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俊平
【摘要】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形態的紅色精神,它能為美術寫生課程提供豐富的寫生創作素材。對廣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寫生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在美術寫生課程中對廣西紅色文化進行發掘和運用要杜絕戲說和調侃,在尊重紅色文化的基礎上呈現出廣西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對廣西紅色文化的寫生既要突出藝術性,更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
【關鍵詞】寫生課程;廣西紅色文化;美術類專業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教育理念上的創新,有助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推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構建更為完整的價值導向課程體系。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新局面。”這就意味著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美術寫生課程具有直接性、實踐性強等特點,在美術類專業各門課程中,寫生課程是最容易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課程,也是最能見效果的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紅色文化及其資源作出了重要的論述與指示,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①。廣西是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因此,在廣西開展美術寫生課程教學,對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應用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以廣西藝術學院美術類專業教師為骨干的漓江畫派促進會組織舉辦了幾次大型的紅色文化寫生活動,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有意識地運用了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還不成系統,離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還有距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地方院校的美術類專業能夠辦出特色離不開對當地文化的挖掘、凝練和運用。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們應該充分利用廣西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包括寫生課程在內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理解和感悟紅色文化資源及其精神內涵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強化作品的思想內涵。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廣西各族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的過程中產生的,它主要包括紅色遺址遺物、革命文獻、紅色紀念館等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也包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孕育出的革命斗爭精神、紅色風情等非物質文化形態。據2015年統計,廣西共有370多處紅色物質文化資源,有7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8處全國經典紅色景區(點),4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其中左右江地區為全國12個重點紅色景區之一。②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分為四類:一是廣西紅色物質文化,包括各個歷史時期內在廣西形成并遺留下來的紅色遺址、紀念性場所以及相應的各種紅色文物。紅色遺址如紅七軍軍部舊址、紅七軍政治部舊址、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友誼關等;紀念性場所如百色起義紀念館、龍州起義紀念館、廣西烈士陵園、韋拔群故居等;紅色文物包括革命先烈使用過的生活物品、書籍、文件等。二是廣西紅色精神文化,這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內在廣西形成的紅色精神,如百色起義精神、長征精神、龍州起義精神、韋拔群等先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三是廣西紅色制度文化,這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廣西制定的革命理論、綱領、路線、方針等。四是廣西紅色文藝文化,這是指廣西各個時期人們創作出來的服務于革命斗爭的藝術作品和革命標語等。這一類型內容豐富,包含有詩歌、歌謠、戲劇、影視作品、美術作品等。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內涵影響著許多專業領域,在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專業領域,學者們已經開始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引進教育教學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美術類專業而言,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引入教學實踐之中,將是進一步推動廣西美術類專業往深廣度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廣西美術類專業凝練自身辦學特色的主要路徑。就美術寫生課程而言,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具有如下兩個重要的價值:
首先,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能為美術寫生課程提供豐富的寫生創作素材。廣西紅色文化本身就具有美術寫生所需的造型、色彩、人物及相關的自然景觀等素材,是學生進行專業基礎訓練的絕好對象。學生通過在廣西紅色文化地區現場學習和感悟紅色文化的內容和精神,了解革命遺址、英烈和革命歷史事件的內容,將思想上的感受融入寫生的過程,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寫生能力,又能夠賦予寫生作品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內涵,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因此,在寫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觀、考察廣西的紅色文化資源,向學生介紹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現實、銘記歷史,指導學生將紅色文化貫穿于寫生的始終,使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育人的潤物無聲。
其次,在寫生過程中學習和運用廣西紅色文化,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由于國內外敵對勢力的鼓吹和散布,歷史虛無主義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一些人在網絡上散布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成果,否定和污蔑革命烈士、中國共產黨等歷史虛無主義言論,這些言論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尤其大,給大學生造成思想混亂、迷茫的嚴重后果。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除了課堂理論教育之外,讓大學生切身感受有血有肉的紅色文化也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美術寫生課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寫生的對象,向學生闡述其革命歷史價值和意義,如在對紅七軍軍部舊址(粵東會館)進行寫生的同時,向學生講授紅七軍的歷史及革命先烈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讓大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奮斗和犧牲換來的。通過紅色資源的寫生,讓學生認識到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要敬重英雄、崇尚英雄,從而努力學習,早日成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一)嚴肅認真的原則
