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媛,謝玉萍,陳鳳媚
(江門市新會區(qū)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廣東 江門 529100)
絕大多數(shù)冠心病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知力不足,導致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一些無法配合的行為,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所以,必要的護理措施能夠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從而提升臨床療效[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對冠心病患者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后的效果展開調查,通過對比分組的方式,分析兩種護理模式帶來的研究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2019年4月—2020年4月,選擇我院心內科住院部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各80例。常規(guī)組中男女分別為46例和34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為(60.71±2.87)歲,體重52~81 kg,平均體重為(64.19±4.48)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為(5.32±1.5)年;研究組患者中男女分別為44例和36例,年齡43~81歲,平均年齡為(61.32±3.83)歲,體重50~82 kg,平均體重為(62.27±3.27)kg,病程1~13年,平均病程為(6.02±1.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1.2.1常規(guī)組 此組患者主要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工作的中心集中在患者的治療中,根據(jù)醫(yī)囑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用藥指導等。
1.2.2研究組 此組患者可將護理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對患者的認知行為干預上。(1)認知與情緒干預:針對患者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方案進行認知行為干預。首先,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初步評估,并主動和患者進行交談,從而更加了解患者的內心,更加準確的分析和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向患者普及有關冠心病的具體知識,給予患者巨大的心理支持,從而更快的創(chuàng)建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交流期間,合理利用語言對患者進行正確引導,使患者能夠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通過對冠心病治療期間的不良效果分析,使患者能夠明確正確行為對治療的重要性。(2)放松訓練: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放松訓練方案,可應用全身肌肉放松、深呼吸等方式幫助患者恢復,從而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并在訓練過程中,通過語言進行鼓勵,從而改善廳的治療依從性。(3)健康教育:創(chuàng)辦健康教育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有關健康教育護理的知識培訓,并定期進行小組內部的會議,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針對冠心病患者,護理人員可通過對患者發(fā)放一些健康宣傳手冊或者現(xiàn)身說教的方式,讓患者對冠心病的注意事項、引發(fā)因素及治療方法進行充分的理解,對患者心理存在的一些疑問,護理人員應予以耐心和詳細的解答,減少患者因不了解病情影響治療效果。(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充分的觀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觀察其情緒發(fā)生的變化,及主要原因,多鼓勵患者進行傾訴,對于患者的提出的問題也要能夠耐心的進行解答與指導,并且積極的進行交談,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計劃,同時向患者家屬進行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宣傳,始終保持以關愛、和藹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讓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治療,提高治療效果。(5)糾正不良行為:冠心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需要嚴格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血壓等生命指標,并嚴格控制患者的體重。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錯誤的行為進行糾正,比如可對患者進行適當?shù)墓膭钫摺窠饣颊咭M量戒煙戒酒等,從而提高患者的正確認知。并囑咐患者可進行一些適當?shù)倪\動,比如慢走、太極等,并根據(jù)患者自身的情況,對運動強度及時間進行適當調整和控制。
(1)護理滿意度[3]:利用自制問卷進行評估,滿分70分,非常滿意(60分以上);滿意(50~60分);不滿意(50分以下)3個標準。(2)生活質量評分(SF-36量表),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3)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評價[4]:利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其中SDS評分標準以53分為標準,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SAS評分標準為5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情況越嚴重。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情況比較[n(%)]
干預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對比(±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 心理 生命力 社會功能研究組 80 52.48±10.53 66.01±20.32 46.61±11.48 53.75±14.85常規(guī)組 80 43.87±12.51 51.12±14.49 40.63±10.15 47.88±16.63 t 4.7096 5.3363 3.4905 2.3549 P 0.0000 0.0000 0.0000 0.0198
干預前,兩組SAS、SD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SDS得分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SAS、SDS得分對比(± s,分)

表3 兩組SAS、SDS得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shù)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80 50.82±1.74 40.34±1.02 51.45±2.08 41.58±2.12常規(guī)組 80 50.32±2.10 45.32±2.51 51.85±3.02 46.66±2.05 t 1.6398 16.4404 0.9757 15.4073 P 0.1030 0.0000 0.3307 0.0000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因冠心病在心內科屬于常見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而老年人口在我國的逐年增多,導致了冠心病發(fā)病率的上升。臨床上,大多數(shù)冠心病患者對于相關治療流程不夠了解,從而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行為,導致配合度和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有效的認知行為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行為[5]。患有冠心病的老人大多數(shù)其心理都會出現(xiàn)不良狀態(tài),認為自己是家里的負擔,并且疾病長期反復發(fā)作會使患者產(chǎn)生消極心理,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等情緒,還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抵抗治療或者護理,但是很多當班護理人員因為工作比較多且復雜,對于患者的關注度不夠,非常容易忽略患者的心理變化。認知行為干預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的情緒和認知度進行干預,達到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認知度的目的。通過對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進一步調整患者的心態(tài),改善患者的緊張感,增強患者身體上的舒適感[6]。同時,通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對病情的正確了解度,從而慢慢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配合度,因此,這對患者的康復效果極為有利。文中結合以上研究成果分析,研究組滿意度、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
綜上所述,在住院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加入認知行為干預后,改善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心理狀態(tài),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