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馨
摘 要: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工具。美術泛指創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語言與美術課程的融合,讓語言與繪畫互通情意,能幫助幼兒更全面地表達情感,展示世界。文章通過多方面的講解,對語言與美術課程的融合進行探索,借此提升幼兒美術創作能力,增強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課程;美術課程;融合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5-0104-02
雖然學前教育將語言與美術劃分到不同的教育領域,但語言與美術在某種意義上是無法截然分離的。語言可以表達深刻的思想,美術也可以表達語言難以表達的思想。
傳統的初級美術教育往往都會以語言做引導,比如小孩喜歡狗狗,那就教他畫狗狗,然后讓他模擬表演狗狗叫、狗狗的行為等。幼兒園美術課程能讓幼兒學會如何以感性形式展示客觀世界。這是人們認知世界、表現世界的一種特殊“語言”。 這種“語言”可以表情達意、宣泄情緒。其實,幼兒美術活動中蘊含著大量語言教育因素;教師可以結合每一名幼兒的特點,將語言與美術教學融合起來,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獲得和諧健康全面發展。
一、“畫中有話”,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一切關于美術的活動,無不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人們將圖畫中的色彩、線條、空間、形體、結構和造型等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將視覺的繪畫內容轉化為聽覺的語言。因此,教師要注重在美術課程中多使用美好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從中感受將美術與語言整合后帶來的一種嶄新的審美愉悅感。
教師可以利用春秋時節的踏青或游園等活動,帶領小朋友們走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開啟多種感官,聞一聞、看一看、聽一聽或摸一摸,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與感知。例如,可以組織一次美術主題活動“我的春筍”。許多孩子都沒有實際接觸過春筍,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亭林公園后山的一大片毛竹林。一根根修長挺拔、婆娑多姿,一叢叢青翠欲滴,郁郁蔥蔥,宛如一幅美不勝收的風景畫。當幼兒在竹林石徑上漫步欣賞的時候,發現竹林里許多地面上鉆出許多小筍。一個個長著毛茸茸的尖尖的小腦袋,有的還頂著一顆顆光閃閃、亮晶晶的露珠。可愛的小毛筍引發了幼兒探索的興趣,一個個詢問道:“老師,這是什么呀?”當知道是春筍之后,又產生更多疑問:“竹筍怎么從地下長出來?”“小筍的腦袋怎么毛茸茸的?”在教師講解后,幼兒對竹與筍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大家開始七嘴八舌議論起春筍。如“這個筍好小啊!它旁邊的這棵就高了很多。”“它的顏色好奇怪,像泥巴。”“沒有我在電視里看到的大?!薄斑@個筍摸上去感覺不光滑,咦!仔細看,上面還有很多小毛毛?!痹诮處煹墓膭钕?,幼兒逐漸能用完整的語句去描繪,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然后,教師引入兒歌“頭戴尖尖帽,身穿節節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之后播放課件,讓幼兒邊觀察邊學習關于春筍的語言描述。如“這棵筍怎么長得這么矮?。俊薄斑@三棵筍的腦袋緊緊靠在一起,好像是在說悄悄話”“筍長高了怎么就脫掉衣服了”等等。天真、幼稚和無邪的語言,將他們帶進了一個春天的童話世界。幼兒在自然界美景的激發下想說、敢說,在教師語言的誘導下能說、會說。教師再引導幼兒從竹與筍的點、線、色和形等多重角度認真地觀察。在師幼討論對話過程中,幼兒的美術想象力被有效激活,創作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話畫同步”,引導幼兒自說自“畫”,邊話邊畫
“童言無忌”這個成語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說孩子們的心是天真無邪的,誠實無欺的,說話不會有所忌諱,就像《皇帝的新裝》那個故事中的孩子;其二是說成人們要允許孩子開口說話,不要忌諱孩子們說的真話。喜歡說,喜歡問,是幼兒的天性。多說多問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
人們經??吹接變涸诶L畫的時候自言自語。畫完后又與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自己的創作形式,期望人家給予自己作品好評,然后通過交流想象進一步完善作品。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讓其邊畫邊說,邊說邊畫,以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網上有一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畫丁老頭”歌訣:“一個丁老頭(畫出鼻子、嘴巴),吃了兩湯圓(畫出兩眼),三天不吃飯(畫出頭上的皺紋與嘴巴牙齒),餓得團團轉(畫出大圓臉),買了三根蔥(畫出頭發),花了三毛三(畫出兩個耳朵),買了一個冬瓜(畫出身體),花了六毛六(畫出腿與腳),買了兩根黃瓜(畫出兩臂),花了七毛八(畫出兩手)?!逼鋵嵾@一兒歌繪畫游戲,就是幼兒 “邊畫邊說”的一種特殊行為,通過歌訣幾筆就能輕松畫出老頭的形象。很多幼兒學會后,都會興致勃勃地去畫給別人看,開始總是對別人說:“來來來,我給你講個好聽故事,從前有個姓丁的老頭……”幼兒的故事講完了,“丁老頭”也就畫好了。
再如,當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完春筍后,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想要作畫了。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語言描繪春筍的模樣。有的幼兒說自己畫的是游戲中的春筍,有的說自己畫的是“說悄悄話的春筍”,有的說自己畫的是“一對春筍好朋友”,等等。當孩子們確定了繪畫的主題后,就開始動手繪畫了。教師要允許孩子們自言自語,自說自“畫”,與周圍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教師的提問、幼兒的答問和孩子們的自述與交流等多種語言形式中進行繪畫,大大提升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話中有畫”,引導幼兒評價美術作品
幼兒會通過動作、語言或者其他接觸方式提升情感與想象能力,成年人應對孩子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尊重與理解。因此,美術活動中幼兒展示作品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作品,將每一幅畫作都當作幼兒獨特思維的個性表露。教師的評價要以幼兒作品的藝術展示為主,不要對他們的繪畫技巧做不必要的評判。所以,不能使用“好不好”“像不像”來衡量幼兒的作品,而應多方面保護孩子的天性。教師要多傾聽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抒發情感。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分表達的平臺。幼兒說得越多,其表達的想法就越全面。借此,幼兒不但提升了對美術作品的評說能力,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形成了更強的藝術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