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摘要:作為媒體的新鮮力量,微信已經全面進入當代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有著深刻的影響。在此背景下,從事和熱愛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各行各業都應探尋微信的特殊性,以期借助微信這個自媒體平臺,使其成為彌補傳統思政教育的短板和不足的載體,從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微信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大學生
一、微信與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概述
(一)微信的概述
1.微信的含義
微信(英文名:We Chat)是一款全方位的通訊應用,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多媒體信息,群聊和通話,語音和視頻聊天,是唯一一款通過TRUSTE認證的實時通訊應用,支持實時位置共享,支持20多種語言界面,支持多國語言翻譯和公眾號服務等,是最為普遍的手機APP,微信也成為了當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微信功能
全新的免費體驗。因為微信的不斷更新完善,上線新功能,讓其成為一個強大的互動平臺。微信支持群聊和視頻語音通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運營商通話的單一限制,同時還能通過朋友圈、公眾號服務等實現多人的交流,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開發,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單位都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平臺,通過公眾號讓更多的微信好友,關注到更多的信息,公眾號支持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較以往單調的文字宣傳教育更為有感染力,更加具有時效性。目前微信公眾帳號已超過800萬個。微信公眾帳號主要分為服務號、訂閱號和企業號,為不同的用戶提供相應的服務。也能通過企業公眾帳號更便捷地辦理相關業務。
便捷的生活服務。微信不僅僅局限于在溝通交流,同時他能夠為人們提任何的便捷服務,微信小程序、微信支付等的開發,近一步為人們的吃穿住行提供了方便,使微信具有更強的實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概述
1.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內涵
思政教育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思政教育載體的運用和選擇,通常決定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收益,思政教育載體包括文化載體、活動載體、管理載體、大眾傳媒載體、網絡載體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通常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主體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所運用的,能負載、傳遞一定的教育信息,發揮著連接思政教育主體和客體,并使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教育活動形式,從而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包括很多方面,但成為“載體”必須具備以下兩個特征:
思政教育載體必須是能夠承載一定的思政教育信息,并且能為思政教育主體所掌握和操作。比如,通過辦研討會、讀書會等形式,教育主題可以將思政教育信息和內容,如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黨組織的精神傳遞給教育客體,在開會或者研討會的過程中得到受教育者的反饋,從而成為思政教育的一種載體。
第二,思政教育載體必須是連接思政教育的主體和客體,并促使兩者之間互相發生特定的關系,起到一種中介和橋梁的作用,思政教育并不是思政教育主體單方面的活動過程,而是需要主客體共同參與、雙邊互動,無論缺少那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思政教育過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黨組織、團委、工會等都不是思政教育的載體,只是主體,而黨團活動,工會活動則是思政教育的載體。
二、微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優勢
(一)微信的廣泛性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
“2019年,微信月活躍賬戶數超過11億”,“2020年由公眾號、小程序、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共同構成的微信生態,具有連接超過12億微信用戶的天然優勢”。從微信影響力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微信的受眾對象十分廣泛,由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構建的微信生態,囊括了使用微信app本身超過11億的受眾,這其中的受眾還包括使用微信支付和企業微信,小程序、公眾號服務等。2020年成為帶動超過4億人口就業的“最強動力”,還產生了專門從事開發運營小程序、公眾號的新型崗位,微信的受眾不僅數量上增多,而且受眾在層次和范圍上不斷提升,對教育主體而言,只要在網絡傳輸正常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的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政教育,同時微信的互動性和個人隱私安全性使得思政教育效果倍顯,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影響力。
(二)微信的親民性有助于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
微信親民性是微信的另一個主要特點,親民性主要指的是微信使用過程中,受眾者在傳播中接受信息所表現出的特征,微信上“話語權”的人人平等,促使在使用微信進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保證一定程度上信息的真實性和獨立性,思政教育的活動中,教育對象是雙重身份的統一體,在受教育者接受思政教育信息過程中,在以客體身份出現的同時,也表現出主體的身份特征,可以自覺的以主體視角去體察教育者的實際活動及其所表達內容意義,這時運用微信進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不再是絕對的權威者和全權的控制者,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雙方彼此即是教育主體亦是教育客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公眾號的使用,教育對象不僅可以在自媒體自由發聲,充分的體現教育客體的主觀能動性,既調動了受教育者的積極性,有使思政教育的親和力逐步提升和增強。
