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傳旺
摘要 針對我國近年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情勢,引入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理論,結合皖南地區中小規模豬場生產防控實際,提出生產過程中消滅傳染源頭、阻斷傳播途徑等關鍵點防控措施,旨在為增強生豬養殖產業生物安全意識和落實群防群治機制提供實證參考。
關鍵詞 皖南地區;中小規模豬場;非洲豬瘟;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
中圖分類號 S 852.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6-011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2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CCP Safety System for African Swine Fevers Control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in Southern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TONG Chuan-wang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ituations of African swine fevers outbreak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theory of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combin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 in southern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key points, such as eliminat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block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o as to provide empirical references for enhancing the bio-safety awareness of pig breeding industry and implementing the mechanism of ma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Southern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Small and medium-sized pig farms;African swine fever;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致病[1-4]。因該病的高感染、高發病、高致死特征,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是將其列為重大動物疾病重點防控。目前此病仍無有效藥物和疫苗應對,針對已發疫情事件常以區域內豬群集體撲殺無害化處理方式應對,對世界養豬業危害程度極其嚴重[5]。因此,目前針對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的原則仍是預防為重,阻斷病毒傳播為主。2018年夏秋,我國多地爆發了多起非洲豬瘟疫情。安徽南部(簡稱“皖南”)地區亦有多地在首輪疫情爆發中報告疫情[6]。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理論(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是食品安全與衛生管理體系中對生產過程中危害因子進行控制的預防性體系,因其科學性、專業性在食品產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推廣。養殖企業建立HACCP體系強化生物安全監管已在包括禽類養殖在內的動物養殖行業疾病防控和高效產出方面得到良好應用驗證且取得顯著效果[7]。HACCP體系在特殊地區特定規模豬場非洲豬瘟防控中的應用情況目前尚未見報道[8]。
筆者選取皖南地區生豬養殖中小規模企業,結合特殊地區及特定規模豬場養殖生產特點與疫情防控實際,基于已有的疫病防控科學性原則和有效性措施,通過對生豬養殖各環節非洲豬瘟傳入風險的危害因子分析,判別確立關鍵控制點,制訂相應的控制程序、糾偏措施和驗證程序,建立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HACCP安全管理運行體系[9]。對皖南地區中小規模豬場包括非洲豬瘟在內的疫情防控生物安全體系有效性建設進行初步探討,并積累疫情防控的基礎數據。
1 非洲豬瘟防控HACCP體系的建立
HACCP體系建立前期階段首先成立項目實施專家組。專家組成員主要來自食品(養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認證機構、政府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地區養豬產業協會(聯盟)、域內中小規模豬場基層管理與生產技術部門等具有基本生物安全意識和豐富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
項目專家組按照常規食品業產品生產(養殖)流程化危害分析方法,結合傳染性疾病防控一般以地理區域為基本防控單位的主動防疫理念,提出了中小規模豬場疫病防控危害因子存在的三大基本流程環節,分別為防止場外病毒傳入、隔絕場內病毒流轉、阻斷病毒向場外播散三大環節[10]。該項目確定以豬場為中心落實防疫措施責任的同時,強調聯防聯控系統性全局防控原則,在確定HACCP安全體系時綜合考量了豬場內外環境及區域內共防性危害因素,并按照HACCP七大基本原理進行了程序化設定。
1.1 病毒感染風險因子分析(原理一)
