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湘華,蔣國鳳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綜合科 廣東 廣州 510060)
肺癌即原發性支氣管肺癌,屬于支氣管、肺部、器官等區域產生的惡性腫瘤,臨床將其劃分為支氣管源性癌,其主要類型包括小細胞癌、大細胞癌、腺癌、鱗癌等,患者臨床多表現為呼吸系統相關癥狀,如胸痛、呼吸困難、咳血等,大部分患者確診就已處于中晚期。現階段,受環境污染、吸煙等因素影響,肺癌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臨床治療肺癌的常規方案為手術,如患者中N2淋巴結為陽性或手術未能將病灶組織完全切除,術后需實施輔助放療治療[1]。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患者受病情、疼痛等因素影響,生活質量顯著降低,并伴有嚴重不良情緒,為此需加強護理干預[2]。全程綜合護理強調護理干預的完整性及規范性,可滿足患者多方面護理服務需求,進而改善其滿意度[3]。為深入分析全程綜合護理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納入本院患者為評估分析樣本,探究全程綜合護理應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46例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23例。全部患者均確診為肺癌;行單肺葉、雙肺葉或全肺切除;術后行三維適形放療;全部患者均無肝腎功能障礙及手術相關并發癥,且簽署同意書愿意參與本研究。研究組男16例,女7例,年齡58~77歲,平均年齡(67.58±2.49)歲,鱗癌14例、腺癌9例。對照組男15例,女8例,年齡59~75歲,平均年齡(67.47±2.43)歲,鱗癌13例、腺癌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行基礎性護理干預,即護理人員協助醫師評估患者病情,指導患者完成各項檢查。放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介紹放療的基本流程,治療期間協助患者調整體位,配合醫師調試放療設備,并輔助完成放療相關操作。放療治療后護理人員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需告知醫師處理。部分患者放療后產生生理及心理異常狀態,護理人員需及時采取對癥干預措施。
研究組患者行全程綜合護理,護理人員依據治療基本流程及患者個體特點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1)針對性放療護理:放療治療前,護理人員需為患者介紹放療的作用機理及療效,告知患者術后輔助放療的必要性,并介紹放療可誘發的不良反應及治療配合方式等內容,解答患者提出的放療相關問題,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放療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妥善清潔患者皮膚組織,清理放療區域物品,避免粗糙物體產生摩擦作用。告知患者妥善保護放療區域體表標記,避免擦除影響放療治療。放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妥善放置鉛板等物品,避免健康組織受到照射。完成放療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護送患者至病房內,了解患者治療感受,告知放療間歇期注意事項。(2)疼痛護理:肺癌患者術后多伴有疼痛,護理人員需密切監測患者疼痛狀態,評估其疼痛嚴重程度。輕度疼痛患者可采取肢體按摩、播放音樂或視頻、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中度或重度疼痛患者可遵醫囑指導患者服用止痛藥物以緩解疼痛。(3)并發癥護理:肺癌術后輔助放療可導致骨髓抑制、胃腸道不良反應等并發癥,為此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并發癥類型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如患者產生胃腸道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誘發此類不良反應的原因,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并遵醫囑采用調節胃腸道藥物干預,以改善患者機體狀態。如患者產生嘔吐等癥狀,護理人員需及時清理嘔吐物,并告知患者含薄荷糖等,以清除異味。如患者合并骨髓抑制,需采取抗感染護理干預措施。(4)睡眠及飲食、運動護理:肺癌患者術后飲食需增加維生素及蛋白質攝入量,保證飲食低脂肪且易消化,可食用適量肉類及水果蔬菜等食物,以改善身體狀態。如患者合并睡眠障礙,可采用音樂療法或口服地西泮等藥物促進睡眠。同時,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身體狀態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并指導患者完成縮唇呼吸等呼吸訓練,以改善其身體狀態。(5)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全程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為患者講解肺癌病理知識及放療的療效,介紹治療效果良好患者的基本資料,給予患者正面激勵,使其逐步擺脫不良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交流,告知其陪伴患者,并正面鼓勵患者,避免過度談論病情,通過充足的家庭支持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
(1)利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與生活質量成正比。(2)利用我院滿意度調查表格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為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較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情緒 角色 軀體 總體健康研究組 23 77.81±3.4484.41±2.6992.44±4.3870.26±8.32對照組 23 68.86±2.7572.53±2.5385.53±3.6662.75±7.44 t 9.746 15.428 5.805 3.226 P 0.000 0.000 0.000 0.002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肺癌屬于支氣管、氣管及肺部惡性腫瘤,包括腺癌、鱗癌、小細胞癌等類型,患者發病初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隨病情進展可產生呼吸困難、咳血、胸痛等癥狀。手術是肺癌治療的有效方案,部分患者術后需行輔助放療,以提高治療效果[4]。護理干預是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改善其身心狀態,為此護理人員需依據患者病情特點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5]。
基礎性護理在肺癌患者護理中應用廣泛,其主要缺陷為護理措施針對性及系統性不足,缺乏對患者個體情況的綜合性分析研究,護理干預的整體效果有待提高。全程綜合護理將個體化護理與整體護理、人文護理有效結合,通過對患者個體情況的分析研究制定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具體開展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依據放療治療的要求妥善完成各項準備,并為患者講解放療治療流程及注意事項,可提高患者對放療的認識,并能夠有效配合醫師完成放療[6]。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疼痛等癥狀,護理人員采取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措施,通過轉移注意力、藥物止痛等干預方案可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同時,全程綜合護理中加入生活護理方案,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日常飲食與運動,并實施睡眠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身體狀態,避免病情惡化。另外,本研究中加入心理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綜合性心理疏導,并引入患者家屬參與護理,可逐步改善患者悲觀失望的情緒狀態,避免心理因素影響疾病治療效果。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可認為全程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其應用價值優于基礎性護理。肺癌患者術后輔助放療治療的護理干預需要深入評估分析放療治療流程,研究放療期間注意事項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在具體開展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需將患者作為護理的核心要素,有效融合生理性護理與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延長其生存時間,改善心理狀態為核心護理目標,不斷完善護理干預措施,以改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患者行全程綜合護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