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文橋

羅殿龍,壯族,廣西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大學校友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高級顧問,中國行為法學會法治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顧問,中原書畫院藝術顧問、特聘教授,廣西政協書畫院特聘藝術家,廣西書法院名譽院長。

書法是中華文化之瑰寶,從一般有實用價值的寫字,到一種高雅的藝術創作,韻味和風范都是書寫者的體現。我常常翻閱一些好的書法作品,也常常留意一些書法家的新作。多年以前我就關注羅殿龍先生的書法,當時他還是一位在職領導,雖然工作繁忙,但是一直沒有停止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我看到他不斷進步,在書藝上取得較高的造詣和較好的成績。我們是廣西大學的校友,也緣于此,我和書法家羅殿龍算是神交,我們通常以師兄弟相稱。尤其是近年,他離開領導崗位后經常參加一些講座,引導年輕人學習,對此我深感敬佩。私底下我們師兄弟常在微信里互動,就一些創作上的心得進行交流,同時也彼此激勵學習,對于他依然堅持在為社會盡力獻余熱,對于藝術不停歇的追求頗為感動,確是年輕一輩的好榜樣。
羅殿龍先生的書房除了書、帖,就是他練習書法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現在除了游泳等一些運動的時間外,多數時間都泡在書房,一為讀書,二為研習書藝。這位從最基層奮斗出來、常年在一線領導崗位工作的老大哥,書法對他而言是業余中的自我提升、修煉的重要手段,他始終保持了工作中的正氣,就算退休后也依然在書寫中傳承法度。羅殿龍先生日常的書法藝術訓練始終把臨帖當作累積古文化的基本,從而讓書寫取得較大的穩定的進步。近距離接觸這位書法家,他的一堆習書紙堆都是臨摹練習,漢、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書法大家如蘇軾、米芾、黃庭堅、顏真卿等諸多名家作品的品格和風范、韻味都在羅殿龍先生的臨帖里,看到他因為一個字沒得原帖之神韻而停筆思索良久,我就深知他今日的書藝的成績取得有源可索。“久從書法結善緣,臨摹古帖筆如椽。揮毫神來欽大雅,懷抱高風有鴻篇。”在一篇寫羅殿龍先生的書法藝術之路的文章里,著名作家、書法家潘琦曾用這首詩來贊揚羅殿龍先生的刻苦和用心,可真是實至名歸。
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大量的臨摹學習到獨立創作,其中確實有奧妙與難度。羅殿龍先生的書法可以說是博采眾長,自成一家,從他的諸多作品中,我們欣賞到了書法藝術的深遠和人生凝練的精彩。他的楷書,外觀法度規矩,內涵沉穩悠然,氣質超凡脫俗;而行書的筆墨瀟灑自如,線墨、運勢縱橫交錯,外露著如江河奔放的流暢感;他的隸書同樣在結構上注重法度,透著剛勁朗暢的氣度和堅韌,沿襲了古代風骨又潛藏著時代審美。他書寫的條屏、斗方、中堂、對聯等行書、草書作品,自然灑脫、濃淡相宜、抑揚頓挫、疏朗秀麗,極富節奏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羅殿龍先生的書法從開始就有著深厚的根源,除了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淀之外,他的書寫軌跡傳承歷史而又捕捉當代,因而揮灑出秀美清爽的人文光彩。古今文人為表達情緒給線墨注入的生命,讓悸動的靈魂誕生出另一種視覺上的藝術,所以書法家往往都具有豐富的情感和厚重的文化修養,在羅殿龍先生過往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書者除了繁忙公務之作的藝術追求。
從2008年開始,羅殿龍的書法作品陸續參加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等展出。2012年,作品在南寧、成都、重慶、廣州、深圳、北京等地巡展。2013年,作品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展出。2015年,作品參加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堂“群賢畢至書法展”……獲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和社會的高度評價。
2021年4月17日—25日,廣西文聯主辦的“敬畏經典——羅殿龍臨帖書法作品展”在廣西書畫院美術館隆重舉行,在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羅殿龍先生以臨帖作品專題展這別具一格的書法藝術展覽形式,以及精致的個人歷代名家書法臨摹的方式,給大家展示其個人獨特的臨摹書法藝術,《前后赤壁賦》《蘭亭序》等一百多幅中國古代著名碑帖經典一一展示,仿佛是看到了原件重現,形韻俱佳。參觀者無不感嘆,這是一場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