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偉 劉丹丹 江洪飛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民營安保公司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面向國內到邁步海外的過程,但在取得進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有效市場需求不足、政治和法律限制以及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要實現高質量的海外發展,民營安保公司一要客觀評估海外安保市場的規模與需求,二要在宣傳上突出其經濟主體地位,三要創新中外合作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四要增強規則意識,加強對國際制度規范的學習和運用。
關鍵詞:民營安保公司?海外發展?蒙特勒文件?海外利益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對外投資規模日益龐大,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數量及務工人數急速增長。維護境外中國公民與財產安全、保障海外投資建設項目順利開展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主要依靠政治和外交手段保護海外利益。但是,面對急增的海外安保需求,依賴政治及外交手段維護海外利益的傳統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1]自20世紀80年代起,歐美一些國家便開始將安全外包給民營安保公司。進入21世紀后,國際民營安保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各國購買民營安保服務來維護海外利益已成為常態。[2]越來越多的學者呼吁加速推動中國民營安保企業走向海外,使其在維護海外利益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一、民營安保公司海外發展歷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安保服務行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政府壟斷到競爭開放、從公共利益導向到市場利潤導向、從立足國內到走向海外的發展歷程。
(一)初創時期
由于安保服務行業涉及使用暴力、事關社會安定,加上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之初缺乏發展該行業的條件和動力。這種情況在改革開放之后發生變化。1978年后,中國陸續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建立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試點。隨著外資的流入和三資企業的建立,一連串的社會治安問題隨之而來,這些企業的管理體制、運作模式不同于國營、集體企業,也很難像后者那樣組建保衛處、保衛科。為解決這一問題,深圳公安局在1984年組建了中國第一家保安公司——蛇口工業區保安服務公司,有償向三資公司提供安保服務。[3][4]自此之后,深圳經驗不斷向全國推廣,保安服務公司在各地紛紛建立起來。
(二)管辦分離
不過,中國的保安服務公司在一開始就不同于西方同行,一是它屬于“官辦企業”,政府既是保安服務公司的創建者又是監管者。像1999年中辦國辦頒布的《政法機關保留企業規范管理若干規定》、2000年公安部出臺的《公安部關于保安服務公司規范管理的若干規定》都明文規定,“保安服務公司只能由公安機關獨資開辦,其他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不得經辦保安服務公司”。二是用安德魯·吉賽利(Andrea?Ghiselli)的話說,私營安保產業在西方遵循的是“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在中國遵循的則是“共和主義”發展模式。國內大多數保安服務公司都(至少從宣傳上)強調服務國家利益,政府部門也把維護公共安全視作組建保安服務企業的重要目的。1991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公安工作的決定》等文件都明確指出,保安服務公司要“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為社會提供安全防范服務”。[5]政府兼做“運動員”和“裁判員”的做法存在大量弊病,制約了國內保安服務行業的發展。[6]對此,中國在新世紀之后逐步開始調整相關政策。公安部在2006年宣布“中國保安服務業將逐步實行政企分開、管辦分離”,“依法實行保安服務市場準入制度,積極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國務院在2009年9月通過并自2010年元旦正式實施《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設立保安服務公司,不得參與或者變相參與其經營活動,從法律上取消了政府的“運動員”角色,僅保留監管職責。[7]
(三)邁步海外
