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高職學校的學生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如何能夠更加深入與透徹地把握藝術設計內容至關重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推動的趨勢下,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中結合了平面構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平面構成可以促進學生對事物的藝術觀察,能夠提高學生在藝術視角下對大自然中的物質進行美的審視。特別是在平面構成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習藝術設計中能夠實現在審美規律下進行物質美的觀察,并能夠提高學生的設計與創作能力。特別是在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教學理念下,學生能夠將客觀物質結合自身意識并創作出藝術作品十分重要,而平面構成則起到了樞紐的作用。
藝術形態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動態的,是一個過程中的,藝術表現存在客觀規律,將這些客觀規律進行綜合運用,能夠實現藝術創作,進而將藝術作品展現出驚人的效果。平面構成中的基本要素,是幫助藝術動態化的重要媒介,學生在結合平面構成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更能夠凸顯出藝術的動態感。
平面構成中的首要要素就是點。點是平面構成中的最小元素,但是其在平面構成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點在平面構成中,起到了標明位置、聚焦的作用,在平面中,點是最能夠抓住人們視覺的平面元素。在每一個藝術作品的創作中,都離不開點這一基礎要素,點能夠確保一個藝術作品在構成中能夠有著固定的位置和科學的開始,以點為基礎進行的藝術創作,更加具有結構性,與充分展示出藝術作品的立體感。另外,點還是構成線的主要構成單位,通過點這一要素的科學把控,能夠實現藝術作品整體上的升華,可以充分展現出藝術設計的美。
線,是平面構成中的第二要素。多個點形成線,線在特征的定義上并沒有粗細之分,一個能夠確定位置、方向和長度的平面構成要素就是線。因此,在進行線這一要素的研究中不難發現,其在藝術設計中有著固定設計內容方向、長度和位置的作用。在幾何視角下對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線具有長度,具有線形,不同長度和線形的應用能夠勾勒出藝術設計中的基本框架,使藝術設計能夠更具立體感。在線形中,具有直線和弧線之分,但是弧線的弧度卻是不固定的,正是因為線的這一特點,才確定了其在藝術設計中規范框架的作用。例如,在幾何視角下,等弧度的線段可以勾畫出圓,等長度的線段可以勾畫出方形,將等弧與等長的線段結合在一起,能夠勾畫出扇形。線的這些特點在應用的過程中,就能夠實現促進藝術設計更具科學性的作用。
在幾何視角下分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無數個點構成線,而無數個線就會形成 面。可以說,面試平面構成中的最終表現,同時也涵蓋了點和線。但是,在整個平面構成中,單一的面并不完全代表平面構成,面是平面構成中的最大要素,同樣也是最容易被肉眼所看到的要素。在平面構成中,確定一個點,以這個點輻散兩條等長的線,并且在最后將這兩條等長的線的終點用一個弧線連接起來,這就構成了扇形。與上述線的應用類似,不同明暗變化的面,或者是不同結構形式的面,所構成的平面就是最基本的藝術設計。結合點、線、面這些基礎要素進行藝術設計,可以掌握點、線、面的變化,實現最基本要素的藝術化設計。
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最重要的思維模式就是抽象思維。學生在具有抽象思維的基礎上,更能夠進行藝術創作,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創作出更具藝術性的作品。因此,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平面構成的融合與應用中,學生能夠從最基本的構圖要素與設計要點上進行藝術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從剖析藝術的視角下進行藝術設計與創作。平面構成課程的開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剖析能力,進而可以促進其抽象思維的發展與提高。
藝術創作,是一種抽象的創作方式,但是很多高職學校的學習缺少抽象意識,導致其在學習藝術設計的過程中缺少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平面構成的融合下,學生能夠以最基礎的點、線和面進行藝術設計理念的分析與理解,能夠引導學生在科學的視角下進行抽象學習。在平面構成視角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與領悟抽象設計的概念,在學生可以輕松理解抽象設計的情況下,學生自然而然會喜歡上抽象學習內容,提高對抽象學習內容的學習興趣。
在平面構成基礎上,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能夠以最基本的點、線和面作為創作要素。但是在平面構成中,點、線和面是具有無數種組成方式的。特別是在藝術設計作品創作中,運用到的平面構成三要素越復雜,所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則更具特色。學生在學習平面構成之后,能夠在結合平面構成三要素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設計,可以實現轉換不同的三要素的方式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進而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要想實現學生對藝術設計有著更深的了解,將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教學進行深入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舉措。通過將平面構成應用到藝術設計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與藝術作品的創造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高職院校要注重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實現藝術設計教學中平面構成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課程導入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行藝術設計學習中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更是要通過科學的課程導入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藝術設計的概念與內涵,實現提高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的目的。同時,在課程導入環節中,是將平面構成融合到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最佳時期。