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華潤雪花)近期推出高端啤酒新品——醴,兩瓶裝禮盒售價999元。
產品甫一面市,就引發市場熱議:如此高的定價,市場會否買賬?現實情況是,醴不但沒有賣不動,現在貨源已經緊缺。
華潤雪花為什么敢這樣做?
近日,華夏基石管理咨詢集團首席專家譚長春,專訪華潤雪花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孝海,就此問題深度挖掘,希望透過醴的開發與市場操作,能給中國企業產品高端化一些啟示。
一次,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在與侯孝海董事長交流時提到,中國白酒文化的傳承講得很多,但中國啤酒文化的傳承卻講得很少。侯孝海聞言很受觸動,于是試圖尋找挖掘中國啤酒文化的歷史。
事實既讓人吃驚也讓人鼓舞:在《天工開物》中有描述,古來曲造酒,蘗造醴。蘗,谷芽、芽米也,以蘗釀醴。醴就是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再一追溯時間,可追溯到4000~5000年前!
于是,華潤雪花請專門團隊進行醴的開發,并在成分、原材料、工藝、包裝等方面在傳承古法基礎上進行創新,歷時兩年,終于開發成功。
侯孝海說:“我們就是嘗試用這瓶醴,來進行中國甚至全球的啤酒起始文明的探索。”
醴,產品原麥汁濃度18.8度,酒精度達到8度,原料主要是水、麥芽、有機黍米、有機粟米、有機薏米、蘭州百合等。999ml/瓶,一套禮盒裝兩瓶,在特別工藝下保質期達到兩年。現僅在華潤雪花旗下的一個工廠生產,年產僅幾萬套。目前,有的電商一天線上就能賣五、六十套。存貨緊缺。
譚長春:請問董事長,近年華潤雪花一直在推行高端化戰略,現又推出了近500元一瓶的高端化啤酒產品,您是如何考慮的?
侯孝海:華潤雪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高端產品體系,并且整體布局也比較完整。華潤雪花在10多年前就已經確定了中國元素為主的啤酒風格,無論是臉譜系列(花臉、旦角),還是窗棱、雪花、毛筆筆觸以及中國古建筑的元素,都是中國元素的一體化與系列化的脈絡呈現。
國潮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的,而我們做中國元素的潮流化、系列化的推進已經有10多年。
為什么我們要這樣去規劃、設計?
首先,中國的強盛對企業的發展很重要。一個企業的發展跟國家的崛起、發展、振興密不可分。我始終堅信國強則企業強。
經濟發展了,政策適合企業更大膽地往前走,人們收入提高了,消費理念也就不再只是需要產品的基本功能、效用,人們的消費理念都在朝更高層次去升級,這些都為企業產品高端化打下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所以說,一個產品,如果有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品類發展價值,那么高端化是能支撐的。這就是我們實施高端戰略、進行產品高端化的基礎。
譚長春:關于高端化的一些社會、經濟、市場、消費基礎,您是怎么知道的?
侯孝海:您提到過一線有神靈,經營企業,首先,必須要知道市場需求。有人可能會說我在全球一流調研公司蓋洛普工作過,有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也會提到我在百事四川的工作經歷,這也是國際一流企業公司的工作洗禮。
這確實有一部分的因素,另外,跟我的脾性也有一定的關系。有人笑稱,別人是牛的勤奮,我屬猴,是屬于猴的勤奮。
這種勤奮,表現在市場一線走訪上。在一線市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直觀地看到消費動態,因為消費者不會騙你,終端市場不會騙你,那些空瓶子,那些陳列的紙箱都不會騙你。
當然,到一線去,如果你短時間看,泛泛地看,表面地看,窄窄地看,不加分析地看,可能沒什么效果,甚至有可能有副作用、反作用。如對手出了一個什么新的政策,你就著急了;貨架上剛擺上一個不知什么品牌的新品,你就恐慌了……這些都不好,要長期看,深度溝通,要對比看。
所以,我判斷高端酒的趨勢相當一部分從這里來。當然,還有公司的專業職能,以及團隊大量的工作努力。
譚長春:即使您認為可能存在一定的產品高端化基礎,但畢竟這是一個無人區,您進行高端化開發與運作的信心又是從何而來?
侯孝海:除了上面所說到的對國家的信心之外,高端化的外部信息已經講了。對于公司內部則是我們的組織能力,以及長期積累。大家現在流行說打勝仗,那么產品高端化能打勝仗的信心從哪里來?
組織能力是保障。
從2005年“勇闖天涯”這個產品開發開始,我們現在已經有大約16年的高端化產品開發與運作經驗。我在10多年前就對純生啤酒有過大膽設想,產品創新理念與開發行為從未停歇。您現在能看到,我們每一個中高端啤酒產品都能獨立發展,不受我們普通啤酒產品的影響與限制。每一個產品,都是團隊的產品開發、品牌建設、實施能力、具體操作等的實戰演練。
團隊、組織、領導力,是我們產品高端化的信心。
譚長春:為實現高端化,你們在產品、品牌上做了哪些準備?
