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
學習型教師是以學術為生命,以探求真知、發現真理、創造實績、臻于至善為自身價值之期許。教師如果只滿足于掌握課程標準和照本宣科地講授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不斷地完善、提高自己,做一個有信念的教師,成為一個博學者。因為只有博學通達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樂學善學的學生;只有學者型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去追求智慧、理性和道德,而不是汲汲于名利的世俗之徒。
對“學習型教師”的成長問題,我思考了許久,認為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思維品質,其次是自身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研活動。“智欲圓而行欲方”,也就是說一名教師要培養自己具備創新型的思維品質。創新型的思維品質應包括智力層面和非智力層面兩方面。這兩個層面的構建,需要自己不懈地努力和付出,才能由量變向質變飛躍。
一、終身閱讀,博覽深思,做學習型的教師
閱讀應當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因為閱讀不只是去讀,更重要的是自我覺醒。閱讀,是與大師對話的過程,傾聽大師的聲音,感受“金聲玉振”“金針度人”。大師的聲音,能夠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有助于我們讀出教育的知識,讀出教育的思想,讀出教育人生的感知,讀出教師的個性,讀出一個大寫的“人”。讀書也能提升我們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與學生進行關于閱讀和寫作的交流活動,教師要以自身對知識、真理的熱愛和不懈探求的熱情,引領學生以更為積極能動、更富有成效的學習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學業和生活。倘若教育不能傳授生活的智慧,不能把人類最高明的思想、最美好的品格、最堅定的夢想、最靈動的思維、最執著的努力、最深刻的宿命展現給我們的學生,這樣的教育還有什么意味?我們要塑造的是精神和行為的巨人,而非物化、異化的醉生夢死的傀儡!而要做到這些,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先行者,要成為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垂范。
二、日三省吾身,臻于至善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考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我們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奉獻心血、青春,而應該在奉獻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事業境界和人生品位,而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就不單單需要“教育情感”,更需要“教育思考”,不單單只做一個教書匠,而要做一個教育家,這個角色的轉變,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審視我們的工作,加以思考、提煉、總結、升華,這個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在反思中整合自己的收獲。
反思其實就是“總結”和“解釋”的過程,我們既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過程,還要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一過程,其實是一個將零散的、過程性的點點滴滴進行整理的過程,是將其系統化的過程。那些閃光的、有價值的、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模糊甚至生疏的片段,在總結反思中成為經驗,成為行動的指南。“道”亦“導”也,對知識、真理的不懈探求確實可以引導人漸漸超越庸常的自我,而臻于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德”亦“得”也,瓜熟自然蒂落,學至自然思深。探求的過程自然也是一個逐漸收獲本真、增德移性的過程。如果能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就能讓學生真正從讀書的過程中獲得思想的啟迪和思維的訓練,進而涵養品格、培育性靈、豐富內心,讓學生和自己一同獲得思想和精神的成長,熱切入世并識廣器弘,勇猛果敢又細膩內斂,這樣的教師,自然是有資格感到驕傲和幸福的。
三、勤做摘錄、記錄,點滴匯成江河
記錄即思考,也是教育生活體驗的表達。把自己感觸深的文章和新穎的觀點多多摘記下來,同時也把自己教學實際中的感受歸納總結下來,作為隨筆或記錄,經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位不會說話的教師,也可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提到教研組中去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再結合自己的閱讀活動和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將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意之筆和失敗之處、教學機智和學生見解、教法學法和評價方式積累成冊,可謂寶典。這樣就能逐漸做到鑒于往事而知其來者,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不斷更新對事物的體察、認識,思想和理念不斷得到深化,進而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全新的境界和高度。在勤錄、勤看中知新求異,這是創新靈感的來源。
四、學中做,做中學
教學理論來自教學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教學實踐,離開教學實踐去空談理論是毫無意義的。不論是借鑒他人的經驗,還是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體驗、思考,都應放到教學實際中去檢驗、去修正、去完善。通過教學實際,獲得創新的一個個火花,尋求自身教育教學的不斷突破。教學相長,教師要不斷學習,要努力讓自己成為走在時代前沿的思想者、求知者,要以自身積極、熱情的實踐活動點點滴滴地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施加積極有益的影響。
“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教師對自身職業生涯的遠大規劃,對自身生命價值的高度期許,應該成為教師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內因。而在這一過程中,學是基礎,想是關鍵,寫是結果,做是運用,這四者是養成創新思維品質的要素,是帶我們走入教學新世界的直通車。而真正優秀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必然是個理想主義者,同時也是堅定的行動派;真正的教育家,既是理想主義者,也是教育教學科學理念積極的實踐者。理想主義的教育工作者,一定擁有教育信念和夢想,在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中去體驗追求的過程,感悟創新的激情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