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鉆好,朱 歡,王熒熒,傅元鳳,張正磊,郭昌盛
(1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兒科 江蘇 南京 210064)(2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 江蘇 南京 210009)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指新生兒出生后出現的進行性呼吸困難、呻吟、發紺、吸氣三凹征、進行性呼吸衰竭等癥狀的臨床綜合征[1]。NRDS已成為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常見并發癥之一,其與新生兒肺部發育不全、肺結構及功能不成熟有關[2]。當前鮮有報道產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NRDS相關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產婦及早產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NRDS發生、發展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預防及治療NRDS提供依據。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產檢及分娩,且新生兒患有NRDS的產婦及早產兒各112例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出生健康新生兒及產婦各120名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早產兒胎齡<37周;(2)有臨床和實驗室依據診斷的NRDS;(3)產婦及患兒病歷資料完整;(4)均為單胎妊娠;(5)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產婦患有臨床和/或組織學診斷的絨毛膜羊膜炎;(2)孕婦患有肝炎、甲狀腺疾病等影響維生素D代謝疾病;(3)胎膜早破超過12 h者;(4)新生兒患有先天性畸形、心臟病、消化系統疾病者;(5)缺乏病歷資料及實驗數據者;(6)父母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NRDS臨床診斷標準如下[3]:(1)NRDS高危風險,如早產兒、新生兒缺氧、孕婦妊娠糖尿病等;(2)具有NRDS臨床典型特征,出生后6 h內表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呻吟、發紺等;(3)新生兒常規血氣分析提示pH值、動脈O2分壓(Pa O2)下降,動脈CO2分壓(PaCO2)值升高;(4)新生兒X線拍片顯示肺部毛玻璃樣改變、彌散性均勻一致的細顆粒網狀影、支氣管充氣征、白肺等。
調查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胎齡、出生體重、Apgar評分、分娩方式等妊娠結局,胎膜早破、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等新生兒健康情況,以及孕婦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懷孕期間風險指標。孕婦在孕25周后每次體檢時采集血液樣本1次,最后統計孕婦血清維生素D水平平均值;新生兒于出生時24 h內采集血液樣本。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產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25-(OH)D3)水平;孕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25-(OH)D3)>75 nmol/L為維生素D充足;50~74.9 nmol/L為維生素D濃度正常或不足;<50 nmol/L為維生素D缺乏。評估產婦維生素D水平對新生兒維生素D水平與NRDS關系。
采用SPSS 22.0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通過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維生素D水平、胎齡、宮內發育水平等各種可能的因素對NRDS的影響(α=0.0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產婦血清維生素D不足62例(55.4%),對照組19例(15.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產婦妊娠期糖尿病25例(22.3%),顯著高于對照組(9例,7.5%)(P<0.05);兩組組孕產婦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產婦血清25-(OH)D3水平及臨床特征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68例(60.7%),對照組23例(1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胎齡、出生體重、1 min-Apgar評分、5 min-Apgar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出生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新生兒血清25-(OH)D3水平及臨床特征情況比較
以NRDS為因變量,以孕產婦、新生兒血清25-(OH)D3水平具有統計學差異的臨床特征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產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與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同為NRDS獨立危險因素(P<0.05)。
本研究數據表明,觀察組中89.3%的患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55.4%的孕產婦血清維生素D(25-(OH)D3)水平不足,兩組數據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早產兒及NRDS與維生素D水平不足具有一定關聯。相關研究證實[4],新生兒出生24 h內血清25-(OH)D3水平普遍略低于正常值,從本研究中對照組新生兒血清25-(OH)D3水平數據可看出,39.2%健康新生兒血清25-(OH)D3水平不足、缺乏,數據具有較好一致性。進一步數據分析顯示,觀察組孕產婦妊娠期糖尿病25例(22.3%)、新生兒窒息24例(21.4%)、宮內窘迫32例(28.6%)、胎膜早破26例(23.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新生兒胎齡、出生體重、1 min-Apgar評分、5 min-Apgar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上述數據提示孕產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會增加妊娠糖尿病、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情況發生率,影響新生兒出生質量,增加早產兒NRDS風險。
為詳細探究NRDS與孕產婦、新生兒相關臨床特征的關聯性,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產婦及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與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同為NRDS獨立危險因素(P<0.05),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較一致[5]。現有研究已證實NRDS與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具有密切相關性,本研究則進一步證實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與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胎膜早破等同樣作為NRDS獨立危險因素。分析認為,維生素D作為一種脂溶性類固醇,能夠促進機體鈣、磷、血糖等物質代謝,促進免疫系統抑制應激反應,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對孕婦而言,妊娠期間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將導致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等妊娠并發癥或不良妊娠。由于維生素D可調節血鈣水平而刺激胰島素受體,促進人體胰島素分泌,對降低血糖水平具有顯著效果。而維生素D也可調節患者免疫系統功能,弱化炎癥因子暴發,有效降低孕婦妊娠期及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孕產婦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影響新生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而孕產婦及早產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不足均為NRDS獨立危險因素。必須重視孕產婦及早產兒血清維生素D水平,有助于通過及時有效干預降低不良妊娠及NRDS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