侯孝海:高端化,我們定位于歷史與文化。所以產品我們就從歷史的源頭、文化的最深處去挖掘。我們發現中華民族在4000~5000年前就已經用麥芽、黍米、粟米、薏米等在釀“啤酒”,那我們的產品就從起源處開始開發、從起源處開始命名、從起源處實現產品本真。
關于產品名,《天工開物》述:古來曲造酒,蘗造醴。蘗,谷芽、芽米也,以蘗釀醴。我們將產品名冠之以醴,醴其實就是以前華夏大地上釀造的“啤酒”。
現在,我們的產品已經量化生產,但產能還非常有限。我們會在生產過程中對產品以及品牌進行品鑒與試飲,在這方面以求未來的改進與升級。
譚長春:雖然你們有了如此的洞察、深入的思考以及周全的準備,但是有個問題大家還是比較關心:啤酒是快速消費品,價格一般比較親民。為什么醴卻能夠賣到如此高價?
侯孝海: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首先,大家都知道一個詞叫物以稀為貴,這個產品現在存在第一性、唯一性和稀缺性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購買有新鮮感、嘗試欲等,相比較來說,價格敏感度就降低了。我們現在本身產量不高,如果跟平常大家購買的啤酒一箱12瓶相對比,幾萬套相當于只有幾千箱。
其次,是文化價值對價格的支撐。文化價值也是稀缺的,文化自信,文化崛起促進了大家對文化價值的認同與渴望。原來大家都覺得啤酒是舶來品,而醴承載了中國5000年的啤酒釀造文化,這種文化價值不可多得。
再次,是社會認同的價值。茅臺為什么能夠賣這么貴?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跟當下社會的一些民眾心理同頻共振,民眾大多有面子觀、身份觀、地位觀等思想。同樣,醴也代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以及當下人們追求創新與進步的社會心態。一個產品有了社會價值,價格彈性可能就會相對較高。
最后,是歷史、傳承與情感價值。是人類創造了歷史,歷史價值同樣需要人類繼續傳承。我們用的是幾千年前醴釀造的配方,用的是古法配方原料,使用的是古典樣式的容器。這對那些愿意去嘗試喝醴的人,就可能有了對歷史價值傳承的責任感。
當然還有一些別的要素。但終歸來講,其實還是回歸到了滿足客戶不同層面需求的這個邏輯。
譚長春:為推進高端化,你們做了哪些布局?
侯孝海:華潤雪花全國性的生產、市場、產品、渠道、人才布局等都已基本完成,所以在高端啤酒的布局不存在什么大問題。我們現在是線上銷售,線下品鑒,通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運作。由于現在只有個別廠在生產,所以總體的布局將會隨著產能、市場等的延展,不斷進行擴充。
譚長春:高端化的產品運作與中低檔啤酒產品的運作相比,人員要求會有不同,你們是如何培育這方面人才的?
侯孝海:十七八年前,我們在總部已經開始嘗試高端啤酒的獨立隊伍建設,有易拉罐的銷售體系探索,有超市渠道的專門負責人,當時相當部分區域都有精致啤酒的銷售隊伍。
我們現在有專門的華潤雪花啤酒學院,有專門的團隊進行這方面的工作。
另外,我們全國范圍的三級一把手的人才培養項目也已經告一段落,公司一直很重視進行人才梯隊建設與發展。
譚長春:在消費品行業,渠道建設很重要,你們是如何進行渠道建設的?
侯孝海:針對醴,渠道現在主要是線上的電商銷售,也有專門的小組團隊在服務。
我們還為公司的高端化戰略,匹配建設了與大客戶平臺的合作機制。我們最近在深圳召開了高端大客戶平臺啟動會。針對公司的高端化戰略,啟動高端大客戶平臺吸引優質客戶,并將公司資源進行傾斜,幫助客戶與公司一起做大做強。大客戶平臺分為三個類別:華鼎會、華樽會、華爵會,并對其進行分層管理。
譚長春:您認為本土企業高端化,是否存在時代機遇?
侯孝海:一是中華民族的振興、經濟的發展都是企業高端化的發展機遇。國家發展,企業才能發展,消費才可能升級。
二是國家經濟實力強大、社會發展,我們才可能有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數千年前“蘗造醴”釀造文化才能夠以醴的方式得到重現。
當然,我們現在的消費者的消費理念、行為、習慣也在與時俱進,這也是企業高端化發展的契機。
譚長春:您認為本土企業高端化最大的問題與瓶頸可能在哪里?
侯孝海:我們平常說消費者為什么會購買你的產品,并且口口相傳,那是因為物超所值。要進行高端化,就是要考慮你的產品消費價值怎么支撐你的產品價格。這需要進行大量的消費洞察與專業研究。
另外,產品要成功,不是單獨的產品開發就可以了,需要組織一竿子插到底的執行力。
譚長春:本土企業產品高端化,如何做準備,需要注意哪些?
侯孝海:企業產品高端化沒有固定的版本,不過不能只空想,得踏踏實實去干。前面說過一線有神靈,這里是實戰出真知。
更不要頭腦發熱,過程中要時刻保持理性、清醒。產品是一個企業存在的根本,產品高端化有時代機遇,但一個企業的產品體系建設,必須堅持長期主義,早研發、早準備,機會一來,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