中國安保公司海外發展的過程與中國保安服務業“管辦分離”的過程大致重合。2003年,中安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柬埔寨開設分支機構,專門負責中國銀行駐金邊分行的武裝押運,這據稱是中國安保公司開展海外業務可查的最早記錄。[8]2004年通常被視為民營安保公司“走出去”的關鍵一年。當年6月10日,中鐵十四局集團公司援建阿富汗的公路建設項目蓋勞蓋爾工地遭受一伙武裝分子的襲擊,造成11名中國工人死亡,4人受傷。阿富汗“6·10”事件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把保護海外利益推升為中國的一個重要政治議程。中國當年首次提出“海外利益”概念,并在外交部設立涉外安全事務司,專門負責海外安全問題。[9][10]一年之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外交部和國資委《關于加強境外中資企業機構與人員安全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提出“誰派出、誰負責”的原則,要求境外中資企業和機構配備必要安保設施、雇傭必需的安保力量,并把安保成本計入項目預算之中。2010年商務部等部委頒布《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除繼續強調安保設施和安保力量之外,還要求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加強出境前安全培訓,明確規定“未經安全培訓的人員一律不得派出”。2012年1月,商務部組織編寫的《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指南》正式發布,詳細指出了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面臨的安全風險、安全管理的戰略、策略和具體措施。該指南在2018年進行了更新。
中國企業與公民面臨的海外安全風險不斷增加,但中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的公共力量并沒有同比例地增長,海外安全供需的不平衡推動著中國海外安保市場的擴大。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機構陸續提出的“誰派出、誰負責”、出境前安全培訓、把安保成本計入項目預算等原則和要求進一步擴大了海外安保需求。中國海外安保需求和市場的擴大,加上國內保安服務管理體制的改革,共同推動了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的“走出去”步伐。如2012年,華信中安保安集團首次開展海上武裝護航行動,打破了國外私營安保公司對中國遠洋武裝護航市場的壟斷。2013年,山東華威保安集團與南非雷德保安公司聯合成立華威雷德保安服務公司,成為中國企業首次在海外建立合資安保公司的嘗試。同年12月,北京德威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協助中國使館把被困于南蘇丹的中石油員工安全撤離至烏干達,在國內外贏得良好聲譽。
二、民營安保公司海外發展的現狀
中國安保產業處于快速發展之中。到2018年,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總數已經超過5200家,安保人員約有300萬人。?目前尚無關于中國民營安保公司及從業人員規模的官方數據。相關估算可見:[意大利]亞歷山德羅·阿爾杜伊諾:《保衛新絲綢之路:挑戰與機遇下的中國私營安保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2頁;劉波,"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構建中的私營安保公司研究,《國際安全研究》,2018年第5期,第126頁;Helena?Legarda?&?Meia?Nouwens,“GUARDIANS?OF?THE?BELT?AND?ROAD:?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Chinas?private?security?companies,”MERICS(Mercator?Institute?for?China?Studies)?China?Monitor,2018-08-16.。?與此同時,中國海外安保需求或市場也在穩步擴大。據統計,中國海外安保市場規模在2008~2015年擴大了近5倍,至今已達千億級別。[11][12]不過,走出國門的民營安保公司數量有限。據中國保安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1月,開展海外陸地安保、海上武裝護航、海外安全咨詢、海外安全培訓等一種或幾種涉外業務的民營安保公司只有44家,其中還包括幾家未獲得保安服務許可證的涉外安全咨詢和培訓機構,這在中國保安行業中的占比不到0.5%。?資料來源: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第221頁。此外,亞歷山德羅·阿爾杜伊諾認為,“提供貼身保護和非武裝安保服務的其中具備獨立國際服務能力和經驗的(中國)企業不足30家”;賀濤等認為,“開展海外業務不超過40家,真正能拿到訂單的僅有幾家”,見[意大利]亞歷山德羅·阿爾杜伊諾:《保衛新絲綢之路:挑戰與機遇下的中國私營安保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賀濤、習楠、何光偉:“‘海外中國的隱秘侍衛”,《青年與社會》,2018年06期。?民營安保公司派駐海外的員工數量在2016年已經達到3200人,已經超過同期中國政府派出的維和軍人和警察的總人數(2600人)。[13]
(一)走向海外的方式
民營安保公司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走向海外。第一種是“人”的走出去,即安保公司向中企海外項目、分支機構或其他實體、個人派駐安保人員,這是最早、最原始也是當前占主流的走出去方式。第二種是“資本”的走出去,即中國公司利用資本優勢和運作經驗,與境外安保公司合作,通過成立合資或獨資公司的方式進入國際安保市場。如2006年中保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在柬埔寨與當地保安公司合作成立特種護衛公司,以投入6輛武裝押運車和收益股本化的方式取得40%的股權;2013年山東華威保安集團與南非雷德保安公司共同投資成立華威雷德保安服務公司,其中華威控股49%,雷德控股51%,成為中國保安服務業改制后在海外建立的首家合資安保公司。[14]2014年中信集團與原“黑水”公司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Erik?Prince)聯合組建先豐服務集團。
