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婷婷 梁瀅
摘?要:數字貿易擁有模式復合化、環節扁平化、主體普惠化、標的多元化、智能常態化等優勢。中國跨境電商具有向數字貿易跨越前進的必要性,但遇到了傳統貿易系統不靈敏、營銷物流體系不完善、數字貿易規則話語權弱、跨境服務貿易層次低、數字基礎建設落后等障礙。跨越障礙需要各個主體采取不同應對策略,企業應在供給端升級技術系統,平臺應建立完善的智慧物流體系,政府應健全數字貿易規則體系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應提升數字服務競爭力等。
關鍵詞:跨境電商?數字貿易?障礙
一、引言
中國正處于全球數字經濟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科技的積極探索和廣泛應用為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提供了基礎數字技術支撐。中國跨境電商已取得了不少顯著的成就,但距數字貿易的標準尚有一定的距離。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低迷,卻恰為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制造了機會。緊跟數字貿易的發展趨向,正視中國跨境電商現階段不足,有利于我們充分認識跨越進程,并為每個跨越障礙提出對策。對整個過程的關注,有助于制造商準確把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有助于跨境交易鏈條各環節的效率提升,有助于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占據有利位置。
二、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的必要性
(一)數字貿易有利于實現中國跨境電商貿易模式復合化
在之前的貿易中,跨境電子商務行為只涉及兩個主體間的雙邊交易,例如B2B、B2C、C2C等貿易模式,貿易鏈條單一,就面臨供需不匹配,傳統供應鏈效能低,經濟效率不高等問題。數字貿易階段,為適應消費者追求個性化需要和制造業追求智能化升級,B2B與B2C復合為B2B2C貿易模式,貿易模式高度復合化。B2B2C(企業對平臺對消費者)模式既能滿足跨境交易成本降低的要求,又能符合小額訂單聚合的趨勢。詳細地說,B2B(企業對企業)是主干路,負責規模生產和上下游連接;B2C(企業對消費者)就像是分叉路,既盡職盡責為“最后1公里”的用戶端運送貨物,又機動靈敏察覺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大數據獲取信息,完成兩者的順利銜接。
(二)數字貿易有利于實現中國跨境電商貿易環節扁平化
跨境交易平臺上的參與者分為貿易企業,生產企業,大型批發商,小型批發商,消費者等,供應商與采購商間交易流程繁瑣冗長,交易主體間面臨信息溝通不暢,有效交流不到位,整體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在數字貿易階段,跨境貿易各流程間信息傳遞效率高,數字貿易平臺數據在通關、支付、物流、金融、財稅各環節的流動速度加快,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省去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貿易環節高度扁平化。伴隨零單貿易即大規模訂單轉化為碎片化訂單現象興起,小型批發商和消費者可以通過數字貿易平臺參與跨境交易,面對面與供應商進行直接有效的對接,促進減少貿易中間環節。
(三)數字貿易有利于實現中國跨境電商貿易主體普惠化
中國跨境電商覆蓋范圍逐漸擴大,參與主體持續增多,但依然面臨存在覆蓋范圍盲區,平臺對象有限,貿易主體地位不平等等問題。數字貿易階段,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不同貿易發展階段的地域,都將平等地參與跨國經濟活動,貿易主體高度普惠化。例如,中小企業可以廣泛參與數字貿易,貨物貿易企業讓特色化小商品行銷世界各地,服務貿易企業的專業性逐漸成為消費的吸引點。個體工商戶可以廣泛參與數字貿易,獨特的小規模優勢奠定其平臺供應商、采購商的重要地位。消費者可以廣泛參與數字貿易,通過平臺可以直接便利購買到跨境產品和服務,在跨境B2B2C貿易模式下發揮重要作用。
(四)數字貿易有利于實現中國跨境電商貿易標的多元化
中國跨境電商產品種類日漸豐富,但交易產品品類囿于傳統貨物貿易商品,在服務商品貿易上仍處于基礎階段,面臨實體貨物受限、服務消費意識不強、諸多國際規則限制等問題。在數字貿易階段,幾乎不存在不能進行跨境貿易的產品和服務,貿易標的高度多元化。雖然傳統實體貨物仍是交易主體,但此類實體標的往往會綜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使得更多傳統實體貨物,甚至幾乎所有可貿易商品,都可以完成跨境交易。消費者逐漸開始選擇數字服務消費,更易接受眾多中小企業提供的優質跨境供應鏈服務。隨著數字貿易的發展,各國政府都將放松數據跨境流動監管,使數字智能與數據信息成為重要消費資料。
(五)數字貿易有利于實現中國跨境電商貿易智能常態化
