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李達維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和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夢,科學謀劃設計、強力持續推動,使改革強軍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時代引擎。在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關鍵時期,軍隊科研使命發生了深刻變化,軍隊科研力量面臨轉型重塑,軍隊科研工作的服務支撐作用將被重新定位,軍隊科研能力建設發展需要換擋提速。文章深入剖析軍隊科研的內涵特征,系統梳理軍隊科研的指導理論,全面分析軍隊科研使命任務,提出科學地強化軍隊科研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以期為軍隊科研在改革強軍的歷史機遇中換代升級提供借鑒。
關鍵詞:改革強軍;軍隊科研;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E20;G311文獻標識碼: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6.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litary Reform
Zhao Yang1 ?Li Dawei2
(1.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Hunan,Changsha,410074;2.Equipment System Evaluation Center,Beijing,100095)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focused on th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dream of building a world class army and strong army,he has made scientific plans,designs,and continuously pushed forward,the reform of the strong army has become the eng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key period of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the armed forces,the mission and tasks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the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force is facing reshaping,the service support role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will be reposition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needs to shift gears and speed up.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mission and tasks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and scientifical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so as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upgrading of 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reform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rmy.
Key words:The reform strengthened the army;Military scientific research;Capacity building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和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夢,深入推進領導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持續推動武器裝備現代化、軍事人才現代化、組織形態現代化全面協調發展。在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關鍵時期,軍隊科研使命任務發生了深刻變化,軍隊科研工作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撐作用需要重新定位。為了實現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宏遠目標,軍隊科研必須堅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理論指導,牢固樹立戰斗力唯一標準,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通過突出服務支撐作用、優化科研發展布局、改進完善科研條件、加強科研人才培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完善軍隊科研管理等多項舉措,著力加強能力建設,抓住改革強軍歷史機遇,實現換代升級。
一、軍隊科研的內涵特征
軍隊科研特指軍隊單位和人員為支撐部隊建設、服務備戰打仗、推動軍事發展而進行的研究性工作,包括軍事理論研究、軍事需求論證、軍事科技創新、軍事發展設計等。軍隊科研單位和人員是軍隊編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隊科研工作為軍隊建設發展提供重要的內生性動力。軍隊科研的概念內涵具有3個重要屬性特征:
(一)軍隊屬性
軍隊科研特指軍隊內部的科研工作,其主體必須是軍隊單位或軍隊人員。軍隊科研不能完全等同于軍事科研,雖然在科研工作的客體方面,軍隊科研與軍事科研有很大的重疊部分,但軍事科研的主體并不限定為軍隊內部,從事軍事科研的人員可能來自地方科研院所、軍工部門甚至公司企業,而軍隊科研的主體專指軍隊體系內的單位和人員,在編制上歸屬軍隊管理。
(二)研究屬性
軍隊科研的核心工作是開展研究,而不是具體的指揮作戰、教育訓練、行政管理等其他類型的相關工作,研究屬性是軍隊科研區別于軍隊其他工作的本質特征。研究性工作的本質是創新,需要專業知識、專屬技能和專門經驗,追求的是挖掘新問題、發現新規律、開發新技術、發明新工具、設計新應用等,而不是一般事務性工作所要求的履行程序、符合規范、高效可靠等。研究屬性決定了軍隊科研部門不同于軍隊其他部門具有自身特有的客觀規律。
(三)軍事屬性
軍隊科研不同于一般性科研工作,其研究客體直接或間接地具有軍事屬性。軍隊科研的服務對象明確,即國防和軍隊建設。為此,軍隊科研的研究對象無論是理論、方法、技術,還是設計、評估、驗證、鑒定,都要面向軍隊需要,都要圍繞軍事需求,都要服務戰斗力提升,這從根本上規范了軍隊科研的主要工作和任務范圍。軍事屬性是軍隊科研區別于一般性科研的重要領域特征,研究客體的特殊性框定了軍隊科研主體及其活動規律的特殊性。
二、軍隊科研工作的理論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強軍興軍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軍隊科研工作建設和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為軍隊科研工作樹立目標指向