(二)業務類型
由于國際國內法律限制,民營安保公司的海外業務以非武裝安保為主。不過,海上武裝護航是一個例外,聘請專業安保公司實施駐船武裝護衛符合國際法,也為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法律允許,在中國法律體系下也未被完全禁止。[15]有一定數量的中國安保公司可提供海外武裝護航服務,其中最早最成熟的為華信中安。在非武裝安保方面,民營安保公司的海外業務主要包括風險評估、安全咨詢、安全培訓、現場保護以及應急援助。有研究指出,派出前的安保培訓是整個海外安保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可能是“未經安全培訓的人員一律不得派出”的國家硬性政策規定以及中國安保人員不能合法持槍等因素影響的結果,也與英美等西方私營安保公司的主要業務形成鮮明對比。[16][17]為規避持槍帶來的法律問題,在海外陸上現場保護中,民營安保公司一般會派員負責安全管理工作,而把涉及持槍的業務交由當地安保人員負責。
(三)采購方與費用
當前階段,民營安保公司海外業務主要面向中國市場,少有獲取外國或國際組織訂單的報道。而且,業內和學界都很少討論民營安保公司爭取外國客戶的問題。[18]這是民營安保公司國際化之路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的重要表現。民營安保公司的采購方大致分為三類——政府機構、企業和個人。其中,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能源、基建等企業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有測算顯示,2015年中國海外安保市場規模為105億美元,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家能源公司就貢獻了20億美元。[19]國有企業作為最大客戶,這意味著政府可以在民營安保公司國際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導、塑造和規范角色。與西方同行相比,中國民營安保公司收費較低,一支12人組成的標準安保小組每日運營成本大約3500元,不及西方安保公司的十分之一。[20]在海上武裝護航方面,西方私營安保企業派出的一個4人護航小組單程通過高危地區的費用約45000~68000美元,中國同行的收費約低30%。[21]
(四)覆蓋區域
當前中國民營安保公司海外業務的地理范圍相對有限,主要位于亞洲、非洲,少量涉及其他大洲(見表1)。而像本領域的領軍企業——英國的G4S一家就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開展業務。?見G4S官網,https://www.g4s.com/zh-cn/who-we-are/g4s-global[2020-11-15]。
(五)典型企業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當今已經出現多家在海外發展方面可圈可點的民營安保公司。華信中安是海上武裝護航方面的代表,當前每年派出人數約200人,業務規模相對穩定,年海外營業額超千萬元人民幣,利潤良好。[22]山東華威是最早探索中外合作開展海外安保的民營企業,先豐服務集團則是中國資本與西方經驗相結合的代表企業。在現場安保方面,北京德威多次參與中國海外應急援助行動,其專業性獲得廣泛贊譽。此外,北京偉之杰、鼎泰安元等也是在現場安保方面發展較好的安保公司。在對接國際標準方面,中國安保技術集團、漢衛國際以及華信中安是僅有的3家加入私營安保服務商國際行為守則協會(ICoCA)的中國企業。該協會是國際私營安保領域的權威性國際機構,當前共有133家成員,其中97家為公司成員。
三、民營安保公司在海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2010年《保安服務管理條例》實施算起,民營安保公司邁出國門已經十年有余。民營安保服務的“走出去”取得顯著進展,也存在許多不足,這包括:第一,走出去的民營安保公司數量、規模、市場占有率有限。在5000多家公司中,具有海外業務的不足50家。而且,這些走出去的公司海外員工數量有限,在國際安保市場上的占有份額非常小,“我們最大的海外安保企業公開宣稱的營業額也只達到了國外同行的一個零頭”,與西方大型私營安保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23]第二,當前絕大多數民營安保公司的海外業務訂單都來自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項目,拿到的外國訂單很少,能打入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的則少之又少。而且,國內知名的安保公司大都明確定位為政府的助手,以服務中國海外利益為重要目的。從這點來看,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的市場化、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都非常有限。?在國際安保市場上,中國安保公司目前所占的市場份額非常有限,不足10%。即使是中方客戶的海外安保需求及訂單,中國安保公司所占份額也不足40%,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訂單是中國安保公司接單后再轉包給外國安保公司執行。參見:肖河:“國際私營安保治理與中國海外利益保護”,《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第1期,第111頁;黎江、林林、張玲:“海外利益保護與中國海外安保產業”,《公共外交季刊》,2019年第3期秋季號,第88頁。?第三,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的安保服務鏈條不完整,多數只能提供安全管理、安全培訓等非核心、附加值低的業務。