施鄉村旅游產業振興發展戰略的時代環境下,各地必須切實確保農村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地方部門政府應當切實確保各地農村休閑旅游發展用地、金融和配套優惠政策貫徹到位,落實和完善督促各地稅收相關優惠政策,放寬其他旅游主營業務作為支持我國農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準入條件,簡化其他相關合作手續。
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國家對于鄉村旅游的戰略與政策制定既是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也為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然而,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仍然需要巨大的財力、物力和社會人力投入。這就必然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政策扶持,大力招商引資,增加對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投資的重點項目,加快支持發展貧困鄉村的項目融資,盡快解決當前地方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重點項目投資建設經費不足的突出問題。
加大對專業人員的培訓
發展農村旅游,必須認清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基礎設施水平低、專業人才數量少的現實。以上諸多不利因素導致的結果就是旅游服務意識的缺失,對旅游業來說是不利的。因此,如果想發展旅游業,就需要加大專業培訓,并且可以利用當地的農村人才進行現場培訓。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給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會,但鄉村經濟振興與鄉村旅游業的進步離不開地方政府、農民、企業等主體利益相關者的積極參與。要在地方政府的牽頭和引導下,不斷完善企業主體領導和鄉村旅游農民參與的市場作用機制,各負其責,為促進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良性互動做出貢獻。
(山東省青州市云駝風景區運行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