學生在尚未深入接觸所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利用導入環節將兩者進行有機融合,能夠使學生在接受導入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平面構成來了解藝術設計。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前的導入教學環節,要特別注意平面構成導入教學的應用。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先進行平面構成知識點和內容的教學,在課前引導學生對點、線和面有著充分的了解。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重點給學生普及平面構成的知識及內涵,讓學生對平面構成有著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平面構成理論知識后,在進行課程的藝術設計學習中就能夠利用平面構成重點諸多要素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實現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藝術設計學習內容。另外,在導入教學環節,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給學生進行課前導學。在導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平面構成概念下設計成的簡單圖形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首先樹立其平面構成概念。并且,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在課上結合平面構成對學生展開藝術設計教學,進而實現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教學的有機融合。
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有著較強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的特點與契合內容展開針對性地教學。很多學生對平面構成和藝術設計存在的內在聯系把握不清,導致學生不會運用平面構成理念進行藝術設計和創作。在該情況下,教師更是要積極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對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有著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面構成中的最基本要素是點、線和面,同時,在進行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對點、線、面進行不斷的變化組合,并使其形成最基本的藝術設計作品。因此,綜合而言,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師存在較大內在聯系的。抓住這一聯系特點,可以發現有很多著名的藝術作品能夠反映出平面構成,甚至有很多藝術作品就是利用平面構成原理進行的藝術設計與創作。因此教師在展開實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尋找這些具有針對性的藝術作品,通過實例講解的方式開展針對性教學。
例如,在進行點、線、面講解的過程中,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點、線、面的藝術內涵的了解和對平面構成要素的理解,及教師就可以選擇能夠反映出點、線、面內在含義的作品進行針對性教學。比如,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藝術作品急救充分體現出了點、線、面在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之間的聯系,教師就可以選擇草間彌生的藝術作品作為針對教學的切入點,給學生詳細講述點、線、面在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使學生能夠更加完整的對點、線、面進行學習。另外,針對學生的學習弱項,教師還需要展開以學生為主的針對性教學。比如,個別學生對線的應用理解不夠,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重點對該學生進行線要素的教學,實現學生能夠在針對性進行模式下進行藝術設計學習。
每個學生在進行藝術作品設計的過程中都有著其獨特的思路,但是在長期的設計中,學生的思路可能會出現斷層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設計內容將會變得千篇一律,導致藝術設計教學的本質意義缺失。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各種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藝術靈感交流,實現激發學生創作靈感的目的。其中,建設起作品展示平臺,就有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選擇固定的時間和教室,將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作品展示與交流。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就能夠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
另外,教師還需要要求學生之間用平面構成的知識內容進行藝術設計作品的互評,引導學生在平面構成的角度下進行藝術作品鑒賞。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實現科學的藝術交流,各種創作靈感能夠在學生的互評中激發出來,進而提高學生藝術設計的靈感培養。同時,在互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平面構成的知識進行互評,還能夠引導學生經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進行更加全面的融合,使學生不僅能夠利用平面構成要素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還能夠利用平面構成要素進行藝術點評,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可以實現為社會及國家培養更具藝術與設計能力的人才。
藝術設計專業,在很多高職學校內均有開設,該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與設計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抽象思維。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具有藝術設計能力的學生更能夠促進我國相關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實現我國藝術設計領域有著新的發展與突破。因此,為了提高高職學校學生的藝術與設計能力,本文重點對如何將平面構成與藝術設計教育融合教學展開了策略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以平面構成為基礎的藝術設計能力,實現學生綜合技能的高質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