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蘭 班雪梅
2021年,柳州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進入第三年,也是驗收之年。三年來,柳州市不斷于探索中創新、從創新中思考、自思考中提升。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實踐中,持續優化“9個課堂”,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持續引向深入。
“定單”課堂:為了提高宣傳教育的精準度,柳州市民宗委班子成員及科室負責人分頭深入各單位進行“訂單培訓”?,F已先后到柳江區、柳東新區、兩面針公司、市氣象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市衛健委、市行政審批局、市委黨校等近40多個單位培訓6000多人次。根據機關、企業、鄉鎮、社區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的不同特點,每個課件都各不相同。比如為示范企業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開設的課堂,著重指導國企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稅務局課堂側重講述如何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結合本職工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定單”課堂打破千篇一律,以親切的姿態走入不同單位,廣受好評。
“社區”課堂: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礎,因此,民族團結課堂在社區十分活躍。柳州市民政局、民宗委面向全市“小巷總理”開課,主題為《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旨在加深社區干部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提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能力;柳北區錦江社區開展民族團結政策宣講進社區活動;城中區組織社區開展“學黨史 筑牢民族團結紅色根基”百姓宣講活動;河東街道、社區(村)開展“民族團結——我們共同的使命”專題培訓?!吧鐓^”課堂帶領各民族干部群眾學習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應知應會知識,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故事,促進各族群眾相互接納、人人爭做民族團結的維護者,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鄉間”課堂:接地氣、聽得懂是鄉間課堂的一個顯著特點。為增強各族干部群眾的“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柳州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市民宗委聯合開展“學黨史 感黨恩 永遠跟黨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雙語雙向”百姓示范宣講活動,用普通話和少數民族語言開展宣講,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課堂開到融水、三江鄉間地頭。此外,市民宗委主任到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榮地村紅軍路紅軍橋紅軍亭遺址授課;市氣象局志愿服務隊深入柳江區進德鎮泗浪村小平屯,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與氣象科普同步推進;柳城縣行政審批局開展“六送”活動,為村民講解民族宗教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知識;還有鄉村大喇叭課堂每天定時開講,人口普查員兼任民族團結宣講員走進千家萬戶。各式各樣的鄉間課堂因地制宜,別具一格,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講清民族團結大道理,引導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行走”課堂:作為汽車制造城的柳州,各種車輛創造性地成為民族團結進步宣教課堂的載體。公交車、出租車閃爍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標語滿街跑;自帶車載課堂的“石榴紅”民族團結公交專線成為“網紅”;市殘聯康復輔具流動車“兼職”宣傳車,下到各鄉鎮一路宣傳民族團結;市科協科普大篷車以科普活動為紐帶,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科學素質和民族團結意識?!靶凶摺闭n堂讓民族團結宣傳走進生活、貼近百姓,隨處可見、觸手可及。
“云上”課堂:貼合網絡時代的特性,柳州的民族團結課堂開到“云端”。全市各單位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網絡學習平臺齊開課,實現宣傳教育廣覆蓋。柳州市民宗委微信公眾號開設“民族團結云課堂”“學堂”,門戶網站設“政策匯編”“教育基地”“解讀回應”等7個民族團結宣教欄目,柳州日報的《柳州1號》APP開設“民族政策知識”專欄,柳州廣播電視臺的《在柳州》APP開設“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專欄,持續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應知應會知識、深化“多元一體”國情教育。分享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好經驗,樹榜樣塑示范,全市各單位形成跟著學、學著創、比著創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濃厚氛圍。錄制《柳州如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課程在廣西干部網絡學習平臺上線,成為廣西全區公務員網絡學習必修課。

“花式”課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柳州民族團結進步課堂生動活潑、花樣翻新、不拘一格: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網絡視頻大賽、抖音大賽、體育運動會、知識競賽、攝影書畫展、微電影、情景報告會、民族團結故事會等。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民宗委等部門聯合舉辦“紅色記憶·唱支山歌給黨聽”柳州網絡短視頻大賽,將黨史和“五個認同”放在歌中唱著學;市直機關工委、市民宗委、市體育局聯合舉辦“各族人民心向黨 團結奮進新時代”市直機關職工民族體育健身趣味運動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運動中鑄牢。還有“感黨恩 跟黨走·黨史知識大家答”主題答題活動、柳州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民族團結進步在柳州”攝影展、“民族團結進步·我們的故事”征文活動、“感黨恩跟黨走 見行動”柳州市青少年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活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講報告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課間活動……各種花式課堂寓教于樂,不勝枚舉,達到滴管式教育的良好效果。
“紙媒”課堂:求新求變的同時,傳統宣教載體也在支撐起柳州民族團結進步的“紙媒”課堂。廣西三月三雜志社組織“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家團下基層調研”活動,邀請區內20多位知名作家寫作并出版柳州特刊,形成16萬字的柳州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生動教材;《中國民族》雜志集中刊發柳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綜述、民族團結故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民族團結宣傳等4篇經驗做法,全國發行31000冊;《廣西民族報》作為宣傳民族政策的專業報,給全市創建單位免費贈送全年報紙;《柳州日報》等市屬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和工作成效。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媒體合力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藉由一份份雜志和報紙,民族團結“紙媒”課堂開到廣大讀者手上。

“基地”課堂:柳州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五大基地”形成合力,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常態化。“五大基地”分別是:在市委黨校設立的“干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市總工會設立的“職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市婦聯設立的“婦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團市委設立的“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在廣西科技大學設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將革命歷史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教育等內容納入干部、職工、婦女、青年、學生培訓內容,分類引導,增強“五個認同”,不斷提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同度。
全市涌現24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51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市蘆笙協會、市侗學會、市伊協等社團也全部成為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陣地堡壘,發揮積極作用。
“千人”課堂:各類課堂之中,最重量級的當屬“牛年第一課”。柳州市民宗委、市直機關工委聯合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心聚力跟黨走》專題講座,全國著名民族理論學者徐杰舜教授應邀授課,全市千名黨員干部代表參加講座。講座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從中國民族團結的大形勢、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大趨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是民族工作的大主線、柳州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熔爐等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深入淺出地解讀,引導全市各族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頭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帶頭維護好民族團結生命線,凝心聚力跟黨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柳州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