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周末下午,一間歐式宮廷風的房間,一張圓桌,一群人團團圍坐,一開始大家各自翻看自己的劇本,不一會兒,屋內熱鬧起來,玩家們沉浸在自己的角色當中,劇情正式展開……這就是現如今年輕人的社交新寵——劇本殺。這個來自歐美的游戲,自2016年前后出現后,短短幾年間俘獲眾多年輕玩家的心。
前不久,在上海一場劇本殺行業(yè)展會上,著名懸疑作家蔡駿作為監(jiān)制,攜手劇本殺作者吞星推出的新作《地獄的第19層》亮相,成為本次展會最受矚目的頂級新作。今年4月,閱文旗下知名IP改編的同名劇本殺作品《慶余年》,在鄭州劇本殺展會上首發(fā),即確定了近600家城市限定發(fā)售。改編自知名游戲《王者榮耀》故事的劇本殺作品《不夜長安·機關詭》在今年3月濟南展會上露面,當天該劇本的商家意向就超過千家。國內劇本殺行業(yè)在2020年營業(yè)額已經接近120億元。
“劇本殺”源自國外的“謀殺之謎游戲”,以推理為核心,加以還原演繹的游戲模式,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娛樂體驗和社交氛圍。在劇情的推動下,幾個玩家共同經歷一段故事,每個玩家都會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而每個故事背后都隱藏著一個秘密或一個兇手。玩家們通過交流探討、交換線索,共同揭開秘密或發(fā)現兇手。至于劇本殺為什么在國內迅速流行起來,要追溯到一部名為《明星大偵探》的綜藝節(jié)目。
2016年芒果視頻的《明星大偵探》上線,一時間讓劇本殺在國內悄然興起。2017年,經過一年的推廣,劇本殺開始被年輕人熟知,同時出現了多元化的發(fā)展;到2020年受疫情影響人們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如雨后春筍般的線上劇本殺APP帶動劇本殺進入爆發(fā)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在營業(yè)狀態(tài)的劇本殺實體門店數量約為1.3萬家。今年中國實體劇本殺市場規(guī)模預計將達154.2億元,消費者規(guī)模有望達941萬。
劇本殺沒有像曾經流行的狼人殺那樣逐漸歸于沉寂,反而更為擴張。因為相比密室和狼人殺,劇本殺擁有更獨特的娛樂互動環(huán)節(jié),能夠促進玩家平等地參與其中,再加上更豐富的故事劇本,能夠讓玩家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不同的故事里。
在劇本殺中,玩家可以是國王,也可以是乞丐,可以穿越回古代,也可以來自未來世界。在線下實體劇本殺門店中,配合店中的實景、音效,更給人一種劇中人的沉浸感。
劇本殺玩家表示,劇本殺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讓自己去體驗另一種人生。而線下劇本殺門店中,商家普遍都會精心設計每一個場景中的物品,小到一把鑰匙,大到桌椅板凳,盡可能還原劇情中的樣態(tài)。“能體驗真實搜集證據的感覺,以及面對面推理,帶領人們找到真正的兇手。”
對于不少玩家來說,劇本殺是有參與感、有推理樂趣的游戲,更是一種交友方式。
某劇本殺店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網絡技術進步,越來越多年輕人習慣用手機交流,他們的交友方式從線下轉到線上,對著虛擬的網絡對象交付情感。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社交圈出現了固化現象,不再拓展自己的線下交友圈。長久以來,縱使他們想要去結交新的朋友,也不知如何邁出第一步。“如何認識更多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新朋友”是現在每個渴望被認同、被喜歡的年輕人一直在追尋的答案。劇本殺的出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劇本殺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從上游劇本創(chuàng)作、發(fā)行公司、文化行業(yè)到劇本印刷制作、游戲、服裝、道具等制造業(yè),再到主持人等輔助性的服務人員,也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yè)鏈條。數字化疊加IP化之下,劇本殺的增長故事或許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除上游IP加速投身其中之外,下游的整合也在加速。今年4月起,美團將劇本殺與密室、桌游等室內娛樂類目拆分開,在其固定的“金剛位”休閑娛樂頻道,開設了單獨的劇本殺入口,由此玩家的篩選預定更為方便,劇本殺的流量也更加集中精準。
根據美團《2021實體劇本殺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劇本殺的核心消費人群為喜歡邏輯推理、角色扮演及新鮮體驗的年輕人,30歲以下用戶占比達75%,其中學生群體的占比較高,達到28%。除此之外,女性用戶更偏愛玩劇本殺,在線上消費用戶中占到58%的比例。而劇本殺持續(xù)獲得關注則是因為即便遭遇了去年的疫情,年輕人的社交玩樂剛需和對劇本殺這類解密、扮演類游戲的強黏合性,使市場規(guī)模并沒有停止增長。
劇本是“劇本殺”的核心,不過,創(chuàng)作者們不僅收入普遍偏低,還飽受盜版的困擾,內容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李明德認為,如同一些爆紅的商業(yè)現象一樣,爆炸式的迅猛發(fā)展不見得全是好事。他解釋道:“劇本殺的消費邏輯導致玩家對劇本的消費速度驚人,這對生產速度提出了極大要求。而需求端反饋到生產端又必然需要時間,在一批又一批新玩家嗷嗷待哺的時刻,容易出現涉嫌抄襲同質、低俗、色情的垃圾作品。”

武漢最大沉浸式劇本殺《暗礁——長江專場》現場
野蠻生長的背后是劇本殺行業(yè)上下游兩端都較為分散的現實,從而抗風險能力較低。盈利暴富傳說與關鍵虧損分化嚴重,規(guī)模化之路尚遠。
今年4月,“劇本殺實體店倒閉數量翻倍”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2021年前5個月,劇本殺相關企業(yè)的注銷數量達到了200家,其中僅4月就注銷了近100家。閑魚二手交易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4月份以倒閉為由轉賣劇本、道具、門店桌椅的發(fā)帖較上月增加了110%。
事實上,雖然目前線下劇本殺實體店規(guī)模迅速擴張,卻少有頭部玩家,大部分都是中小門店,全國范圍內擁有門店超過6家以上的商戶僅有1%,擁有2至5家門店的商戶僅有21%,而只開單店的商戶數量占比高達78%。
根據最新發(fā)布的《2021年中國劇本殺行業(yè)研究報告》估算,包括房租、裝修、劇本、員工,一家劇本殺線下實體店的前期投入在30萬至100萬元不等,其中運營良好的店家半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實現盈利。但如果運營不好,面臨的就是前期投入高,卻用戶體驗差,用戶流失嚴重,將虧得血本無歸。
業(yè)內人士指出,行業(yè)洗牌是必然趨勢,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年輕人的“喜怒無常”也不容忽視,畢竟15年前的熱門場地還是各大KTV包廂,8年前夜店蹦迪才是年輕人的休閑娛樂首選,甚至僅在5年前風靡一時的還是三國殺和狼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