由于持槍、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局限,極少中國公司能夠真正提供涵蓋情報搜集、現場安保等在內的全鏈條服務。?中國安保公司的服務內容和職責范圍因此變得非常有限,大致包括:只能提供營地內的巡視和看護工作;領導外出時的陪同(如果遇到持槍劫持則難以發揮作用);對營地內的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測、評估,提出改進意見;監督企業聘請的當地安保公司的工作;組織企業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協助企業處理現場突發事件?(如人員受傷送醫、看護);當外部人員進入營地實施犯罪行為時實施適當防衛(如果過度防衛導致犯罪嫌疑人受傷或死亡則須承擔法律責任);營地內的監控設施及其他技術防范設施的管理和操作等。參見:金桂嶺等:“中國安保公司的海外實踐現狀與挑戰”,載張蘊嶺主編:《海外公共安全與合作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17-118頁。?第四,民營安保公司從事海外業務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對國際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能夠達到國際標準的數量不多,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則更少。這既是民營安保公司“走出去”不足的表現,也是制約其進一步“走出去”的重要因素。民營安保公司“走出去”步伐落后于海外安保需求的發展,究其原因,既有經濟方面因素,也有政治法律和企業自身方面的因素。
(一)有效需求不足
不少評估文章指出,中國海外安保市場規模可觀(達千億元級別)且處于不斷增長之中,為民營安保產業走出去提供了巨大機遇。?規模評估,如排行榜;金桂嶺等:“中國安保公司的海外實踐現狀與挑戰”,載張蘊嶺主編:《海外公共安全與合作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這些關于中國海外安保市場規模的評估,多是根據中國對外投資存量或者項目合同額與國際(尤西方)通行的安保投入比例相乘而測算得出,是一項名義或潛在安保需求,而非有效需求。總體來看,中國海外安保市場的有效需求不足。
首先,海外安保需求主要來源于安全形勢嚴峻的欠發達國家,但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地來看,中國投資大多流向了發達國家或地區,這從總體上限制了中國海外安保市場規模。其次,自2012年以來,國際對外直接投資的回報率逐年下降,利潤的下降影響了企業可/愿投入于安保服務的開支。[24]而且,中國海外投資的整體利潤率低于正常市場水平,高風險并沒有帶來成比例的高收益,對外投資的非市場性“導致了海外安全需求與可承擔的安保支出‘脫節,這使得龐大的安全需求無法遵循一般市場規律支撐中國自身國際私營安保部門的發展”。[25]隨著2014年商務部、財政部取消了對特定企業的安保費用補貼政策,上述問題進一步加劇。[26]最后,由于預算、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安保投入遠遠達不到國際通行標準。?關于國際上通行的項目安保投入比例說法不一,但多數認為它在一般地區為1%-3%,高危地區為10%-20%。?即便按照安保投入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中石油在高危地區的安保投入比例(3~5%)來看,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安保投入規模(2013~2019)也就在30~50億美元之間,僅僅達到伊拉克戰爭催生的安保市場的一半。?在2003-2007年五年間,美國各個政府機構及政府資助的承包商在私營安保服務方面共投入60~100億美元,參見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Contractors?Support?of?U.S.?Operations?in?Iraq,”?August?2008,p.13,https://www.cbo.gov/sites/default/files/110th-congress-2007-2008/reports/08-12-iraqcontractors.pdf[2020-3-5日]。
(二)政治與法律約束
中國政府部門(含國有企業)在民營安保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中國海外安保服務的主要消費者,也是中國公司海外安保活動的重要監管者。在內政方面,政府部門歷來把安保公司視為輔助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大力量,在2010年管辦分開之后針對民營安保公司活動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監管政策。由于中國海外安全事件頻發,國內出現不少放松安保監管政策的討論和呼聲,但相關政府部門出于社會穩定考慮并沒有做出多大調整。[27]外交考量同樣是影響中國安保監管政策調整的重要方面。中國一方面需要民營安保公司協助處理諸如撤僑、安保方面的事務,另一方面又擔憂過度借重民營安保公司會引起外交反彈,授人以干涉他國內政、海外軍事擴張的把柄,在處理對外關系方面增加負擔。
基于上述內政和外交考慮,中國關于民營安保公司海外活動的法律法規長期滯后。2010年的《保安服務管理條例》和《公安機關實施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辦法》均沒有對安保公司開展海外業務——如資質、業務、原則和監管——做出明確規定。使用槍支彈藥是安保公司開展海外業務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目前中國涉及槍支管理的法律法規達30部之多,但無一就中國安保公司在海外如何使用槍支彈藥做出明確規定。但根據中國司法管轄的屬人原則,中國公民在海外持槍用槍又面臨著觸犯《刑法》等法律的風險。[28]法律的缺位或者模糊導致民營安保企業在海外只能從事安保行業的外圍業務,制約了其市場競爭力,這反過來又導致政府部門及國有企業主要采購西方大型安保公司的服務而非使用本土安保公司。
