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華,米日古麗·加帕爾,王 婷,王 龍,戴安盧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小兒腦性癱瘓(CP)簡稱腦癱,是一種臨床神經系統綜合征,其描述了因在胎兒或嬰兒時期腦部損傷所致的一組運動和姿勢的發育障礙,導致活動受限或殘疾[1]。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是目前解除CP患兒痙攣和改善其功能最有效的手術方法之一,在CP患兒中應用廣泛[2]。七氟醚由于其氣味芳香,起效迅速,誘導平穩,呼吸循環抑制作用小而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3],但其在CP患兒中應用的研究相對較少,故本研究擬探討CP與非CP患兒七氟醚麻醉誘導時腦電雙頻指數(BIS)值變化是否存在差異,為臨床麻醉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腦癱中心行選擇性腰骶部脊神經后根切斷術的CP患兒50例為N組,同時隨機選取同期行普外科手術的非CP患兒50例為C組。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性別不限,年齡2~8歲,體重12~30 kg。排除標準:近2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營養不良、合并癲癇及神經系統病變、肝腎功能異常及對所用麻醉藥物過敏者。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所有患兒術前均禁食6 h,禁清飲2 h。所有患兒進入手術室術前15 min均口服咪達唑侖注射液0.5 mg/kg。患兒進入手術室后,采用Mindray Beneview T8監護儀常規監測心電圖(ECG)、心率(HR)、無創血壓(NIBP)、脈搏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PETCO2),BIS及呼氣末七氟醚濃度。所有患兒經面罩吸入氧氣及七氟醚(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批號:65180603),氧流量濃度調為6 L/min,七氟醚濃度調為8%,采用潮氣量法進行誘導,待BIS值達40時,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81B10021)0.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上海恒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8032123)0.15 mg/kg,肌肉松弛生效后進行氣管插管,連接Drag fabius麻醉機行機械通氣,術中采用吸入七氟醚2%~3%維持麻醉,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手術結束前于切口行0.2%羅哌卡因注射液10 mL全層浸潤麻醉。術畢待患兒完全蘇醒后拔除氣管導管。
1.2.2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入手術室時(T0),呼氣末七氟醚濃度為1%時(T1)、2%時(T2)BIS值;當BIS值由90降至60、由90降至40所需時間;T0及氣管插管時(T3)HR、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

2.1兩組患兒一般資料 2組患兒性別、年齡及體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 (n=50)
2.2兩組患兒不同時點BIS值比較 兩組患兒T0時點BIS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組患兒在T1及T2時點BIS值低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同時點BIS值比較
2.3兩組患兒BIS值達不同值所需時間比較 N組患兒BIS值由90降至60及由90降至40所需時間均短于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BIS值達不同值所需時間比較
2.4兩組患兒不同時點HR、SBP、DBP比較 兩組患兒不同時點HR、SBP、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同時點HR、SBP、DBP比較
BIS為監測全身麻醉鎮靜深度的有效指標,在麻醉誘導及維持過程中可監測麻醉深度,反映麻醉的深淺[4]。已有研究顯示,BIS可安全用于2歲及以上小兒[5]。故本研究選擇研究對象為2歲以上患兒。因CP患兒常合并其他系統的疾病及并發癥,其中樞神經系統也往往受累,且CP患兒常智力低下,存在一定交流障礙[6]。CP患兒約2/3智力受到影響,在CP患兒中可經常觀察到注意缺陷、多動、自殘行為、抑郁和情緒不穩定等癥狀[7],這給全身麻醉的實施增加了一定困難,BIS監測更具有意義。有研究顯示,BIS的使用可以減少丙泊酚在CP患兒中的誘導劑量[8]。本研究顯示,兩組患兒入手術室時BIS值無明顯差異,這與DA COSTA等[9]研究結果相一致,考慮可能與0.5 mg/kg咪達唑侖口服只能使患兒達到輕度鎮靜有關。
七氟醚具有麻醉效能強,可控性好,無異味,對循環及呼吸影響小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小兒患者的麻醉[10]。陳麗麗等[11]研究提示,當七氟醚應用于6~36個月患兒時,患兒BIS值與呼氣末七氟醚濃度呈負相關,兒童組的相關性高于嬰兒組。本研究顯示,隨著呼氣末七氟醚濃度逐漸增加,BIS值進行性降低,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但CP患兒(N組)BIS值較非CP組患兒(C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YILBAS等[12]研究發現,使用地氟醚維持麻醉時,當呼氣末地氟醚濃度為4%時,CP患兒BIS值低于非CP患兒;而當呼氣末地氟醚濃度為6%時,兩組患兒BIS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提示,CP患兒最低肺泡有效濃度(MAC)值較健康兒童低[13],考慮CP患兒在相同呼氣末七氟醚濃度下BIS值偏低與此有關。本研究結果提示,當使用七氟醚誘導時,CP組患兒BIS值自90下降至60及自90降至40所需時間較短,考慮與CP患兒對七氟醚敏感性較高有關。
兩組患兒在行七氟醚麻醉吸入誘導時,不同時間點HR、SBP、DB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時,CP患兒循環系統并未表現出與非CP患兒的差異,因此,七氟醚可安全應用于CP患兒的麻醉誘導。
綜上所述,CP患兒使用七氟醚進行麻醉誘導時,在相同呼氣末七氟醚濃度時,CP患兒BIS值較非CP患兒低,BIS下降時間較非CP患兒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