中國跨境電商中小企業現金流短缺且融資能力弱,無法負擔高額技術投入成本,面臨數字技術更新周期長,離散數據收集難,供應鏈動態優化慢等問題。數字貿易階段,企業完成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得到充分應用,智能制造高度常態化。數字貿易技術使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加便利的收集消費端數據信息,并對生產端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運營等環節創新,智能管理供應鏈,實現生產端對市場變動的精確掌握和即時響應。傳統產業智能升級的最終目標需要依賴這種高度生態化的數字智能服務形式,它是引發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過渡的堅實基礎。
三、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的障礙
(一)消費者需求向多元化轉變,傳統貿易系統無法檢測需求即時改動
根據長尾理論,市場應重點關注利基消費者的獨特需求,供應含有特色化、個性化定制標志的利基商品,這些小眾市場更需要重點關注。在數字貿易零單訂單盛行的時期,傳統貿易系統在面對大額訂單碎片化、單一訂單多元化和遠期訂單短期化等方面表現不理想。伴隨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消費者的短期傾向發生改變,傳統貿易系統制約了中國跨境電商企業的品類結構調整,對消費需求臨時變動的應對機制反應速度較慢。與衛生健康有關的物資,如口罩、防護服、醫療用品等疫情防控商品需求量直線增加。戶內娛樂健身產品、學習辦公用品、家居用品等“宅經濟”品類大受歡迎。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傳統品類,如服裝服飾、鞋帽箱包、家電數碼等品類的銷量減少。在消費者消費習慣不再循規蹈矩,傳統貿易系統對比數字貿易系統在收集信息協調變動上存在及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不足等問題。
(二)營銷物流體系不完善,與數字貿易體系不匹配
運輸物流的流暢是確保跨境電商交易完成的首要前提,對外貿易的交易基礎在物流鏈的銜接上。數字貿易時期興起的零單貿易使跨境物流單次運輸量具備量少但頻率高的整體特征。中國跨境貿易中占主要地位的海洋運輸量大但速度慢與數字貿易對物流的更高要求相悖,不利于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的跨越。目前,國際上主要采用的物流方式是DHL和UPS,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運輸成本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跨境貿易物流運輸中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便是通關,種類繁多、交易量少的貿易訂單加大了海關督查的工作難度和工作強度,增加了一部分額外費用支出。面對數字貿易的新特點,中國海關以往的監督管理方式已過時。
(三)數字貿易國際治理話語權較弱,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有待提高
雖然世界各國早就開始了對跨境電商規則的商議,但由于多哈回合談判頻頻陷入停滯局面,全球還未確立公認的數字貿易規則。美國數字經濟藉由高新科技發達的先發優勢地位,對數字貿易的解釋較完備,把握制定數字貿易國際規則的主導權。美國以“3T”(TPP、TTIP、TISA)協議為主,以雙邊和區域貿易規則為輔,多渠道加速數字貿易美國規則國際化進程。其內容不僅包括在線認證、消費者權益等舊跨境電商規則,還包括數據自由流動、數據本地化等新跨境電商規則,與中國嚴格監管數據措施相矛盾。中國雖積極向WTO提供多邊數字貿易規則的方案,但中國數字貿易法律法規存在很大的空白,將中國規則經驗分享世界缺乏實踐檢驗,在數字貿易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較弱,阻礙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的步伐。
(四)跨境電商在服務貿易中應用規模有限,產業層次低
在數字貿易時期,無形數字服務產品是交易的重要內容。但在目前階段,中國跨境電商服務貿易存在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應用規模不足等問題。美國顯性比較優勢(RCA)指數最大的服務業是保險、金融和專利部門,而中國則是運輸、旅游、建筑行業。2018年,我國三大傳統服務行業進出口總額達33225億元,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3.4%。但傳統服務業的供應渠道主要是境外消費或商業存在,服務結構不合理制約了跨境電商的優勢。所以中國跨境電商的服務貿易整體應用規模相對有限,特別是以網絡信息、商務咨詢、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高端服務業存在進一步探索空間。
(五)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策略。但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相對滯后,并且城鄉間、東西部間區域基建設施存在較大差距。從固定寬帶密度看,2016年中國大陸固定寬帶密度約為23戶/百人,低于日本的31戶/百人,美國的33戶/百人和歐盟的33戶/百人。從互聯網覆蓋比例看,2016年中國大陸的互聯網覆蓋比例為53.2%,遠低于日本的93%、歐盟的81%和美國的76%,特別是鄉鎮地區,通訊基建供給數量更少。從東西部發展平衡角度看,在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東部地區固定寬帶密度和平均下載速率分別達到98.8%和29.12Mbit/s,西部地區則分別為80.2%和25.74Mbit/s,全國內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制約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的進程。
