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遵誠
摘 要: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學領域中,STS教育模式正在迅速得到推廣普及,并且達到了促進生物課堂質量全面優化的目標。對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而言,生物教師有必要嘗試在生物課堂中滲透STS模式的全新思路,確保初中生物學科的良好教學實效得到體現。
關鍵詞:STS教育;新課程生物教學;滲透措施
STS教育的基本含義就是融合實踐層面以及理論層面的課程教學要素,在此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啟發并且引導全班學生展開獨立的課程學習探索,激發學生的獨立實踐探索熱情,鼓勵初中生對全新的生物學習思維進行大膽的嘗試。由此可見,生物課的各個教學實施環節都要滲透STS的模式與思路。
一、在新課程生物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重要實踐意義
從新課程模式的角度來講,STS教育的本質在于課程實踐要素融入課程理論講解,運用實踐思維來啟發初中生展開自主的課程學習探索,收獲全新的實踐學習體驗[1]。在現階段的初中新課改促進下,STS的重要實踐教育模式目前已經貫穿于初中各個學科領域,旨在鍛煉初中生的實踐思維意識,幫助初中生形成完整且全面的課程實踐探索思維。
具體針對初中生物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來講,全面滲透STS模式的創新教學舉措具有不可忽視的生物教學影響。與簡單講解生物課程基礎內容的傳統做法相比,建立在STS生物課程教育模式之上的初中生物課將會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有助于初中生在生物教師的啟發下獨立完成生物實踐學習內容,促進初中生的生物實踐素養全面形成[2]。
二、在新課程生物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具體改進思路
(一)結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真實體驗
STS的生物課程實施模式在根本上提倡生物學習實踐,啟發初中生結合所學的生物基礎內容來探索生活中的各種常見的生命體活動現象。初中生經過仔細觀察真實的日常生活場景,應當能夠深刻感受到生命體的內在活動規律,激發學生熱愛生物學科知識的良好人文情感,全面激活初中生的生物實踐思維。由此可見,生物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必須密切結合真實生活場景,從而讓初中生感受到生物實踐探索過程的親切感,自覺融入有趣的生物學習過程中。
例如,針對綠色植物產生光合作用的探索學習,生物教師可以要求初中生在課余時間嘗試栽種綠色植物,從而讓學生親眼觀察綠色植物的生長狀態,深刻體會植物產生光合作用的基本形成條件。初中生經過以上的課后實踐學習,對于基礎性的生物課程內容有更為全面的理解,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更加豐富的生物實踐學習思維。
(二)運用豐富有趣的課程開展方式
多數初中生對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識很容易表現出厭煩的情緒,因此不利于初中生實現生物探索學習的最佳實踐效果。為了調動與激活初中生的生物探索意識,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將更多有趣的生物課程內容滲透在各個課堂環節中,尤其是滲透進課前導入環節。這是由于具有趣味性與生動性的生物課前導入問題能夠啟發初中生展開深入的生物學習思考,防止初中生感覺到生物課堂枯燥無趣。
例如,教學食品安全領域的生物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初中生設置以下問題進行導入:“火腿腸摻入瘦肉精后,將會對我們人體的健康產生怎樣的影響?”“市面上銷售的各種泡菜食品在腌制過程中,蔬菜的原始生物體成分產生了哪些改變?”初中生經過全面的聯想與思考,會深刻體會到食品安全與生物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性,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聯想思維[3]。
(三)增強生物教師與初中生之間的生物學習互動
初中生喜歡與生物教師進行互動,師生形成良性互動模式,這樣初中生對生物教學過程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好感,客觀上達到了生物課堂總體實施效果明顯優化的目標。
因此,為了轉變學生對生物學習的印象,生物教師必須主動與全班初中生展開互動。并且生物教師應當善于將肯定與鼓勵的師生溝通模式融入生物課堂,幫助初中生樹立學習生物課程的信心,形成良好的生物學科學習體驗。
三、結語
經過分析可見,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體系需要建立在STS模式的基礎上,依靠生物課程的全新教改思路來轉變初中生的生物學習模式,充分展現生物課堂與STS教育模式融合的良好實踐價值。并且初中生物教師需要耐心啟發初中生獨立探索,逐步培養初中生良好的綜合素養,提高初中生的生物基礎知識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玉娥,周曉馥.STS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20(21):86-87.
[2]徐鑫.STS教育理論與生活教育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J].品位·經典,2019(11):113-116.
[3]劉莉莉,程玉鵬,蔣倩倩.STS教育理念在《生物技術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8(1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