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鍵? 詞】數字閱讀;媒介技術;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趨勢
【作者單位】姜邊,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25
隨著互聯網和各類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的影響力逐漸降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數字媒介大行其道。同時,數字閱讀媒介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化,從最早的電腦媒介,發展為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種媒介技術[1]。從媒介進化角度看,數字閱讀媒介正呈現一種人性化進化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影響了數字閱讀載體的更迭,也影響了數字閱讀主體的閱讀行為。
一、數字閱讀媒介概述
媒介進化屬于媒介環境學范疇,而媒介環境學則是技術哲學對媒介環境的解讀。因此,媒介進化就是技術哲學在媒介環境發展中的應用。美國技術哲學專家保羅·萊文森在其著作《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論》一書中首次提出“媒介進化”概念,他認為媒介是處于不斷進化發展中的,那些無法真實展現所在時代信息環境的媒介將會逐漸消亡。媒介進化具體表現在媒介對信息傳播、信息獲取、信息感知和信息交流等方面。保羅·萊文森在闡釋媒介進化論時,強調了人這一驅動性因素。他認為人對信息傳播、獲取、感知和交流的各類需求促進了媒介的發展與進化[2]。人性化進化成為媒介進化的總體趨勢,其要求媒介在信息傳播時具有較高的時空拓展性,在信息獲取與保存方面具有便捷性與高效性,在信息感知方面具有高保真度,在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雙向性與順暢度。
隨著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數字閱讀媒介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數字閱讀媒介必須具有良好的時空延伸性,需要盡可能地讓閱讀主體在實施閱讀行為時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其次,數字閱讀媒介需要突出閱讀信息獲取的便利性,使閱讀主體可以對閱讀信息快捷方便地進行檢索、獲取和保存。再次,數字閱讀媒介需要強化閱讀信息的仿真度,讓閱讀主體能夠深刻感知閱讀的信息內容。最后,數字閱讀媒介需要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與聯系,使各個閱讀主體能夠實時分享自身的閱讀心得和觀點。
二、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表現分析
根據保羅·萊文森的媒介進化論,數字閱讀媒介可以從信息傳播、信息獲取、信息感知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展現其人性化進化的表現與發展趨勢。
1.閱讀信息傳播:由時間偏向和空間偏向逐步轉向突破時空限制
加拿大學者哈羅德·伊尼斯在分析媒介的特征以及其對文化的作用時曾提出兩個重要概念,即時間偏向與空間偏向。具有時間偏向的媒介,在信息傳播上具有時間延續性的特點,這類媒介有利于文化信息的傳承。例如,古代刻滿碑文的石板、畫有地圖的羊皮卷,這些媒介可以實現長時間的信息傳播,可以將古代文化傳承至今。而具有空間偏向的媒介,在信息傳播上具有空間傳播延展性強、距離遠、傳播范圍廣的特點,這類媒介有利于文化信息大范圍地普及。例如,電視節目、電臺廣播等媒介可以把特定的文化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地。
在數字閱讀時代,數字閱讀媒介的信息傳播趨勢由單一的時間偏向或空間偏向轉向突破媒介傳播的時空限制。例如,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數字閱讀媒介在信息傳播上具有典型的時空延展性?;ヂ摼W不僅可以讓信息長時間地傳播和保存(甚至可以永久傳播和保存),而且可以讓信息突破區域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顯然,這是傳統的單一化時空偏好的媒介難以比擬的。因此,信息傳播由時間偏向和空間偏向逐步轉向突破媒介傳播的時空限制,符合當前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趨勢。
2.閱讀信息獲?。河蔁┈嵒⒚つ炕虮憷⒕珳驶l展
