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康,嚴雨瀟,施前進(通訊作者)
(泗陽縣人民醫院 江蘇 宿遷 223700)
食管癌是我國臨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報道,約有50%的食管鱗癌發生在中國,居各種惡性腫瘤的首位[1]。由于居民經濟條件一般,健康意識差,缺少體檢意識,發現食管癌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大多數病例接受手術或者單純放療的患者僅有10%~15%能夠長期帶瘤生存[2]。目前,放射治療是治療食管鱗癌的主要方法,雖然能夠緩解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但是,放射治療后患者會出現大量并發癥,其中食管炎就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85%左右[3]。核黃素磷酸鈉是核黃素補充劑,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和再生[4]。近些年,國內外對防治食管癌放療中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方興未艾,因此,本研究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核黃素磷酸鈉治療放射性食管炎療效及機制。
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5.28±2.04)歲;研究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5.38±2.36)歲。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對比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過病理學確診;(2)Ⅲ或Ⅳ期食管癌不適合手術,KPS≥50平均壽命超過3個月;(3)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無功能性障礙;(4)無放療禁忌證;(5)患者家屬均知情并簽署了同意書。
排除標準:(1)血紅蛋白≤100 g/L,白細胞≤3.6×109/L,血小板計數≤10×1011/L的患者;(2)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3)近期接受過放療的患者;(4)孕婦或哺乳期婦女;(5)有精神類疾病、依從性差的患者。
對照組:單純進行放射治療,為患者提供放療前的準備工作,并指導患者皮膚護理、0.9%氯化鈉溶液口腔護理以及自行進食。
研究組:治療前,所有可測量的胸部病變,須經計算機斷層掃描(CT)、骨掃描或其他必要檢查。三維適形治療建議如下:(1)以大體腫瘤體積(GTV)作為參考長度的主要標準[5],包括CTV的淋巴引流區域面積,左右外放0.5 cm,上下外放3~5 cm。計劃靶體積(PTV):在GTV基礎上外放0.5 cm。(2)95%PTV劑量為60 GY,每周5次,2 GY/次。放療時,核黃素磷酸鈉10 mg靜脈滴注,并為患者進行血液學毒性、胃腸道毒性、肺食管毒性監測,當出現Ⅲ度毒性反應時,進行必要的支持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放射性食管炎發生率、放療后T輔助細胞、NK細胞水平、食管并發癥發生率情況。
療效評價:根據RECIST標準進行,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總緩解率(RR)=CR+PR,放射性損傷評價:根據NCICTC評價毒性反應,根據RTOG急性放射損傷分期標準:無變化為0期;輕度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需要表面麻醉或用于鎮痛或半液體飲食為Ⅰ期;中度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需要鎮痛或液體飲食為Ⅱ期;嚴重的吞咽困難或吞咽疼痛,需要鼻腔喂養或靜脈營養補充為Ⅲ期;完全梗阻、潰瘍、穿孔或竇道形成為Ⅳ期。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緩解率(RR)97.50%高于對照組(75.00%),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總發生率(12.50%)低于對照組(40.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T輔助細胞、NK細胞、CD4+/CD8+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放療后T輔助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放療后T輔助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 s)
+/CD8+研究組 40 29.13±3.61 11.05±2.08 1.03±0.30對照組 40 32.58±4.68 15.13±2.33 1.76±0.27 t 3.692 8.262 11.439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T輔助細胞/% NK細胞/% CD4
研究組食管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12.50%),但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近些年,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導致食管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7]。該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情危急、發展速度快等特點,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由于人們健康意識淺薄,當發現得了食管癌幾乎都處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手術時機。為了延長生命,臨床選擇放療來治療食管癌。但是,在放療過程中,常會出現放射性食管炎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患者常常會出現食道干澀疼痛、吞咽困難、胸骨后隱痛并伴有燒灼感現象,導致部分患者放棄了化療治療,降低了生命質量[8]。因此,如何展開中晚期食管癌有效治療,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放療并發癥,已成為臨床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大量學者希望研究出能有效干預食管癌放化療中的發生放射性食管炎的藥物。既往,臨床常使用激素、抗菌藥物來輔助治療食管炎,但是,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是抗生素會產生副作用,患者會有藥物依賴性,同時還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受到損傷,出現消化道出血、菌群失調及食道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預后[9]。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總緩解率顯著優于對照組,證明核黃素磷酸鈉治療放射性食管炎療效顯著。研究組放射性食管炎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效證明核黃素磷酸鈉能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尤其是Ⅲ期和Ⅳ期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研究組治療后T輔助細胞、NK細胞、CD4+/CD8+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核黃素磷酸鈉能夠控制炎性反應,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食管癌放療過程中,放射線會損傷口咽黏膜屏障,引起致病菌感染,導致黏膜出血等并發癥。核黃素磷酸鈉促進黏膜組織再生和修復、加快損傷黏膜愈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核黃素磷酸鈉治療放射性食管炎具有很好的療效,能夠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