四、推進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轉型的策略
(一)企業:在供給端進行數字貿易技術系統升級
面對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時的供需雙方矛盾問題,除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外,還需在供給側方面進行技術系統升級,以需定產。在“去產能”方面,可以依賴大數據信息網的獨特優勢,實時監控消費端需求變動,淘汰過時產品,壓減過剩產能,為產品結構調整和整體跨越指明方向。在“去庫存”方面,可以憑借對消費信息庫的分析,準確掌握消費習慣和行為,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優化資源配置,清理海量庫存。在“去杠桿”方面,可以借助網絡通訊技術,進行跨境高頻碎片需求與中國制造之間的連接,小額資金的支付到賬時間短,增加企業流動資金,減少過度使用杠桿的傾向。在“降成本”方面,跨境快捷有效的信息溝通,降低了市場主體的信息辨別成本、采購成本和銷售成本,提高企業運營效益,以更少的交易成本實現向數字貿易的跨越。在“補短板”方面,可以利用數字信息手段,盡可能減少信息錯位、資源浪費、供需不一致等情況,為優質企業增添更多出海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彌補產業鏈中高端缺口,促使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
(二)平臺:建立健全完善的智慧物流體系,提高運輸效率
建立順暢穩定的物流管理系統需要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利用交易平臺集合目前零散的運輸數據信息,綜合各類條件讓信息發揮最大化價值,使物流各環節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在物流體系的建設中,投資建立中國獨立優質的海外儲存倉庫,利用高效的海外物流信息和倉儲資源信息,縮短貿易周期,降低流通成本。最后,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應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起跨洲際、跨國界、跨時區的物流合作,并推進無人運輸機、智能蜂巢和城市物流大腦的研究與實踐,真正做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送達,探索未來智慧物流配送方式。此外,對物流運輸中起關鍵作用的海關來說,可以從紙質通關程序升級為無紙通關方式來提升產品通關速度,提高產品審核準確性。
(三)政府:加快完善國內跨境電商規則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制定
中國要構建具備領導性、應對性和高效性的規則框架,既立足當下,又關注向數字貿易跨越的進程。一方面,中國是跨境電商制造出口大國,更需加快制定規范跨境電商行為細則的步伐,出臺《電子商務法》相關輔助法律,增加跨境交易的便利性,提高中國跨境電商規則的地位。另一方面,處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在互聯網使用、個人信息隱私、數字交易秩序、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大陸原則法系可以參考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性條款,立足中國實際,完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個人信息維護法》等相關法律,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維護合法利益的數字貿易規則模板。
能否主導數字貿易規則直接決定中國跨境電商跨越間期的長短。數字產品歸屬、國際稅收征管、知識產權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問題影響著國際利潤分配格局,中國應改變以往國際規則遵守者的形象,抓住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機會,積極參與全球跨境電商規則的商討中,推動區域性數字貿易規則的落地實施,為世界各國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智慧,做多邊數字貿易治理體系的領路人。
(四)行業:制定合理服務貿易發展方案,培育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
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數字服務貿易競爭力。一要緊跟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追隨行業龍頭的前瞻性戰略,提高線下服務的可貿易性,重點關注在線醫療、遠程教育、跨國咨詢等新興知識服務貿易。二要提高數字服務貿易效率,利用智慧物流、無紙通關、供應鏈支付等智能技術操作,有效提高數字貿易流通率,為跨境電商服務業高質量轉型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三要提高數字產品的可追溯性,打消傳統服務貿易生產與消費同步性給消費者帶來的困擾,提供可靠的服務質量保障和違約責任追究等,增加數字服務產品的用戶黏性。