(三)企業自身缺乏競爭力
民營安保公司海外發展滯后的第三類原因在于企業自身競爭力不足。首先,視野狹窄、定位偏頗。民營安保公司大多缺乏國際視野,對本行業的國際標準、規則關注不夠,對本行業的發展動態和方向把握不準,通常以中國(海外)安保市場為絕對主導甚至唯一目標市場,缺乏開拓全球市場的雄心和自覺。正因如此,多數民營安保公司(起碼從宣傳上)強調愛國、服務,自我定位為中國國家利益的捍衛者,甚至公司治理架構上突出黨的領導、政企協同。這些做法可能有助于爭取國內客戶,但不利于中國安保的走出去、國際化,甚至反過來給中國對外政策帶來干擾。?見德威、華信中安官方:http://www.dewesecurity.com/gywm;?http://www.hxza.com/index.html[2020-11-15]。?其次,人力資源不足、業務能力有限。中國安保產業表面上人力供給充足,實則嚴重不足。海外安保具有特殊性,它追求防患而非打贏,需要懂管理、曉外語、跨文化溝通能力強的復合人才,而非僅僅能打善戰的退伍軍警。[29]高質量人才供給不足對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的業務能力——如情報搜集、分析和整合能力——構成掣肘,影響了它們的國際競爭力。最后,缺乏實戰和資本運作經驗。與西方先進同行相比,民營安保公司拓展海外市場起步晚,缺乏實戰經驗,在高風險地區缺乏競爭力。同時,除少數企業之外,民營安保公司在資本運作上尚處于起步階段,限制了公司規模的增長和業務的拓展。[30]
四、結論與建議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安保服務行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政府壟斷到競爭開放的過程。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安保服務行業的海外發展過程提速,邁步海外的民營安保公司數量、海外業務種類、海外服務的地理范圍都不斷增加。不過,受有效市場需求規模、政治與法律限制以及自身競爭力的影響,民營安保公司的海外發展仍然相對滯后。民營安保公司要高質量地加快海外發展,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客觀評估海外安保市場規模與需求,避免因媒體虛夸一擁而上。海外安保市場并不像媒體宣傳的那樣規模龐大、容易進入和實現盈利,它急缺的是有經驗、懂管理、善公關的高水平民營安保公司,而不是國內占主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果沒有進行客觀的自我評估和市場評估而盲目進入,中國公司很有可能無法取得預期的商業回報,甚至彼此有可能陷入惡性競爭,影響中國民營安保公司的總體形象。
其次,突出中國公司的經濟主體地位,不宜過分強調為中國海外利益服務。政府既是民營安保公司的重要消費者又是其監管者,兩者天然具有緊密的聯系,中外各國概莫如此。不過,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民營安保公司過多“自我定位為國家目標的助力者而非國際市場上的逐利者”,媒體與學術討論也大都在保護中國海外利益的框架之下展開,少有關于如何爭取外國客戶、如何取得經濟成功的爭論。誠然,不可否認中國民營安保公司對于國家利益保護的重要性,以及上述自我定位的商業合理性。然而,從長遠看,突出民營安保公司的政治性而非市場性不利于其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爭取外國合同,而且可能會掣肘中國對外政策。西方國家非常關切中國民營安保公司“走出去”,常常把它描述為中國的“影子軍隊”,視其為中國國家安全機構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民營安保公司在海外發展中,尤其是在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時,應側重宣傳其市場主體的定位,而非國家戰略助力者的政治角色。
再次,創新民營安保公司中外合作模式,實現雙方優勢互補。當前海外安保市場低端同業競爭激烈,中國獨資企業難以進入。面對這種形勢,民營安保公司應創新中外合作模式,一是瞄準海外安保產業價值鏈的薄弱環節,發揮中國企業在資金、管理、人力方面的長處,實現優勢互補、價值鏈對接;二是利用中國企業在融資、并購等資本運作上的經驗和優勢,建立和壯大中外合營私營安保企業,以此規避在外合法持槍困境,并緩解當地安保公司可靠性無法掌控的問題;三是擴大合作方,探索中國、東道國與第三國聯合建立安保公司,盡可能減少東道國和國際社會對中國民營安保力量的質疑。
最后,增強規則意識,加強對國際制度規范的學習和運用。旨在規范和監管私營安保產業的國際立法進程進展緩慢。不過,國際社會逐步建立了一整套非法律的規范體系來約束私營安保公司的行為,其核心文件有二,一是基于國家行為體的《蒙特勒文件》,二是主要基于企業行為體的《私營安保服務供應商國際行為準則》,后者依托于一個同名協會(ICoCA)。該協會在當前的國際私營安保治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可以對成員公司進行監督、問責和處罰,另一方面,其成員資格是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選用私營安保公司的重要參考標準。截止當前,該協會共有133家成員,其中97家為公司成員,中國公司成員僅有3家——中國安保技術集團、漢衛國際安全護衛有限公司以及華信中安保安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民營安保公司欲加快海外發展,應加強對《私營安保服務供應商國際行為準則》及其協會的了解,并在條件允許時盡早加入協會。
參考文獻:
[1]劉波,楊甜娜.民營軍事公司及其對國際安全的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15(09).
