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中貿易在2020年疫情之下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實現逆勢增長,也發生了一些結構性變化。兩國貿易有著很強的互補性,泰國在以橡膠、水果、木薯為代表的農林產業和塑料原料、存儲設備等部分制造業中具有較強的區域優勢,已成為中國此類商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國;而在機械、電子、電器等高附加值產品方面則較為依賴中國進口。2021年,在RCEP協議簽署之后,泰中貿易有望快于全球貿易增長速度,在中國市場驅動、中資企業投資、中美貿易產能轉移等方面,兩國間的經貿合作將更趨緊密。
關鍵詞:雙邊貿易?中泰經貿?國別經濟研究
一、2020年泰國進出口商品貿易概況
據泰國商務部統計數據,2020年,泰國進出口商品總額為4384.6億美元,同比下降9.13%,其中出口總額2314.68億美元,同比下降6.01%,進口總額2069.92億美元,同比下降12.39%,貿易順差244.77億美元,同比增長144.55%(見表1)。
從逐月進出口數據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2-4月份泰國國際貿易出現較大的下降,進口下降幅度大于出口,在4月份雙雙見到低點后逐步回升,進口回升速度快于出口(見圖1)。
(一)泰國出口商品分析
2020年,泰國出口十五大商品為汽車及零部件、存儲設備、黃金、橡膠制品、塑料原料、集成電路、化學商品、機械、精煉油、空調及零部件、鋼鐵及制品、水果、塑料制品、海產品、其他電氣設備等。十五大商品占全部出口的56%。其
中在2020年出口增長的商品,按增速依次是黃金(+16%)、水果(+12%)、橡膠制品(+7.8%)、海產品(+3.4%)、存儲設備(+2.3%),其中受疫情影響,黃金出口大增,醫療用途的橡膠制品也出現較大增長,其余商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泰國出口目的地分析
十大出口目的國/地區依次為美國、中國大陸、日本、中國香港、越南、?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瑞士,其中對美中日三國出口占總額的近38%。美國雖然為泰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但對美出口中有較大一部分來自中國產能轉移企業。
(三)泰國進口商品分析
泰國進口十五大商品依次為:機械、原油、電機、化工、集成電路、鋼鐵、汽車及零部件、計算機及零部件、金屬礦產、金銀首飾、蔬菜、家用電器、塑料制品、天然氣、科學儀器與醫療器械等。十五大商品占進口總額的71.7%。其中在2020年進口增長的依次為集成電路、蔬菜和計算機零部件,其余商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泰國進口來源地分析
中國是泰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占到總進口額的24%,其次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印尼、阿聯酋、越南。相比于出口,泰國進口來源國的集中度更高。
(五)泰國主要貿易伙伴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是泰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為其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國,之后是日本和美國。中日美三國占泰國外貿總額高達41%,處于第二梯隊的主要是主要東盟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尼、菲律賓)和亞太國家/地區(中?國香港、澳大利亞、中國臺灣、韓國、印度),歐洲國家僅有瑞士和德國進入泰國前十五大貿易伙伴之列。其中2020年與瑞士、新加坡、美國、中國的貿易額出現增長。對瑞士貿易情況比較特殊,增長主要來自黃金出口,金額高達69.4億美元,增長49%,?占對瑞出口額的92%。黃金是泰國民眾的重要儲備資產,黃金消費量列亞洲第三,僅次于印度和中國,由于突發疫情以及黃金價格處于高位,使得泰國民眾大幅拋售黃金以換取現金,作為世界黃金貿易中心的瑞士則是泰國???[LL]黃金貿易的主要伙伴。對美出口增長主要來自疫情帶動的居家辦公(計算機硬盤)和一次性醫療用品(橡膠手套)需求。