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2]這是習近平主席以縱觀世界發展趨勢的宏大視角和總攬國家戰略全局的廣闊視野,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藍圖的科學描繪,是加速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的動員令和沖鋒號,是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指南針和航向標。軍隊的一切工作和所有力量都要聚焦到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上來。軍隊科研工作要緊緊圍繞“三步走”戰略的目標要求,找準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階段中的歷史方位,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力量支撐。
(二)推進科技強軍戰略賦予軍隊科研工作新的歷史使命
2017年,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講話中明確要求大力推動科技興軍,“加快我軍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3]。同年,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鮮明提出“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重要思想。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科技進步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同時,也在廣泛而深刻地改變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并正在引發一場波及全世界的新軍事革命熱潮。面對科技給軍事領域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要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習近平主席關于“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是黨對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認識的最新成果,將馬克思主義建軍思想提升到新的更高境界。[4]大力推動科技強軍,軍隊科研重任在肩。
(三)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對軍隊科研工作提出時代要求
習近平主席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5]軍隊科研工作誕生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取得了如“兩彈一星”等可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戰略支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軍隊科研工作得到持續加強,在關鍵技術攻關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方面成績斐然。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改革強軍最根本的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斗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5]軍隊科研工作要借改革強軍的東風,革除多年形成的固化積弊,找準新的歷史方位、重塑新的力量體系、煥發新的發展活力,努力打造軍隊科研體系升級版。
(四)推進軍地協同創新深度發展為軍隊科研工作理清任務重心
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是國家大政、時代大勢。習近平主席指出:“要主動發現、培育、運用可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前沿尖端技術,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強化軍事需求牽引,最大限度實現民為軍用,做好國防科技民用轉化這篇大文章。”[6]軍隊科研工作要主動適應民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積極引進地方優質技術資源和科研力量的同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堅守主業、突出特色、強化優勢,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理清任務重心、夯實發展基點,努力成為軍地協同創新體系的堅實力量。
三、軍隊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般來說,軍隊科研工作要承擔以下3種角色。第一,需求方角色。軍隊科研代表了軍方在一定條件下對“產品”(廣義的產品,包括技術、裝備、系統、項目等)的需要。在這個角色下,軍隊科研工作延伸出需求論證、轉化應用、作戰支撐等任務。第二,供給方角色。軍隊科研所獲得的成果都將服務于軍隊,表現為軍方在一定條件下愿意并可能采購的“產品”。在這個角色下,軍隊科研工作延伸出軍事理論研究、體系建設、特色研究等相關任務。第三,第三方角色。這個角色介于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提供諸如試驗鑒定、評價監管等服務。
圖1 ?軍隊科研工作的任務劃分
(一)軍事理論研究
軍事理論研究是指對軍事理論進行分析和探討的活動,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和對策性研究。[7]軍事理論是關于戰爭和國防問題的理性認識和知識體系。[8]先進的軍事理論歷來是軍事實踐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戰爭的重要制勝因素,重視創新和發展軍事理論是我軍的傳統和優勢。軍事理論本質上是一個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軍事思想體系[9-10],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發展,立足國情軍情,緊跟世界科技革命前沿,把握世界產業革命脈搏,瞄準世界軍事變革變化,主動借鑒吸收世界各國最新軍事理論成果,持續發展中國特色的軍事理論。
(二)需求論證
需求論證是指對軍事系統建設的需求依據、內容及規格等進行研究論證的活動。一般來說,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手段,基于充分翔實的事實論據,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依據潛在使命任務,對相關論證對象的發展要求進行分析判斷,給出科學論斷。根據研究對象和論證任務的不同,需求論證主要可以劃分為宏觀論證、型號論證、專題論證等,論證結論可作為上級決策部門進行產品發展決策的參考和依據。[11]需求論證的本質是論證,是由軍事需求分析到需求方案生成的一系列目標明確、邏輯嚴密、組織有序的論證活動所構成的,它表現為一個由粗略到精確、由抽象到具體、由模糊到清晰的不斷進化的過程。
(三)體系建設
在軍事領域,體系一般是指系統的系統,本質上是一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更高層級的復雜系統。體系相較于一般系統,它更強調各分系統的合成與協調。在現代戰爭中,體系這一術語被廣泛使用,表示作戰平臺、武器系統、指控系統、情報系統、通信系統以及裝備、后勤、政工保障系統組成一個緊密協同的整體,依靠整體的力量制敵。現代戰爭是體系的對抗,單靠單一武器平臺是很難取得勝利的。因此,體系建設是軍隊科研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四)特色研究
