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華
在國產創新藥崛起的大時代下,醫藥研發外包企業(文中簡稱“CRO”)的年度業績再一次驚艷了行業。截至2021 年1 月28 日,國內CRO 三巨頭,即,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已經發布了2020 年度業績預告。藥明康德2020 年預計實現歸屬母凈利潤27.8 億~29.6 億元,同比增長50%~60%;泰格醫藥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6.83 億元~18.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115%;康龍化成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1.33億元~11.87億元,同比增長107%~117%。
CRO 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大行業。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CRO 市場規模超600 億美元;國內CRO 市場也將近83 億美元。
萬聯證券提出,CRO 是醫藥研發行業專業化分工的產物。相較于藥企內部的研發而言,其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降低研發成本。當前,國內藥政改革成果初顯、國內藥企加碼創新藥研發、IPO 融資渠道打通、海外CRO 加速向國內轉移,國內CRO行業由此處于大爆發階段,相關公司業績確定性極高。
CRO 行業第二梯隊的美迪西與昭衍新藥的業績也一樣靚麗。公告顯示:美迪西預計2020 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1.23 億元到1.33 億元,同比增加85%-100%;昭衍新藥預計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為3.03 億元到3.2 億元,同比增加69.9%-80.3%。
據公開數據統計,國內CRO 企業總量已經超過525 家,其中臨床前CRO 企業262 家,占比為50%,包括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和昭衍新藥等;臨床CRO 企業為248 家,占比為47%,包括泰格醫藥和博濟醫藥等。其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三足鼎立,大約占據國內市場27%的份額。
從二級市場上來看,CRO 板塊是醫藥行業最火熱的板塊。2021 年初以來,該板塊平均漲幅17.19%,超過醫藥行業內任何一個細分行業。1 月25 日,CRO 兩大龍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藥明康德股價達184.1 元/股,泰格醫藥股價達191.51 元/股。而在更早前的1 月22 日,公告業績預增的藥明康德放量漲停。這是該公司近一年來首次漲停收盤,市值突破4000 億元大關。
在企業龍頭之后,第二梯隊的凱萊英、美迪西、昭衍新藥也在2021年的第一個月中股價屢創新高。美迪西的股價在2021 年1 月4 日至1 月27 日之間,整體漲幅達到57%。其股價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中,每股飆漲近100 元。

1 月28 日,滬深A 股兩市,上證指數大幅低開,報收3505.18 點,跌幅68.17 點,大跌1.91%;深證成指大幅低開,報收14913.21 點,跌幅500.64 點,大跌3.25%。在此影響下,藥明康德報收165元/股,跌2.51%;康龍化成報收142.38 元/股,大跌7.31%;泰格醫藥報收167.9 元/股,跌1.59%。
CRO 行業“泡沫有多大”這個話題已經不止一次地被提出。業績面上,非經常性損益已經成為影響當前CRO 公司業績的一個重要因素。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紛紛在其業績預告中直言,非經常性損益對其提振2020 年度業績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的影響金額還在10 億元之上。此數額約占其當前歸母凈利潤的一半。這就意味著,幫助CRO 公司實現業績高增長的并非完全是其主業。
據藥明康德2020 年半年報顯示:其期內投資額達11億元。主要投資的醫藥公司涉及各細分行業。其中包括細胞療法公司Lyell Immunopharma,Inc、專注于開發治療II型糖尿病口服藥物的華領醫藥、體檢和健康管理公司愛康國賓、醫療器械公司Genesis Medtech Group Limited 和從事細胞免疫治療業務的JW(Cayman)Therapeutics Co.Ltd等。靠投資輔助業績在CRO 行業中不是個例。例如,康龍化成的投資額在2020 年上半年突破23 億元,但該公司同期的營收才21 億元。
豪橫“買買買”,在催大體量業績的同時,也能收獲市值的快速增值。對CRO 公司而言,投資創新藥企、多領域、全產業布局,相比僅賺一筆外包費,自然更有價值想象空間。當前,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均已完成A+H 布局。在它們之后,昭衍新藥的“A+H”之路也在提速,或將成為第四家“A+H”布局的CRO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