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哲 周婷婷 南京瑞迪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張健 江蘇省農村水利科技發展中心
離岸潛堤是一種平行于海岸線而獨立于海中用以抵御波浪侵襲,使波浪在堤前衰減,輸沙在堤后堆積,間接發揮穩定海灘的工程防護措施。離岸潛堤可強制波浪提早碎波,使波浪在其背后發生繞射形成遮蔽區,區內波高變小,堤后水位梯度的變化產生堤后環流,使沿岸輸沙淤積堤后,形成突出于原海岸地形的沙岬。
福建某海島沙灘整治修復工程位于平潭綜合實驗區東部海壇灣內,東鄰臺灣海峽,西鄰環島路及平潭國家海島森林公園,工程范圍內的近岸海域分布有龜模嶼、青嶼等島嶼。由于波浪從龜模嶼與青嶼間的空隙直射海岸,造成該岸段為侵蝕熱點,將嚴重影響到沙灘的穩定。根據前期研究的有關結論,該段岸線侵蝕熱點處施工灘肩外緣線5年內將向岸后退約45m,嚴重影響了海灘的穩定性。
本次工程設計中,考慮在龜模嶼與青嶼之間海域設置離岸潛堤,可以減弱波浪對沙灘的直接作用。
離岸潛堤的設計大多采用經驗方法,目前尚缺乏普遍性的設計標準。本次離岸堤堤頂高度考慮設置水深、潮位、波浪、地層及地層下陷等因素,通常堤頂高度為“H.W.L.+設置水深有效波高的一半+沉陷量”,本項目的堤頂高度=H.W.L.+1.0~1.5m+沉陷量。
本工程離岸潛堤組排列于青嶼和龜模嶼之間,離岸潛堤設計堤頂高度為當地平均海平面以上1m,即高程+1.20m。根據其平面布設位置的水深,離岸堤出露于灘面的高度為6m左右。
在龜模嶼與青嶼之間,距離后方護岸約516m,平行于海岸布置兩條離岸潛堤,堤長均為160m,兩堤間隔80m,堤頂面寬5m,頂面高程+1.20m。

圖1 海灘整體整治修復岸段示意圖
根據研究分析,離岸潛堤減弱了波浪沙灘的直接作用,侵蝕熱點處施工灘肩外緣線5年內向岸后退約30m,而在青嶼后方,沙灘岸線則有一定幅度的向海淤漲;說明潛堤設置利于沙灘穩定。海灘養護實施后岸灘效果見圖2。在設置潛堤前后的修復沙灘岸線變化情況見圖3、圖4。

圖2 龜模嶼-紅巖山莊段海灘養護后岸灘效果圖

圖3 龜模嶼-紅巖山莊段岸線變形數模計算結果(未設置離岸)

圖4 龜模嶼-紅巖山莊段岸線變形數模計算結果(設置離岸潛堤)
在龜模嶼與青嶼的狹口間,為減少波浪對沙灘的侵蝕作用,在距離岸邊約516m處平行于岸線修筑離岸潛堤2條,長度均為160m,潛堤之間的距離為80m。離岸潛堤的堤體出露于灘面的高度約6m,堤頂寬度5m,坡度為1:1.5。
離岸潛堤采用拋石斜坡堤結構,離岸潛堤的堤心采用10~300kg(堤頭段20m采用20~400kg)塊石。護面采用4.0t扭王字塊,安放一層,護面下設1.0m厚200~400kg塊石墊層以防堤心石被掏空。海側坡腳處設置1000~1200kg拋石棱體,在坡腳兩側設置不小于0.6m厚50~100kg塊石護底,海側護底寬度10.0m,岸側護底寬度6.0m,塊石護底下設置約0.3m厚二片石墊層。離岸潛堤斷面結構圖如圖5所示。

圖5 離岸潛堤斷面結構圖
在海灘整治與海岸防護中,離岸潛堤是一種運用較為廣泛而有效的手段,通常在海灘外海海域平行岸線進行修建。本工程結合近岸海域島嶼的分布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分段式離岸潛堤的建設方案,對維護沙灘穩定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對今后類似海灘整治項目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