在閱讀信息獲取方面,人們要在傳統閱讀媒介中獲取目標信息是較為煩瑣的。例如,在互聯網產生之前,讀者希望搜索一本財經類專業知識的書籍,往往需要前往實體圖書館,并且在館員的幫助下通過手動檢索的方法對館內書籍進行搜索,在找到相應的圖書后,還需要前往相應的書架尋找。如果目標圖書被借出,讀者只能等待圖書歸還后再借閱。數字閱讀時代,各類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數字閱讀媒介在信息獲取方面逐步向便利化、智能化、精準化甚至個性化發展。例如,讀者在搜索專業書籍時,不再需要前往傳統的實體圖書館,其只需要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使用數字圖書館,就能便捷地檢索和精準查閱各類專業書籍。此外,讀者的搜索信息還會被數字圖書館收集,并定期向其推送相關的內容信息。因此,閱讀信息獲取的這種便捷性和高效性的轉變也是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特征之一。
3.閱讀信息感知:由單一化、碎片化的感知體驗向完整化、生動化的感知體驗轉變
保羅·萊文森在媒介進化論中提出,長期以來人類對媒介信息保真性的需求促進了媒介的進化。從媒介的發展史也可以看出,媒介信息保真性驅動了媒介載體的發展。從最早的龜甲上的甲骨文、羊皮紙上的地圖,到如今的電視、廣播等媒介,媒介信息的保真度越來越高。然而,在數字閱讀媒介產生之前,各類媒介上的信息感知都是單一化和碎片化的,讀者對于閱讀媒介信息內容的感知度比較低。例如,古代詩人通過詩作描繪的壯麗山河場景,讀者僅能通過對詩歌文字的想象來感知這種壯麗場景,這種感知的方式是較為單一化的。隨著媒介的發展,電視、廣播等媒介讓讀者可以從視覺、聽覺等感知方式對閱讀內容進行感知,但是這種媒介的信息感知依然較為碎片化,無法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知效果。
隨著5G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體驗得到升級,5G、虛擬現實、3D建模等技術運用于數字閱讀媒介之中,可以給讀者帶來更為完整和生動的信息感知體驗。例如,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虛擬現實數字讀物《大開眼界? 恐龍世界大冒險》,其通過3D建模與虛擬現實技術,讓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回到“恐龍時代”,獲得沉浸式的閱讀信息感知體驗。這種閱讀體驗的提升,毫無疑問是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表現[3]。
4.閱讀信息交流:由個體化、小范圍的交流逐步轉向群體化、大范圍的交流
根據媒介進化論,媒介所承載的信息交流功能的發展是其進化的重要表現。在數字閱讀媒介產生之前,依賴傳統媒介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單向的、個體化的,信息交流往往在小范圍內開展。在利用紙質書籍出版小說時,作者較難與讀者交流,也很難獲得讀者的反饋。讀者一般是通過給作者寫信來表達對小說的喜愛,又或者是參加讀者俱樂部之類的活動,在小范圍內分享自身的看法。當各類數字閱讀媒介產生之后,數字閱讀媒介可以提供群體化、大范圍、多向化的信息交流模式。例如,當代許多小說作者選擇在互聯網上發布小說,互聯網為作者與讀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模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讀者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小說進行評價,并與其他讀者探討閱讀小說的心得體會。此外,許多小說作者甚至可以在沒有完成小說的情況下直接在網站論壇發布小說的部分章節,即采用連載的形式發布小說。在發布過程中,作者可以與關注小說的讀者對小說的人物形象、敘事情節等進行討論,讀者的看法甚至可以影響作者后期的寫作,這種模式使讀者與作者的信息交流更為深入。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個體讀者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通過分享的方式轉發給其他讀者,形成信息傳播的一個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可能引起更大范圍的信息傳播與交流。顯然,這種群體化、深入化、大范圍的交流更符合當前時代特征,也更容易滿足閱讀主體表達自身意愿和看法的需求,這也是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重要表現。
三、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過程中的負面現象及防范