(三)微信的實時性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機制
溝通原理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要指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雙方信息情感互動、雙向交流的實踐活動。溝通能有助于增進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增加對彼此的信任度。例如新中國成立不久后的掃盲運動,涌現出以祁建華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幫助人民群眾脫盲的過程中,從開始的抵觸抗拒,到最后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最后實現脫盲的案例生動的說明溝通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溝通不僅能逐漸的幫助受教育者把思政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成自己的良好的品質,保持身心健康成為常態。微信作為一種大眾化的傳播媒介,傳播和宣傳的速度快,時效性強,借助微信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狀態,分析學生心理態度,當然,同受教育者交流溝通十分重要,同時需要注重溝通的方式方法,這樣就更能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信息和內容。
(四)借助微信優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代,思政教育不僅是要解決我國主要矛盾下的問題,面臨的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態勢,更要去把握微信作為新型媒介充當大學生思政教育主要載體的發展要求,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最后的內容試著提出借助微信的優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有效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路徑。
1.發揮微信生態鏈優勢全方位育人
微信生態鏈的優勢明顯在大學生就業創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19年借助微信生態優勢帶動就業機會2963萬個,其中直接帶動就業機會達2601萬個,體現出微信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微信的生態鏈涵蓋了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不僅在疫情期間發揮著積極作用,緊緊圍繞微信生態鏈有利于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氛圍,首先,主要依靠學校做好頂層設計,從思想層面達成統一認識,不僅對微信等媒體平臺發揮的宣傳作用引起關注,更要重視大眾媒體的育人作用,認真勤抓,促使學校打造出一流的官方微信平臺,官方微信平臺要引領主旋律,起到凝心聚力,服務大局的作用,這就要求官方微信平臺開發出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功能,打造出符合本校實際的微信平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體現出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時在平臺內容上下大功夫,出大力氣,組織專門團隊編輯貼近大學生需要,符合校園實際,切合師生問題的有時效性的,有針對性的,能夠回應廣大師生切實關注、關心的思政教育主旋律的內容,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制作、編輯轉發最新的時事熱點話題和問題,運用最新的如短視頻、vlog等的形式展現出來,在提升學生參與和積極性的同時,也是對學校影響力的提升。其次,發揮學校個二級單位部門的“梯隊”優勢,為主動響應學校官方微信平臺的建設,配合學校打造“微校園”的目標,各二級單位和部門需主動建設本部門的微信平臺,從學院專業特色,學科優勢等不同的實際出發,打造的是一個更好的為師生服務,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獨具特色的、具有親和力的、更具實效性的平臺,從而達到最大程度上的網聚學生,從而依托平臺對學生進行正向的教育。
2.發揮微信平等話語權優勢提升微信德育水平
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好的適應社會新矛盾發生的變化,現在是解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個自媒體發展蓬勃的時代,每個人在網絡都有合法發聲的權利,表達個人思想的自由,這是微信等大眾媒介在新時代適應和滿足了人民的新要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這就是說微信平臺等載體逐步的在弱化思政教育者的中心地位,教育者不再是絕對的權威性和決定的教育控制者,思政教育者在新時代面對新問題,不僅僅需要認清還主動需要適應,在網絡時代,運用不同的載體進行思政教育,而微信就能充當這一橋梁。首先教育主體在教育中要改變以前生搬硬套的方式方法,利用微信生態鏈的“去中心化”優勢,與學生取得平等對話的主動權,逐步主改變學生內心教師絕對核心的現象,改傳統的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其次,提升專業輔導員的素養,這其中不僅包括職業素養,能力素養,知識素養,對當代新型輔導員講微信素養同樣至關重要,不僅要樹立管理民主科學的理念,而且要熟練使用微信等大眾媒體,善用微信通信功能,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實現一對一、一對多的輔導,更要運用微信公眾號服務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流價值觀。
基金項目:依托青海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ZZX1901
參考文獻:
[1]柴素芳,劉培.以微信為載體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與實效性[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
[2]全永麗.以微信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吉林: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