二、2020年泰中商品貿易分析
2020年,泰中貿易總額為796億美元,同比略增0.21%,其中泰國出口中國金額為297.5億美元,同比增長2%,占其出口總額的12.85%;自中國進口金額為498.5億美元,同比增0.74%,占其進口總額的24%。對華貿易逆差200.1億美元,中國既是泰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2018年-2020年泰國進出口總額均呈下降趨勢,其中進口下降速度更快,使得貿易順差得以擴大。但對華貿易則基本保持平穩,在泰國進出口總額中份額逐步提升,逆差保持在200億美元上下。
(一)泰國出口中國商品分析
泰國出口中國十五大商品依次為:塑料原料、水果、橡膠制品、計算機及零部件、化工商品、木薯、汽車及零部件、橡膠、木材及木制品、集成電路、銅及銅制品、機械、電氣控制板、精煉油、其他電氣設備等,占到出口中國總值的70.6%。增幅較大的是銅及銅制品、水果、木薯、橡膠制品,降幅較大的是精煉油、橡膠和化工商品。對華出口連續三年保持增長的是水果、銅及銅制品、電氣控制板,其中水果出口大增有中國海關從嚴核價的因素。連續兩年保持增長的是汽車及零部件。表4為泰國十五大出口中國商品占比及具體數值。
(二)與泰國出口全球市場商品結構性差異分析
在泰國出口全球市場十五大商品和出口中國十五大商品中,重疊的有十項,而木薯、橡膠、木材及木制品、銅及制品、電氣控制板五項并不在泰國出口全球十五大商品之列。從出口中國占比看,水果和木薯基本依賴中國市場,而木材木制品、塑料原料、橡膠對中國市場依賴度也在三分之一之上。
從圖3可以看出,雖然塑料原料為泰國對華的最大出口商品品類,但由于中國塑料原料進口量巨大,泰國僅占到6%的份額,在東南亞雖列第一,但和韓日臺美相比只屬于第二梯隊。而蔬菜水果(主要是水果)方面(圖4),泰國則高居中國第一大進口果蔬來源國,占到30%的份額。橡膠及制品方面(圖5),泰國也是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占到27%的份額,明顯高于其他東南亞競爭對手。木材和木制品方面(圖6),泰國僅占到中國進口的6%,低于同區域的越南。不難看出,相比于馬來群島國家,同在中南半島的越南在出口中國產業方面和泰國的重疊度比較高,構成較強的競爭關系。
(三)泰國進口中國商品分析
泰國自中國進口的十五大商品依次為電機、機械、家用電器、化工、計算機及零部件、鋼鐵、汽車零部件、塑料制品、有色金屬、金屬制品、集成電路、水果蔬菜、電線電纜、家居家具、其他制品,占進口額的77.9%。其中連續三年增長的是塑料制品、計算機及零部件、機械、家用電器、金屬制品。
(四)泰國對華貿易結構性分析
1.較強的產業互補性。泰國出口中國商品主要為農林商品和初級加工商品,而自中國進口則以機電設備類等附加值較高商品為主。泰中貿易有較強的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也體現在同一產業內,比如泰國向中國出口大量熱帶水果的同時,也在進口蘋果、梨、葡萄以及新鮮蔬菜等,進口量也達10億美元;
2.較大的貿易逆差。因為要素稟賦等長期形成的國家比較優勢差異的原因,泰中貿易存在較大的結構性不平衡,中國在電機、機械、家電等高附加值制造業具有顯著的性價比優勢,泰國市場接受程度高,使得泰國對華貿易逆差較大,這種狀況很難得以扭轉;
3.泰國出口比較優勢產業保持穩定。雖然泰國政府大力推進“泰國4.0”戰略以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但出口優勢產業還是集中在石化、農林商品、計算機存儲設備、汽配、電路板等行業;
4.在東南亞地區優勢產業競爭中,泰國有得有失。由于氣候環境接近,農林產業在東南亞存在普遍相互競爭。大多數輸華商品存在區域競爭,從近年來看,泰國在水果出口保持絕對優勢,木薯、橡膠出口保持第一地位但受到越南、印尼、馬來的挑戰,而在大米行業已不敵越南,棕櫚油則不如馬來和印尼;
5.泰國成為部分制造加工業區域中心。由于低端勞動力成本在東南亞不具優勢,泰國在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服裝紡織)已喪失優勢,而在需要大量技術工人的中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如印刷電路板、金屬加工、汽車零部件等)則具有區域相對優勢,與中國之間存在較大的雙向貿易,將是未來泰國產業升級和穩固其在東南亞貿易和加工制造業地位的重要依托。
