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丹華
(東莞市黃江醫院手外科 廣東 東莞 523750)
手指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用較多,出現損傷是時候也比較多,其中手指斷離是手足外科中常見的損傷。手指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能進行各種精細活動,手指斷離后會影響患者手部功能,該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傳統斷指再植術術后容易發生血管危象,降低了手指再植成活率。目前,臨床上更多應用顯微修復術治療,其可有效減輕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傷害,降低血管危象發生率,促進手指功能恢復[2]。斷指需要患者進行長時間是休養,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穩定后便回家療養,出院后患者康復訓練依從性降低,且缺乏醫院系統化、科學化的護理措施,導致預后效果不佳。為提高顯微修復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手指功能,本文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64例行顯微修復術的斷指患者,分析延續護理對促進其手指康復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行手指斷離顯微修復術的64例患者,按照不同的護理模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14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9.58±2.25)歲;受傷原因:切割傷17例,機器擠切傷15例。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12例;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39.15±2.74)歲;受傷原因:切割傷13例,機器擠切傷19例。兩組患者基礎信息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2根或以上手指發生斷離的患者;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肝腎器官受損;患有凝血功能障礙和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患有癡呆、精神疾病,存在認知障礙者。
1.2.1對照組 對照組護理實施常規出院指導,囑咐患者每3 d更換1次敷料;告知患者要適當活動患肢腕關節、掌指關節等,訓練要循序漸進;囑咐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質和富含改造的食物,促進斷指恢復。
1.2.2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延續護理,(1)出院前:記錄患者姓名、出院時間、通訊方式(微信、QQ、郵件、電話等)、家庭住址等資料。對患者斷指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針對性手指康復訓練,并向患者介紹延續護理的優勢。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根據微信、QQ、郵件、電話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定期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患者的問題要在24 h內回復[3]。(2)傷口護理:和患者進行微信視頻或者QQ視頻,觀察患者患肢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皮膚顏色等情況,詢問患者創口是否有腫脹、疼痛等情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3)心理、飲食護理:通過微信等方式和患者溝通,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定期向患者發送斷指術后相關護理知識,告知患者術后有輕微疼痛是正常的,避免患者誤以為是傷口惡化,從而滋生不良情緒。為患者搭配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囑咐患者按照飲食計劃進食;叮囑患者要禁煙禁酒,避免食用生冷、刺的食物,避免引起血管痙攣,影響預后效果。(4)康復訓練:通過微信視頻等了解患者患指恢復情況,協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按摩鄰近關節,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環,提高關節韌帶的彈性,提高預后效果。指導患者進行前臂伸屈肌肉收縮訓練,促進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收縮,每日活動50次左右,康復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隨訪3個月,囑咐患者如有異常癥狀要及時聯系隨訪護士或上醫院就診。
(1)采用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斷指再植術功能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手指功能進行評估[4],從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循環狀態、外觀以及恢復工作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0分,80~100分為優,60~79分為良,40~59分為差,低于40分則為劣,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2)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評分表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從健康教育質量、溝通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百分制,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指功能恢復優良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手指功能恢復優良率6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指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4.14±3.26)分高于對照組滿意度(87.15±5.4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對比(± s,分)

表2 兩組滿意度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滿意度觀察組 32 94.14±3.26對照組 32 87.15±5.47 t 8.360 P 0.000
手指離斷是指手指完全斷離的癥狀,主要是由意外傷害所造成。隨著我國建筑、制造等領域飛速發展,手指意外斷離事件發生率也不斷上升。傳統斷指再植術對患者傷害較大,提高了患者疼痛感和血管危象發生率。顯微斷指再植術對患者傷害較小,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小,且能改善手指外觀的美觀度,促進手指運動、感覺功能恢復[5]。斷指再植術后患者手指功能不會受到影響,但術后的康復訓練極為重要,若過早訓練或訓練力度過大,容易造成肌腱損傷,訓練時間過晚或訓練力度不夠,則容易造成肌腱粘連,對斷指愈合和功能恢復均造成不利影響[6]。因斷指完全康復時間較長,大部分患者病情穩定后選擇回家療養,缺乏科學的康復訓練,導致恢復效果不佳[7]。常規護理僅在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再次的干預指導,后續不再進行康復訓練指導,對患者術后遠期康復造成影響。
延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先進的護理模式,可以不受地點限制,給予患者更好的護理指導。斷指再植術術后患者要長期堅持康復訓練,促進手指功能恢復,但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并且沒有外界的監督、干預,尤其是到了遠期,見病情未惡化而產生僥幸心理,不規范用藥,不按時進行康復訓練等,導致病情惡化,提高了不良事件發生率,影響患指功能恢復及患指再植成活率[8]。本次研究對患者進行延續護理,通過微信、QQ、電話等通訊方式向患者講解術后相關護理知識,觀察患者創口情況,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等,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遵醫行為,促進手指功能恢復,提高再植成活率。研究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指功能恢復情況更優,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更高,觀察組再植成活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延續護理干預通過定期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能夠對患者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促進手指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手指斷離患者顯微修復術中配合延續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延續護理指導,有助于與促進患者手指功能恢復,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