2018年11月,由農業農村部對我國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可知,已明確疫源共68起疫情,主要通過3種方式傳播: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13起,約占19%;二是餐余物飼喂23起,約占34%;三是人員與車輛傳播32起,約占46%[11]。第3種人員與車輛未經消殺滅活病毒成為主要的傳播途徑與感染渠道。
項目專家組根據已有的非洲豬瘟病毒防控信息,討論確定中小規模豬場感染風險因子主要體現于三大環節共10個方面,具體細分為“防止場外病毒傳入”環節3個方面(豬場選址、場內分區管理、人員及車輛流動控制);“隔絕場內病毒流轉”環節5個方面(場內環境管控、飼料飲水管控、豬群分類管理、免疫治療方案、健康監測手段);“阻斷病毒向場外播散”環節2個方面(糞污無害化處理、病死豬處理)。該項目具體危害因子分析見表1。
1.2 病毒感染關鍵控制點及關鍵限值確定(原理二、三)
專家組確定關鍵控制點時綜合以豬場為中心重點防治和區域聯防共治理念,結合消滅傳染源、阻斷病毒傳播路徑及保護易感動物的防治原則,通過CCP決策樹(圖1)理論,對引起非洲豬瘟感染的潛在因子進行分析,判斷是否為關鍵控制點(表1)。關鍵控制點確定后落實各控制點關鍵性防控措施(關鍵限值),非關鍵控制點遵守豬場常規良好操作規范執行即可。關鍵控制點防控措施見表2。
1.3 病毒感染關鍵控制點監控及糾偏(原理四、五)
HACCP安全體系的條款文件建立不只是靜態文本框架,必須在生產流程(養殖過程)中落到實處才能真正提升管理(防控)實效和自我完善。該項目建立體系框架后,利用區域內行業協會加大各會員企業從業人員生物安全和企業生產管理標準的培訓,各企業建立內審制度,設立專班對照體系標準和崗位實際嚴格執行體系監控,并對體系中不足之處和企業落實中的困難做好記錄反饋,專家組及時階段性調整完善體系并幫助企業提出普適性、可行性應對措施。
1.4 病毒感染關鍵控制點驗證及記錄(原理六、七)
HACCP安全體系運行過程中,項目組要求參與體系運行的企業必須加強防控關鍵事件、常規業務流程記錄檔案的基礎性、全程性、系統性資料建設與保存工作。項目組結合企業記錄檔案資料及現場采樣外檢等措施,做好關鍵點控制執行情況自我驗證過程的同時,主動尋求外部資源進行客觀驗證,邀請業務主管部門較高層級權威專家和引入技術力量較強的第三方業務機構部門開展有效性驗證檢測及疫情防控模型推演并積極落實整改措施。
2 非洲豬瘟防控HACCP體系運行效果狀況評估
項目按照生產流程描述、關鍵控制點及關鍵限值確定、監控糾偏、驗證記錄等一系列流程所建HACCP安全體系在區域內相關企業得以施行。由于施行時間較短,且皖南地區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爆發較為嚴重,生豬企業養殖信心和復養產能正在恢復中。因此,暫未給出HACCP安全體系實施前后豬場常見病發病統計數據比較分析結果。筆者僅對實施HACCP安全體系管理近一年時間的企業疫病防控情況作出初步描述性評價。施行HACCP企業全體員工對于非洲豬瘟這一重大惡性動物疾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識較未施行前明顯提高,豬場常見病防治條件明顯改善。
今后項目組將借助行政主管部門落區域內非洲豬瘟疫情實聯防聯制度平臺,推廣應用評價該HACCP安全體系,并報告相關施行安全效果指標對比數據。
3 結語
該項目非洲豬瘟防控HACCP體系建立時,以豬場為中心,全面梳理外環境、內環境中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因子,最終確定幾個關鍵控制點,以便生產企業能夠重點防控此處環節,努力做到每個關鍵控制點能夠對應一個潛在的感染途徑要害。同時,鼓勵企業因地制宜,在堅持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動態調整防控措施。
HACCP安全體系的在企業的建立與施行,是對企業進行的一次全員生物安全教育與培訓,也是對企業加強生物安全升級、改造投入的內部自我促進,最終使得非洲豬瘟疫情立足于生物安全基礎上的區域性聯防聯控機制落到實處,確保生豬養殖產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守兄.關于非洲豬瘟流行病學的分析與防控[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2):54.
[2] 姜林林,宋帥,蔡汝健,等.非洲豬瘟病毒p72蛋白N末端的原核表達及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獸醫科學,2021,51(2):144-152.
[3] 王濤,韓玉,潘力,等.針對非洲豬瘟病毒MGF360-13L基因的TaqMan熒光定量PCR的建立[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5):1073-1080.
[4] 采編部,王旭,尹亞斌.福建農林大學:嚴防死守應對非洲豬瘟 加強地方豬品種資源保護利用[J].中國畜牧業,2021(1):16.
[5]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加入全球非洲豬瘟研究聯盟[J].中國動物檢疫,2013,30(12):61.
[6] 周堅業,嚴峻,肖承志.銅陵市義安區非洲豬瘟確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12):25-26.
[7] 張宏飛,朱建綱,周亞麗.規模場非洲豬瘟防控HACCP體系的構建[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0(1):27-29.
[8] 蔡辛娟,肖紅波.養豬場生物安全防控評價體系研究進展[J].現代畜牧獸醫,2021(2):85-88.
[9] 王建,劉佩紅,孫學強,等.豬鏈球菌感染風險因子分析及控制要點[J].中國動物檢疫,2011,28(12):50-53.
[10] 叢林,韓璐,袁淑輝,等.公共危機管理視閾下我國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18):19-24.
[11] 侯站民,孫志衛.2018年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分析與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