三、2021年泰中商品貿易展望
2020年,泰中貿易在疫情之下展現了較強的韌性,整體強于大市,中泰之間經貿關系更加緊密。2021年隨著全球疫情的逐步控制,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泰中貿易將迎來發展機遇。據泰國當地研究機構(如TDRI,KBANK)預計,泰國出口額在2021年將恢復增長,增速在3%-5%,基于泰中貿易增速略快于整體貿易的判斷,估計2021年泰國對華貿易增幅可達5%以上。當然這些預測需要建立在新冠疫情不再進一步惡化的前提下。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方面,預計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RCEP協議帶來積極影響。在農產品關稅減免方面影響不大,因為泰國農產品出口中國目前已經實現零關稅。而在RCEP原產地規則方面,泰國將強化其在汽車零部件、塑料樹脂、化學品、橡膠制品、電子電路板等行業作為東南亞生產基地的地位。
2.中國經濟復蘇和強大的消費市場將帶動泰國農產品出口。泰國水果、食品、漁業商品等將保持出口增長。例如近年來水果出口價格的持續增長,使得泰國種植業主進一步調整了種植結構,又將進一步擴大產量和出口額。
3.疫情之后,中國對泰投資將迎來一輪增長。受益于穩定的泰中關系及泰國政府的重點支持,東部經濟走廊(EEC)將吸引更多的來自中國的投資,從而帶動泰國與中國之間設備、原材料的貿易增長,并且會對泰中貿易商品產生結構性影響。比如中國主要輪胎企業均已在泰國設廠,會使得原本出口中國的橡膠原料部分轉為國內銷售,反映到出口數據上會出現下降。
4.中美關系變化不會影響中國企業向泰國等海外市場轉移產能的趨勢。料2021年拜登政府上臺后,中美貿易策略會有所調整。但中國對美出口型企業已經從中美貿易摩擦中深刻領悟到建立海外第二基地的重要性,因此產業轉移的趨勢并不會逆轉。泰國善于保持與中美之間的平衡關系,使其成為許多中國企業海外基地的首選之一,而在接納中國制造業產能外遷的競爭中,泰國在區域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則可能是越南。
總的來看,泰國與中國的貿易伙伴關系將更趨密切,泰國在部分商品進出口方面更加依賴中國市場,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緩沖帶作用也會更趨明顯,中國參與泰國重大項目建設和中國企業產能轉移將進一步增進兩國經貿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開泰研究中心.Thai?Exports,?2021:?Numerous?Challenges?Foreseen,?but?Growth?Projected?at?3.0%?after?Contracting?6.0?in?2020?[EB/OL].?https://kasikornresearch.com/en/analysis/k-econ/business/Pages/export-2020-y3908.aspx,2021-1-22.
[2]大城銀行.Thailand?Industry?Outlook?2021-2023[EB/OL].?https://www.krungsri.com/en/research/industry/Industry-Horizon/industry-summary-outlook-2021-2023,2021-1-11.
[3]Bangkok?Post.?Predicted?growth?for?2021?exports[EB/OL].?https://www.bangkokpost.com/business/2040367/predicted-growth-for-2021-exports,2020-12-24.
[4]商務部綜合司.國別貿易報告?泰國2020第1期:2019年泰國貨物貿易及中泰雙邊貿易概況.[EB/OL].https://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qikan110209.asp?id=11933,2020-4-15.
〔王偉,中國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