[2]余萬里,蔣千璐.全球安保行業的發展狀況與業態特征[J].公共外交季刊,2019(02).
[3]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4]Jennifer?Catallo.Chinas?Managed?Market?for?Force,in?Molly?Dunigan?and?Ulrich?Petersohn?eds.,The?Markets?for?Force:Privatization?of?Security?Across?World?Regions[M].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2015.
[5]Andrea?Ghiselli.Market?Opportunities?and?Political?Responsibilities:?The?Difficult?Development?of?Chinese?Private?Security?Companies?Abroad[J].Armed?Forces?&?Society,?Vol.46,No.1,2018.
[6]Jennifer?Catallo.Chinas?Managed?Market?for?Force,in?Molly?Dunigan?and?Ulrich?Petersohn?eds.,The?Markets?for?Force:Privatization?of?Security?Across?World?Regions[M].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2015.
[7]朱路.昨日重現:私營軍事安保公司國際法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
[8]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9]賴競超.來自民間的企業安保力量?中國“保鏢”在海外[N/OL].南方周末,http://infzm.com/content/108890,2015-04-16.
[10]宿亮,鄧媛.中國民營安保公司‘出海記”[N/OL].國際先驅導報,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5/1127/1010198.shtml,2020-11-27.
[11]鳳凰國際智庫.2016中國企業海外安保公司排行榜[EB/OL].https://pit.ifeng.com/event/special/haiwaianquanguanlibaogao/chapter3.shtml,2020-11-15.
[12]金桂嶺等.中國安保公司的海外實踐現狀與挑戰,載張蘊嶺主編:海外公共安全與合作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13]Andrea?Ghiselli.Market?Opportunities?and?Political?Responsibilities:?The?Difficult?Development?of?Chinese?Private?Security?Companies?Abroad[J].Armed?Forces?&?Society,Vol.46,No.1,2018.
[14]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5]李衛海.中國海上航運的安保模式及其法律保障[J].中國社會科學,2015(06).
[16]賀濤,習楠,何光偉.‘海外中國的隱秘侍衛[J].青年與社會,2018(06).
[17]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8]Andrea?Ghiselli.Market?Opportunities?and?Political?Responsibilities:?The?Difficult?Development?of?Chinese?Private?Security?Companies?Abroad[J].Armed?Forces?&?Society,Vol.46,No.1,2018.
[19]鳳凰國際智庫.2016中國企業海外安保公司排行榜[EB/OL].https://pit.ifeng.com/event/special/haiwaianquanguanlibaogao/chapter3.shtml,2020-11-15.
[20]辛田.中國海外利益保護私營化初探[J].國際展望,2016(04).
[21]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22]金桂嶺等.中國安保公司的海外實踐現狀與挑戰,載張蘊嶺主編:海外公共安全與合作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3]金桂嶺等.中國安保公司的海外實踐現狀與挑戰,載張蘊嶺主編:海外公共安全與合作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發展報告2018[R/OL].https://www.ccpitcq.org/html/content/19/01/2923.shtml,2020-11-15.
[25]肖河.國際私營安保治理與中國海外利益保護[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01).
[26]賀濤,習楠,何光偉.‘海外中國的隱秘侍衛[J].青年與社會,2018(06).
[27]肖河.國際私營安保治理與中國海外利益保護[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01).
[28]張進紅.中國保安企業開展海外業務的法律與監管[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29]賀濤,習楠,何光偉.‘海外中國的隱秘侍衛[J].青年與社會,2018(06).
[30]陳立.維護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國民營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項目“本土私營安保公司與我國海外利益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6ZGB012)階段性成果〕
〔劉建偉、劉丹丹(通訊作者),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國防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江洪飛,上海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