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趨勢使人類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從總體來看,其對人類的閱讀行為是正向和有益的。然而,在數字閱讀媒介的過程中,其發展進化也會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1.“信息繭房”現象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類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媒介可以提供的閱讀信息獲取方面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數字閱讀媒介不僅可以方便地為讀者提供需要的目標信息,而且會主動地、智能地給讀者推送個性化的閱讀信息。移動互聯網上的各類閱讀網站、閱讀APP等會根據讀者日常搜索的關鍵詞數據,通過后臺的大數據算法,不斷給讀者推送同類感興趣的相關信息。例如,百度閱讀會根據用戶在搜索記錄和觀看不同類型書籍的時間等,定期給用戶推送同類書籍。而當讀者長期處于這種被動接受信息的環境中時,就會產生“信息繭房”現象,也就是讀者沉浸在自己定制的“信息繭房”中“不可自拔”,其逐步對外界的其他信息和事物失去興趣。比如,當一個人表現為對娛樂新聞感興趣,各類平臺給他推送的娛樂新聞就會不斷增多,這樣他對時政、財經等的新聞閱讀就會減少,這不利于個人知識的多元化發展[4]。因此,在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過程中,要關注其發展帶來的“信息繭房”效應,政府與媒體應倡導讀者多元化閱讀,積極獲取更多領域的知識信息。
2.“信息冗余”現象
眾所周知,重大理論或者發現都是深度思考的產物,需要讀者對閱讀的材料進行深入分析。然而,隨著數字閱讀媒介的進化,網絡中的冗余信息會使讀者的思維陷入混亂。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趨勢帶來的“信息冗余”現象會影響讀者對閱讀材料的深度思考和理解。盧梭在反思科學與藝術復興的問題時,曾指出“信息冗余”會導致知識異化的問題。因此,在數字閱讀媒介人性化進化的同時,閱讀主體也要有足夠的智慧去掌握數字閱讀媒介,正確合理地進行閱讀,深度思考自身感興趣的閱讀材料。
3.“虛擬沉浸”現象
伴隨著5G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閱讀媒介中的運用,未來數字閱讀媒介可以為讀者提供具有強烈沉浸感的閱讀環境。盡管這種閱讀環境可以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讓其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但是這也可能導致讀者沉溺于虛擬世界。事實上,從對讀者的人際社交、身心發展來看,這種“虛擬沉浸”可能會給讀者帶來較多的弊端。長時間沉浸于虛擬世界,可能會減弱讀者的社交能力,其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影響[5]。因此,數字閱讀媒介的未來發展也要注意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帶來的負面效應,設計人員可以通過時間限定、系統告知等方式防范讀者對虛擬世界的沉迷。
4.“群體孤獨”現象
數字閱讀媒介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強大功能為人們提供了諸多交流溝通、分享觀點的機會,借助于這種社交功能,具有相同閱讀興趣愛好的人就會在網絡中形成一個個社交群體。在這些群體中,人們互相之間會交談、分享閱讀心得,對共同閱讀的文本進行溝通交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沉迷于其個人所在的線上社交群體,更愿意與網絡中的朋友交往,而與現實世界中的家人、親友越來越疏離,孤獨感越來越強烈,這顯然不是一種良性的人際關系,并且逐漸形成一種“群體孤獨”的現象[6]。在數字閱讀媒介的未來發展中,相關部門要倡導人們在利用數字閱讀媒介進行社交時,關注自身的現實生活,在進行網絡社交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家人、親友的溝通交流,學會積極健康地利用數字閱讀媒介,避免“群體孤獨”現象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李小品. 媒介偏向論視域下數字閱讀的特征[J]. 青年記者,2019(35):19-20.
[2]周棗. 媒介進化論視角下有聲書的成長機制探析[J]. 編輯之友,2020(3):41-46.
[3]屈明穎. 從媒介進化視角探討融媒體時代閱讀模式發展與數字出版革新[J]. 出版廣角,2020(8):12-15.
[4]彭蘭. 導致信息繭房的多重因素及“破繭”路徑[J]. 新聞界,2020(1):30-38+73.
[5]燕頻,蔣東鑫. 媒介進化論視角下VR新聞的應用與局限[J]. 青年記者,2020(26):103-104.
[6]張國功,曾霞. 數字閱讀潮流與良性閱讀生態構建[J]. 出版廣角,2020(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