軍隊科研的特色研究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軍事特色。軍隊科研本身就是軍隊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先天軍事屬性,服務作戰最為直接,開展軍事領域相關研究是其天職所在、根本所在。2.傳統優勢。軍隊科研經過長期的建設發展,在前沿技術領域形成了獨特優勢,凝聚了一批專業基礎好、攻關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素質科技人才。要鞏固發展傳統科研優勢、用好建強優質科研力量,使之成為新時代大力推動科技興軍的排頭兵和突擊隊。3.戰略牽引。軍隊科研更加注重前瞻性和戰略性,尤其關注軍事應用潛力巨大且尚未形成利基驅動的戰略技術、特種技術和關鍵技術,面向未來,為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提供目標指向和路線牽引。
(五)作戰支撐
現代戰爭首先在實驗室打響,從作戰實驗模擬、作戰規劃設計、作戰目標分析、作戰信息支援到作戰指控優化、精準后勤保障、作戰效果評估等,都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方法、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可靠的平臺資源給予支持和保障。軍隊科研要落實戰斗力標準,向服務打仗聚焦,緊貼部隊作戰實際、瞄準世界發展前沿,切實用科學的研究成果保障作戰需求,努力為部隊作戰提供理論方法指導、技術手段支持和資源力量支撐,服務作戰實施,引導部隊建設,推動戰斗力持續發展。
(六)試驗鑒定
試驗鑒定是對科研成果戰技性能和作戰效能進行全面考核評估,確認其是否達到規定標準要求的活動。它貫穿于科研論證、設計、研制、生產、交付、使用保障的全壽命過程。按試驗鑒定的任務和性質,其主要包括研制試驗鑒定、作戰試驗鑒定和特殊試驗等,對確保科研成果的生產質量、促進科研成果盡快形成作戰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轉化應用
轉化應用主要指軍事科研成果在軍隊建設中的推廣和應用,包括人員素質的提高,軍事技能的加強,武器效率的增加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形成戰斗力,最終是通過提高軍隊人員(不僅是科研人員)的素質、改善科研方法工具和軍事裝備來實現的。轉化應用主要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并且這兩種方式也并非涇渭分明,經常是相互包含的。直接轉化一般指軍事院校、科研院所和應用部隊開展合作,間接轉化一般指軍內成立專門機構來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八)評價監管
評價監管是指軍隊科研人員運用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方案、活動、成果和人員等進行評價、監督、管理,為決策機關和執行部門調整目標、優化方案、發現問題、推動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評價監管是軍事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軍事管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理論性和技術性,涉及軍事學、管理學、信息科學等多個領域,需要專門的科研人員開展深入研究,為形成有效的軍隊建設管理閉環提供有力支撐。
四、加強軍隊科研能力建設的舉措
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如火如荼,其主要動力便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軍隊科研是軍事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是影響國家軍事實力和軍隊發展潛力的關鍵因素。世界一流軍隊要有世界一流的軍事科技創新能力,要堅持聚焦打仗、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優勢特色、堅持戰略先導,持續推動軍隊科研向更高層級躍升、向更高能級發展。
(一)突出服務支撐作用
軍隊科研是軍隊組織開展研究工作的內核力量,是推進軍事理論、技術、組織、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創新,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先鋒隊和主力軍,要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提供持續的、強有力的服務支撐。1.做好科研供給,完成好軍隊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為部隊建設和軍事發展提供創新驅動;2.當好軍隊代表,做好軍地科研協同發展的溝通銜接,當好保證地方科技資源有序進入軍隊市場的引導員,為實現軍隊需求與地方供給完美匹配提供有力支撐;3.做到中立評價,守住強軍興軍的根本立場,堅持戰斗力唯一標準,以客觀、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參與鑒定評估軍隊建設各項工作,為評價、優化和推進軍隊建設改革任務提供專業服務保障。[12]
(二)優化科研發展布局
突出軍事特色,建立以軍事科學為核心、以軍事技術為支撐、以軍事管理為補充的學科專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在新思想、新發現、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上積極進取,強化源頭儲備[13];關注軟科學研究,重視發展管理科學、決策科學、戰略科學等軟科學的研究應用,提升決策咨詢服務能力;聚力戰略前沿技術研究,加大對具有先導性、顛覆性、戰略性的科學探索和技術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瞄準能夠撬動下一場軍事革命的前沿技術提前布局,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找準軍地協同定位,統籌好軍隊和地方兩個資源,利用好市場和計劃兩種手段,堅持以我為主、任務驅動。
(三)改進完善科研條件
保障科研經費,確保科軍隊研發經費投入投量,穩步增加軍事科技研發所占比重,并向創新主體和項目傾斜;完善軟硬件環境建設,建成一批現代化科學研究試驗平臺、大科學裝置,建成數個軍事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戰略影響深遠的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著力打造“軍隊科研航母”,整合軍內優勢學科與優質科研資源,打造多個國防科技領域的科研航母編隊,面向國防科技前沿問題,牢牢扭住為軍服務這一重要抓手,提升核心科技競爭力,帶動軍隊科研發展。
(四)加強科研人才培養
厚植軍隊科研育才土壤,加大科研資源的投入和建設力度,集中優化配置人員、項目、經費和儀器設備等科研資源,形成創新合力,產生集聚效應;用好軍隊文職人員制度,使其成為吸引地方人才為軍服務的梧桐樹,為軍隊科研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著力構建老中青結合、梯次清晰、持續傳承的科研團隊;加強國際科研合作,鼓勵科研人員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大對赴海外一流科研機構訪問交流的支持力度,提升軍隊科研國際化水平;構建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引入團隊自主評價方式,賦予團隊負責人與其職責相匹配的評價權力,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隊伍穩定發展。
