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平
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辦學的內涵與品質。作為一所有著60多年辦學歷史的學校,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始終將學校體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在“和悅文化”(和而不同、悅已達人)的辦學理念下,不斷推進學校“和悅”體育課程建設,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學校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基于校情、學情現狀制訂了適切本校學生發展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方案,并以學校育人目標建構與達成為實踐宗旨,提出了“2+1+1+X”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即“2”為體育必修課程(國家課程+校本基礎課程),第一個“1”為課堂教學中校本足球選修課程,第二個“1”為體育活動足球課程與體育社團課程綜合,“X”為學校開設的各種體育大課間、課外活動課等課程。
在推進體育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根據教師的特長與能力水平,結合教師個人意愿,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及課時數,最大化地發揮教師個人業務能力與素養。此外,學校體育學科教研組積極以“精通技能、拓展專業、創新教學”為建設目標,采用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研訓,不斷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和學科課程建設的質量。
辦有特色的學校體育,抓好體育課堂質量是重要環節。學校緊密結合學生需求,在基礎性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實施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設計,創設基于學生發展的情境,促進有深度的體育學習。選修性的社團課程則基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每學年開設武術、柔道、體育舞蹈、輪滑、足球社、籃球社、排球社等13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在踐行“立德樹人”的前提下,貫徹終身體育鍛煉的理念。
保障課時是實施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的重要保證。學校除保證每周2個課時的國家課程教學與1個課時的校本課程教學外,每周二、周四下午各安排1節體育社團選修課的學習。此外,在保證每周5個課時體育學習的情況下,確保每天上午25分鐘的體育大課間活動。近年來,學校將體育活動納入體育課程建設范疇,使其有目標、有內容、有組織、有評價。
學校雖占地77畝,但人均活動面積不足5m2,為更大限度開發與利用好學生的活動場地與器材,使體育課程建設高效開展,學校管理者積極謀劃,在充分考慮安全的前提下,除高效利用現有體育場館外,對教室外空地、走廊等區域進行合理的空間分割,為體育課程實施所用。此外,積極發揮教師智慧,充分開發體育器材的一物多用和廢舊器材再利用,進一步提升場地器材的經濟性與實效性。
近3年,學校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優秀率與良好率逐年提升。超過80%的學生參與每學期的“足球嘉年華”,校園吉尼斯的各單項比賽紀錄屢被打破,多項成績呈現較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了每名學生每學期都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比賽。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在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實現了愉悅身心、健康發展、成全自我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