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強
2020年6月,由重慶文理學院牽頭,聯合西華師范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16所高校,共同發起的全國首個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對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助推鄉村人才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為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指明了方向。
明確宗旨,積極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加強思路互通、經驗互學、辦學互動、優勢互補,是合作共贏的必由之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站在合作發展的新起點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原則,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凝聚成渝地區高校力量,充分發揮各類高校人才優勢,推動盟校之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開展友好合作,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立德樹人,分類推進鄉村人才培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搶抓加快農林類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機遇,發動各高校立足自身區域特色和辦學定位,堅持內涵發展和錯位發展,優化涉農學科專業設置,分類分層分重點培養拔尖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和實用技能型的農科人才,打造一支“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離不開”的鄉村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雙園”互動,創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充分利用“校園”和“田園”在知識傳授、技能提升和管理實踐等方面的不同優勢,形成校地深度合作的良性互動機制。聯盟抓住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的戰略機遇,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業產業發展基礎,重點開展鄉村人才培訓。此外,聯盟還將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定期為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與政策建議,逐步形成多主體、多層次、多途徑配合的農業技術教學、科研、培訓、推廣和文化傳承創新服務體系。
深化改革,大力加強新農科建設。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只有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創新鄉村人才培養機制,才能激發鄉村人才活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根據新時代發展要求,攜手社會各界深化改革,主動回應“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的建設要求。優化涉農學科專業結構,融合農科知識體系,樹立鄉村人才培養新理念,推進農科教結合,創新社會服務新方式,形成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產業鏈、教育鏈和人才鏈的有機銜接,大力加強新農科建設,培養新農科鄉村振興全科人才。
協同育人,逐步形成鄉村人才培養“川渝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聯盟整合資源,以“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就業、協同發展”為主要路徑,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的總體原則,探索協同育人新模式,構建專業設置、實踐基地、體制機制“三位一體”建設體系,構筑鄉村人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立交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人才培養共同體,為全市乃至全國鄉村人才培養提供“川渝方案”。
(作者系重慶文理學院教務處處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