(五)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創建服務科研的創新環境,強化對科研人員的信任感,提高對智力勞動者的尊重,改變“重物不重人”狀況,破除“科研跟著財務走”不良現象,扭轉當前科研管理“管得太多”“卡得太死”局面,突出科研團隊及項目負責人的主導作用,從根本上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真正讓科研人員聚焦主業、聚焦創新;營造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對待基礎性研究,切莫急功近利,對待前沿性研究,要充分認識風險,建立完善項目研發的容錯機制,保護好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建立體現成果價值的分配機制,擴大科研機構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與崗位職責相統一的收入分配激勵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反饋機制,構建“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科技成果轉化性收入”三元薪酬結構,讓知識價值成為激發創新創造動力的新引擎。
(六)完善軍隊科研管理
加強對軍隊科研的宏觀統籌,完善軍隊科研重大決策機制,理順軍隊科研管理職能,建立軍隊科研決策咨詢制度,優化軍隊科研組織方式,推動軍隊科研工作持續發展;推進科技項目管理改革,建立科研項目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離、互相監督的運行機制,完善科研項目管理組織流程,加強目標管理,嚴格把握項目驗收程度和質量,健全對科研項目和條件建設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深化科研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根據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科研活動特點,以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為基本指標,開發激勵與約束并重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建立評價專家責任制度和評價信息公開制度,開展科研項目評價標準化建設,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對重大軍隊科研項目的監督評估制度。
五、結語
世界一流軍隊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實力作支撐。理清軍隊科研使命任務、提高軍隊科研工作能力,是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必然要求。[14]筆者歸納總結了習近平主席關于發展軍隊科研事業、推進軍隊科研改革的重要論述,在此基礎上對軍隊科研使命任務內涵進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加強軍隊科研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為軍隊決策機關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規劃設計發展路徑、部署推動建設任務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思路啟發。未來,科技將越來越成為影響軍隊建設質量、影響軍隊作戰能力的核心要素。要大力發展軍隊科研力量,持續增強軍隊科研能力,為提升國防和軍隊建設質量、引領軍事技術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20-10-30)[2021-03-02].https://politics.gmw.cn/2020-10/30/content_34322553.htm.
[2]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8)[2021-03-0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3] 習近平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 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EB/OL].(2017-03-12)[2021-03-05].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2/content_5176767.htm.
[4] 陳挺,劉軼丹,黃嘉.如何理解科技是核心戰斗力[N/OL].解放軍報,2020-11-05[2021-03-06].http://www.81.cn/ll/2020-11/05/content_9930969.htm.
[5] 習近平:堅持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EB/OL].(2016-07-27)[2021-03-10].http://news.12371.cn/2016/07/27/ARTI1469611025659403.shtml.
[6] 習近平: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EB/OL].(2017-03-12)[2021-03-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03/12/c_1120613988.htm.
[7] 馬玉屏,傅愛軍.理論工作者應有提供理論咨詢的自覺[N/OL].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10-27[2021-03-10].http://ex.cssn.cn/xk/xk_wtbl/201410/t20141027_1376853.shtml.
[8] 王靜.新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釋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4.
[9] 武桂馥.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軍事理論[J].人民論壇,2003(08):7-9.
[10] 王明哲.把準理論現代化路徑[N/OL].解放軍報,2018-10-16[2021-03-14].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8-10/16/content_217913.htm.
[11] 郭齊勝,李巧麗,穆歌.基于綜合微觀分析的裝備需求論證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11,22(04):6-9.
[1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M].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
[13] 曾華鋒,石海明.推進科技興軍要加強顛覆性技術研究[EB/OL].(2019-02-13)[2021-03-15].https://www.sohu.com/a/294595543_778557.
[14] 劉洢穎,董誠,韓旭.國外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共享機制探索[J].科學管理研究,2021,39(01):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