紅色文化資源是非常特殊的文化資源,其中往往帶有莊嚴、神圣甚至是可歌可泣的具體內容,具有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功能,必須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指導學生對廣西紅色文化進行寫生,要全面了解和認識相應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具體內容和精神內涵,進而挖掘紅色文化的特色和亮點,指導大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把握這些特色和亮點。要強調課程內容的嚴肅性,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革命先烈、祖國山河的敬畏感,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投入學習,杜絕戲說和調侃,更不能丑化對象。
(二)藝術性和導向性有機結合的原則
美術寫生不是對紅色文化的直接重復和套用,而是在對紅色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的二次創作。美術專業的大學生思維活躍,在藝術上敢于創新,有些學生不愿意受到束縛,有些想法比較激進。一方面要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寫生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拓寬藝術創作的內容和題材。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寫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正確對待藝術創新,正確對待紅色文化資源。因此,在寫生過程中強調突出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以寫實為主的表現技法,要以正面的角度、健康向上的創作理念來描寫紅色資源,不追求以奪人眼球、奇異怪誕的作品風格。
挖掘整理,分門別類并不是所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都適合直接用于寫生創作,如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就不一定適合于現場的寫生創作,因此,首先要挖掘出適合于美術寫生創作的紅色文化資源。通常來說,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都是我們開展寫生創作的描繪對象,如紅色舊址、戰役舊址、革命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等紀念場所等通常是中國山水畫、風景油畫、水彩畫等畫種的表現對象;革命文物、文獻、烈士用品等則應該是中國花鳥畫、靜物畫的表現題材;革命領袖、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等則屬于人物畫的表現對象。
尋找元素,寓情于景。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蘊含不同的紅色文化元素和內容。湘江戰役體現的是紅軍追求勝利、勇于突破的精神,對湘江戰役舊址的寫生,在指導學生刻畫出湘江戰役遺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遺址和遺跡的面貌,展現當時環境的艱苦及戰斗的險惡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表現周邊地區的人們今天在生活上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韋拔群等革命偉人、革命先烈的活動故居和活動場所進行寫生,要指導學生了解革命偉人和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把革命情懷融入寫生作品之中。對百色起義舊址、百色起義紀念館、紅七軍軍部舊址等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寫生創作時,要向學生大力宣揚心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遵循規律;因地制宜,開拓創新;為民謀利,依靠群眾;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民族平等,精誠團結;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百色起義精神。
突出特色,合理安排。不同地域的紅色文化資源都有各自的地理特點,桂北、桂西北地區主要是喀斯特地貌,適合于山水畫的寫生;而桂中、桂中南地區多為平原和丘陵地帶,更適合于油畫、水彩畫的寫生;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則適合于城市建筑的寫生;欽州、防城、北海等沿海地區則適合于亞熱帶風情的寫生。要根據紅色資源所在地區的地理特點,建立寫生基地,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安排不同專業的學生到這些基地進行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寫生課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教學規律,實施教學計劃。寫生不是照搬對象,而是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和構思取舍之后的藝術創作。要突出漓江畫派的藝術特色,強調寫生就是藝術創作的觀點,正如黃格勝所認為的那樣:“寫生就是記錄你的感受,對象給你的啟發,但不是照抄和照搬,寫生就是要抓住對象的本質。”③在實際的寫生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漓江畫派常用的手法進行創作。比如移景法,我們對湘江戰役紀念館進行寫生時,由于該紀念館周圍缺少可以入畫的山、樹,因此,我們可以把遠處的山峰、樹木移入畫面之中,以達到整體經營的藝術效果。又如借景法,由于韋拔群故居屬于后來修復的,在修復過程中對故居做了改動,與原貌有一定的出入,現在的故居旁邊也缺乏相應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們在寫生過程中,可以從附近壯族村落里面借景,如房前屋后的樹木、草垛,壯族房屋大門口常見的石狗、石柱等。通過借景,可以將韋拔群故居表現得更有歷史感和生活感,也更能體現韋拔群烈士普通而崇高的精神面貌。
積累素材,創作精品。紅色文化主題的作品具有極大的宣傳教育功能,目前,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重大題材的創作工作,并成立了相關的機構。要通過寫生課程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應用,在提高學生繪畫技能的同時,引導他們收集創作素材,積極參加重大題材作品的創作,努力成為這方面的生力軍。
廣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給高校美術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指導和教育學生了解和熟悉廣西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弘揚民族精神,進而激發學生對革命先烈的深刻緬懷之情。“課程思政”融入美術類專業寫生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學科混合,而是學科內容的互補、相通和升華。因此,在“課程思政”理念的觀照下,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美術類專業寫生課程教學,不僅為寫生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還有利于高校建立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良性互動,進而促進多元化的課程教學改革。
此外,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美術專業寫生課程,也是新時期講好“廣西故事”的一個重要手段。師生們通過寫生作品的創作和展覽的方式,對外講述革命先烈們在廣西開展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展現廣西風貌、廣西成就,給全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提供一個廣西的視角和窗口。實際上,這就是“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美術專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注釋:
*項目基金:2021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美術類專業寫生課程的改革與實踐”(2021JGA266);2020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藝術傳播視閾下講好‘廣西故事的敘事策略研究”(20FX W018)。
①賈超緒:《治理之道:讓紅色文化成為強大發展動力》,《人民日報》2016年6月27日。
②黃穎:《左右江地區成為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南寧晚報》2015年7月7日。
③馮鳳舉:《黃格勝與教育:黃格勝藝術教育理論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第1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