數字貿易供給端應分析區域文化背景,把握消費者偏好心理,定期開展購物節進行發放大額優惠券、限時限區折扣等數字營銷活動,并在無線端運營、站外廣告投入等環節進行不同定位的宣傳,提供類目導購、熱品榜單、個性化推薦等增值服務,增加商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培養潛在線上用戶的跨境電商消費習慣。
(五)政府: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共建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
目前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較發達國家落后,我們應優化大數據、云計算等基本信息產業結構,促進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行業基建布局。通過主干網擴張、國際互聯基站駐點,進一步提高網絡容量、通信質感和傳輸速度,加大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移動互聯網普及率,提高寬帶通信網的覆蓋率,減少不同地區間的數字階梯。積極部署短時差、高穩定、廣區域、強感應的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技術與第一、二產業的協同發展,加深全行業的數字化程度,為傳統行業變革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渠道,為國家總體政策的施行保駕護航。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的構想,為中國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跨越帶來新機遇。中國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發展軌跡大致相同,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同步,各國都開始重視數字貿易的合作,具有相似的跨境規則訴求,易于達成規則政策的一致性。中國可以借助自身豐富的數字經濟實踐經驗,對接周圍國家數字貿易發展策略,深化數字設施互聯互通,探索彼此適合的數字貿易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賀少軍,夏杰長.促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J].開放導報,2020(02):79-83.
[2]李鋼,張琦.對我國發展數字貿易的思考[J].國際經濟合作,2020(01):56-65.
[3]馬述忠,潘鋼健.從跨境電子商務到全球數字貿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再審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5):119-132+169.
[4]夏友仁.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現狀及策略選擇[J].全球化,2019(11):84-95+135.
[5]朱賢強,何朋,胡豫隴.跨境電商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及應對[J].經濟縱橫,2020(06):109-114.
[6]吳益晶,曾海鷹.數字貿易背景下跨境電商的發展問題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04):124-126.
[7]王素.5年后,跨境電商將向全球數字貿易階段跨越[J].進出口經理人,2020(02):50-52.
[8]張夏恒.共生抑或迭代:再議跨境電子商務與全球數字貿易[J].當代經濟管理,2020,42(11):43-50.
[9]E.G.Herrera,B.Martens,G.Turlea,“The?Drivers?and?Impediments?for?Cross-border?E-commerce?in?the?EU”,Information?Economics&Policy,?No.1,2014;T.Y.Kim,R.Dekker,?C.Hei,?j“Cross-Border?Electronic?Commerce:Distance?Effects?and?Express?Delivery?in?European?Union?Markets”,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No.2,2017
[10][ZK(]Lendleetal,“There?Goes?Gravity:eBay?and?the?Death?of?Distance”,Economic?Journal,No.591,2016;E.Brynjolfsson,M.D.Smith,“Frictionless?Commerce?A?Comparison?of?Internet?and?Conventional?Retailers”,Management?Science,No.4,2000
〔梁瀅、宮婷婷(通訊作者),內蒙古財經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