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劉錦波 呂正祥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老年人髖部十分普遍的一種骨折狀況,尤其是高齡骨質疏松患者。對于老年患者來說,這種骨折1 年內的死亡率為15%~20%[1]。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持續(xù)深化,老年人的數量在不斷上升,此類骨折出現率也在不斷上升。其發(fā)病理由往往是因老年人的基礎疾病多,肢體不太靈便,加之老年人骨質流失致骨質疏松的影響,單純的外部應力影響便可帶來骨折,它對老年人的身體素質與生活品質有著極大的影響[2]。早期積極手術治療予以穩(wěn)定、有效干預能夠顯著減少相關癥狀與殘疾的出現,提升生活品質,所以只要患者的身體狀況可以耐受,就應該盡可能實施相應的手術治療。手術內固定方式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目前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已被廣泛認可并采用[3,4]。本文通過觀察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高齡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收治的80 例行PFNA 內固定手術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隨機分為A 組與B 組,各40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年齡≥70歲;發(fā)病2周內的新鮮骨折;骨密度<-0.25 D 的骨質疏松患者;患者接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患者;多發(fā)骨折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病患者。本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審批號2016-03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手術方法
1.2.1 主要器械 15050-999 伽瑪髓內釘器械Ⅱ型PFNA(GAMMAⅡIntramedullary Nail,PFNA)由華森醫(yī)療公司提供。
1.2.2 術前準備 患者在住院后改進圍手術期檢測,28 例存在并發(fā)癥(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者術前都主動診治與處理一般疾病。限定所有入組患者均在傷后7~10 d 實施手術。
1.2.3 術中操作 A 組手術中股骨粗隆部擴髓,B 組手術中股骨粗隆部不擴髓。
1.2.3.1 A 組 使用常規(guī)PFNA 手術方法。患者麻醉滿意后,骨科牽引床牽引復位,在大粗隆頂點向近端延伸一約5 cm 切口,暴露大轉子頂點,開口器開口,打入導針,沿導針行近端限定擴髓器擴髓,插入主釘置于適當位置,打入螺旋刀片,C 臂機透視確認位置滿意后固定刀片,然后置入遠端鎖釘。
1.2.3.2 B 組 不使用開口器開口,直接在大轉子頂點打入導針。導針在髓腔內滑動會有粗糙的摩擦感。C 臂機透視滿意后,直接沿導針插入主釘。多數高齡粗隆間骨折患者其頂點已碎裂,可直接插入。若頂點無碎裂的患者,將主釘頂住大轉子頂點快速來回旋轉數下后即可破開骨皮質插入,見圖1。其后步驟與A 組相同。

圖1 PFNA 術中影像
1.2.4 術后處理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在術前30 min 使用抗生素1 次,術后使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術后第二天開始下肢等長肌肉收縮等功能鍛煉,術后3 d 開始被動活動并攝片。術后1~2 周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床行部分負重功能鍛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中指標及術后指標。術中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股骨粗隆松質骨丟失量、C 臂機透視次數。術后指標包括骨折愈合時間、Harris 評分。其中松質骨提取方法為將近端限定擴髓器上殘余的骨組織收集后放入1 ml 注射器中測量[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B 組手術時間短于A 組,術中出血量、股骨粗隆松質骨丟失量、C 臂機透視次數均少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術中指標比較()
注:與A 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兩組術后骨折愈合時間、Harri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隨著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全面實施,中國人人均壽命逐步增加,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迅猛上升,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出現率也在持續(xù)上升,這類患者的1 年內死亡率為15%~20%,重點原因是骨折長期臥床導致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其他癥狀伴有或不伴有骨折疾病惡化[6,7]。因此,及時管理骨折伴隨疾病的惡化與高效規(guī)避長期臥床伴隨癥狀的出現為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痊愈的重點[8]。以往的非手術診治方式如長時間臥床牽引等,已慢慢不再作為首選使用,早期手術治療干預已被醫(yī)患雙方所接納[9,10]。利用手術能有效減少有關癥狀的出現,讓患者可以盡早下床活動,提升老年人在生活上的自信,減少家人陪護的壓力,充分改善生活質量。PFNA手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遠較其他內固定術低[11],為目前廣泛使用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之一[12]。絕大部分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由于骨質疏松的影響,其大轉子頂點骨皮質特別敏感,同時粗隆部骨折基本上都是粉碎的,不用近距離界定擴髓器擴孔,同時近距離擴髓器由于直徑相對更大,對粗隆位置的骨質破壞更大,擴髓還容易損壞臀中肌大粗隆止點,使術后髖部出現痛感,同時在退出擴髓器時經常會帶出各種松質骨,這也容易導致術后骨折康復緩慢,極易使骨折繼續(xù)出現。所以不使用近距離擴髓器,而直接引入髓內主釘,減少了對粗隆部松質骨的進一步破壞,更減少了手術所需時間,降低了局部損傷。
在PFNA 作為一種主流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方法的前提下,不使用擴髓器擴髓,手術時間更短,創(chuàng)傷及并發(fā)癥進一步減少,固定可靠,術后恢復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