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太苓,張振坤(通訊作者)
(徐州市兒童醫院呼吸二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各肺炎類型中有較高發生率。以兒童為發病主體,肺炎支原體感染為致病機制,除持續性咳嗽外,部分患兒有喘息情況,導致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呼吸困難,肺部損傷會加重,還可能向支氣管哮喘發展。有學者提出[1],長期喘息后,哮喘事件有高發生率,而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者,普遍存在喘息癥狀,然家長對喘息治療不重視,使肺炎支原體肺炎者預后變差,需判斷喘息程度,經多途徑抗喘息治療,方可改善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者預后。白細胞介素-5(IL-5)被證實在喘息中有促進作用,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反映血管通透性,在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進展中,血管通透性會增加,使呼吸道慢性疾病出現,經兩項指標檢測,可觀察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呼吸道感染情況,早期預防措施實施,能讓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得到良好治療[2]。故研究在家屬同意后納入9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在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臨床診斷與治療,旨在判斷IL-5、VEGF等指標變化價值。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觀察對象,經家屬同意后有98例納入研究。將伴有喘息的患兒納入喘息組,將無喘息患兒納入一般組。喘息組:49例,病程跨度1~7 d,平均病程值(3.70±1.49)d;年齡跨度0.7~9.4歲,平均年齡值(5.18±1.05)歲;有20例女,有29例男。一般組:49例,病程跨度1~6 d,平均病程值(3.14±1.40)d;年齡跨度0.6~9.6歲,平均年齡值(5.75±1.29)歲;有21例女,有28例男。一般資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入組原則:入組樣本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家屬行同意書簽字;家屬可協助肺炎支原體肺炎者行血液檢測;委員會批準研究。
排除原則: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歷資料不完整;存在意識障礙或陷入昏迷;對IL-5、VEGF檢測有禁忌證。
組內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均行血液樣本抽取,在晨間抽取3 mL靜脈血,對肺炎支原體肺炎者血液樣本行離心處理,此過程中保持3 000 r/min、5 min的參數,行離心速度、離心時間控制,血清被有效分離后,保持在-70℃的環境中,根據試劑要求,經酶聯免疫吸附法行血液樣本檢驗,最終測定IL-5、VEGF等指標。
經血液檢測,觀察兩組IL-5、VEGF指標水平。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喘息組IL-5、VEGF指標水平均高于一般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指標對比
肺炎支原體肺炎屬于急性肺部炎癥,兒童無完善免疫系統,經直接接觸或唾液傳播后,可造成肺炎支原體入侵,增加感染率,影響患兒生活。肺炎支原體肺炎經對癥治療可保持良好預后,但仍有肺炎支原體肺炎者治療被耽誤,致使重癥肺炎出現。治療期間若仍存在民新概念喘息癥狀,可能會引發支氣管哮喘,增加患兒生活壓力[3]。肺炎支原體肺炎進展中,咳嗽癥狀較多,部分肺炎支原體肺炎者有喘息表現,在呼吸困難狀態下,肺炎支原體肺炎者有呼吸道感染情況,且肺部感染會加重。經臨床相應檢查,判斷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掌握其喘息情況,能調整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措施,減輕喘息癥狀,恢復患兒病情[4]。
肺炎支原體肺炎可造成肺功能指標改變,會引發炎性因子改變。IL-5被應用在肺炎支原體肺炎者的臨床診斷治療中,作為炎性細胞因子,其分泌來源是T淋巴細胞,除加速炎癥細胞增殖分化外,能在炎癥進展中發揮傳遞作用,可準確判斷炎癥嚴重程度[5]。IL-5有獨特性、選擇性,可向嗜酸性粒細胞行特異性吸引,在患兒病情進展中,炎癥病變區域會擴散并浸潤,此過程能活化嗜酸性粒細胞,增加血管內皮黏附功能,使機體內不斷聚集炎癥因子,導致呼吸道炎癥反應的出現,在不斷喘息癥狀中,引發支氣管哮喘,加重肺炎支原體肺炎者病情[6]。
VEGF有極高特異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進展中,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能加速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內皮細胞增殖情況。機體內較多血管會促使呼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不斷出現。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表現中,喘息癥狀較嚴重,經血液檢驗可發現伴喘息者有VEGF過量表達情況,此種狀態下,呼吸道會出現較多黏膜血管,除增加呼吸道壁厚度外,會大幅增加患兒血管容積[7]。此外,喘息向支氣管哮喘進展中,VEGF可發揮血管重塑作用,經輔助細胞調節,會導致黏液腺增生,使肺炎支原體肺炎者中性粒細胞得到趨化,加重呼吸道水腫情況。VEGF增高后,有明顯支氣管壁增厚表現,可提高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呼吸道敏感度,能強化舒縮反應。經IL-5、VEGF聯合檢測,可判斷肺炎支原體肺炎者呼吸道損傷情況,能預防喘息事件,同時能作為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參考,優化其治療措施,改善炎癥指標,減輕喘息癥狀,也能預防支氣管哮喘事件,在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診治中,有獨特檢驗價值[8-9]。
本研究中,IL-5、VEGF等指標在喘息組是(309.42±22.07)ng/L、(2 780.64±89.62)ng/L,均比一般組(90.33±10.82)ng/L、(623.91±38.75)ng/L高(P<0.05)。周四芳[10]等的研究中,IL-5在MPP1組 是(311.63±355.83)ng/L,比MPP2組 的此 項 指 標(91.27±6.86)ng/L高,VEGF在MPP1組是(2 788.52±94.86)ng/L,比MPP2組 的 此 項 指 標(592.66±26.64)高(P<0.05)。提示IL-5、VEGF指標變化,可判斷肺炎支原體肺炎者病情嚴重程度,且能對其喘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預測,經對癥治療,可緩解喘息癥狀,肺炎支原體肺炎者治療效果會增強。
綜上,肺炎支原體肺炎者伴喘息患者其IL-5、VEGF水平顯著升高,可作為喘息發生的預測依據,以便調整伴喘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方案,預防哮喘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