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鑫,葉 梅,麻 莉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產科,北京 100088)
產后抑郁是女性產后較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該疾病在產婦產后2~6周內的發生率較高,持續時間可長達一年,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并對產婦家庭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3]。因此,探究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有關影響因素,篩選出易發生產后抑郁的高危產婦,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及心理輔導,可有效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大量研究顯示,列線圖模型能夠將多因素分析結果中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整合,以實現個性化預測不良事件發生風險的能力[4-5]。基于此,本研究將通過分析初產婦的臨床資料,探究此類孕婦產后抑郁發生的危險因素,旨在建立個體化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列線圖模型,以輔助臨床篩選高風險患者,并有針對性的制定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策略,以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
選取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就診的26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產后3周來院就診的初產婦;②自愿參加并配合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本院倫理審查;③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排除有精神障礙史者;②孕期有喪偶等意外不良事件發生者;③臨床資料不全者;④排除器質性軀體疾病等。260例初產婦年齡為23~36歲,分娩孕周35~40周。產后3周使用愛丁堡產后抑郁自測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對所有研究對象抑郁情況進行測評[6],將其分為抑郁組(43例)和非抑郁組(217例)。其中抑郁組年齡25~36歲,分娩孕周36~40周;非抑郁組年齡23~35歲,分娩孕周35~39周。
首先選取團隊內2名具有5年以上臨床經驗的人員為問卷調查員,并在開始研究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初產婦的相關資料均由上述2名調查員進行收集,收集過程中對初產婦的相關資料采用雙人錄入,并進行核對,以確保此項研究的準確性。
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①產婦資料:產婦年齡、產前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分娩孕周、產婦文化程度、夫妻關系、月收入、孕期是否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獲得)、是否剖宮產、產婦產后2天血清孕酮水平;②新生兒資料:新生兒性別、新生兒Apgar評分及健康狀況。另外,在產后3周使用EPDS量表對所有研究對象抑郁情況進行測評,了解其產后抑郁情況。該量表得分越高,產后抑郁情況越嚴重。

本研究260例初產婦中,有43例(16.54%)產婦出現產后抑郁情況。初產婦產后抑郁組的文化程度較低、夫妻關系較差、孕期存在焦慮、分娩方式多為剖宮產、孕酮水平較高且新生兒Apgar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χ2值分別為5.563、5.407、17.060、7.995、5.140、3.345,P<0.05),見表1。

表1 各組基本資料比較結果
以初產婦產后抑郁是否發生(1=發生,0=未發生)為因變量,以上述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夫妻關系差、孕期焦慮、剖宮產、孕酮高水平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別為2.317(1.395~3.849)、1.558(1.020~2.379)、1.720(1.176~2.516)、1.906(1.900~1.960)、1.561(1.172~2.078),P<0.05;新生兒Apgar評分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保護因素,其OR值及95%CI為0.713(0.576~0.883),P<0.05,見表2。

表2 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根據上述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繪制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列線圖模型。列線圖模型結果顯示: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為38.1分,夫妻關系差為22.3分,孕期焦慮為21.9分,剖宮產為45.3分,孕酮每增加2 μg/L,列線圖模型評分增加7.8分,新生兒Apgar評分每減少1分,列線圖模型評分增加7.6分,相對應的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上升,見圖1。
ROC結果顯示,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AUC為0.839(0.769~0.910),表明該列線圖模型區分度良好,見圖2。繪制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列線圖模型的校準曲線并進行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評估列線圖模型的準確度,校準曲線為斜率接近1的直線,見圖3,表明該模型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與實際發生風險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χ2=13.366,P=0.100,表明該列線圖模型具有較好校準度。

圖2 列線圖模型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ROC曲線

圖3 列線圖模型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驗證
產后抑郁是臨床上婦科最常見的一種產褥期精神綜合征,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沮喪、抑郁、易激惹、焦慮不安等,嚴重者可出現自殺等行為,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7-8]。因此,尋找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并實施早期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有研究顯示,列線圖可通過整合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從而預測臨床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9]。本研究通過對初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夫妻關系差、孕期焦慮、剖宮產、孕酮高水平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新生兒Apgar評分正常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保護因素。基于上述6項因素,建立列線圖模型,有利于醫學工作者更直觀地分析各危險因素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影響程度,以篩選出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高風險患者。
有學者通過對初產婦抑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結果發現產婦文化程度、配偶年齡差等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0]。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且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可增加列線圖模型評分38.1分的權重,可能原因為產婦文化程度較低,其經濟能力、生活水平等受到影響,使其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導致產后抑郁的產生。以往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夫妻關系差、孕期焦慮情緒等是導致產婦產后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11],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且在本研究中夫妻關系差可增加列線圖模型評分22.3分的權重,孕期焦慮增加列線圖模型評分21.9分的權重,分析原因可能為孕期焦慮可直接影響產婦情緒,致使內分泌系統發生紊亂;夫妻關系差加重產婦對新生兒未來生長環境的擔憂,不良情緒也無法得到有效紓解,增加抑郁風險。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剖宮產、產后孕酮維持較高水平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新生兒Apgar評分是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的保護因素,且剖宮產增加列線圖模型評分45.3分的權重,孕酮每增加2μg/L,列線圖模型評分增加7.8分的權重;新生兒Apgar評分每減少1分,列線圖模型評分增加7.6分的權重。以往有研究顯示,生產方式以及新生兒健康狀況可直接影響產婦心理狀況,孕酮水平升高使海馬及大腦皮層神經元活性下降,可促進產婦不良情緒增加,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12-13]。此外,本研究還對列線圖預測模型進行了驗證,ROC結果顯示,該模型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AUC為0.839,表明該列線圖模型區分度良好,校準曲線為斜率接近1的直線,Hosmer-Lemeshow擬合優度檢驗P值較大,表明該列線圖模型具有較好擬合度和校準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產婦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夫妻關系差、孕期焦慮、剖宮產、孕酮高水平、新生兒Apgar評分這6項獨立影響因素構建的預測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的列線圖模型,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與準確度,但要實現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風險更全面的篩查,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