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萍
摘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其教學質量會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也會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對此,如何在時代大背景下實現全球化社會化信息化的轉型是一個關鍵問題。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就需要幫助青年學生來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政治方向,培養道德品質。教師需要將其作為終身研究課題,對于當前在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所受到錯誤思潮和不良信息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應當著重引起重視,改變學生的思維價值取向和思想道德品質,改變工作思路,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創新教學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1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法律性挑戰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學生接收信息越來越便捷,信息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但是這些信息的來源和內容有很多都不符合法律法規,存在許多法律漏洞。大學階段,學生還未接觸社會,所以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蠱惑,影響自身思想。例如“大學生裸貸”事件,就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關的法律約束,這時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對外來不良事物的抵抗能力。
1.2教學思路沒有跟上形勢的變化
通過70年的不懈奮斗和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角色定位已經由封閉者變成了包容者。年輕人思維活躍,獲取信息的主動性大大提升,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而更加渴望宏觀的理論知識與微觀的具體事件有效鏈接。教學內容稍有脫節或滯后,就不能吸引大學生,自然就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1.3學生學習目的較為模糊
當前,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這種社會現象會給學生帶來優異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能夠給予學生發展機遇。但是,這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學校在開展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戰。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和教育,那么容易導致在思想道德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問題。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會讓學生出現一些心理素質較弱、自控能力較差的現象,由此會出現拜金主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努力程度比較欠缺,面對學習困難和挫折時表現出厭學、輟學的情緒,比較大的心理負擔也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對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若是不能高效緩解這些問題,幫助學生鞏固教育成果,那么會讓學生不能形成正確學習觀,進一步影響到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
2.1轉變傳統理念,提升媒體素養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發展,教育者學習和使用新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已經成為順應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潮流。為了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實效性的不斷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緊緊抓住新時代發展契機,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個人意識,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提升自身媒體素養。一方面,從高校角度出發,高校應該在主題教育和崗前培訓等方面引入相關的新媒體知識內容,如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師參加新媒體教學方面的培訓,或者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和研討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對新媒體教學的重視程度,讓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新媒體教學特征及優勢。另一方面,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發,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應當要重視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與應用水平。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和手機新媒體的有關應用知識,并且熟練使用各式各樣的新媒體產品,努力使自己成為復合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2.2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首先,需要加強高校思想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當下社會價值逐步呈現多元化發展,社會思潮對高校校園文化造成嚴重的沖擊,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文化是思想意識形態建設的催化劑,校園文化的建設和高校思想意識形態建設呈現密切的聯系,為此,高校管理者需要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
其次,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深入分析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以此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優化,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高效開展。同時,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最后,積極開展政治理論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學科中德育教學的引導功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和教育。與此同時,高校教師還需要定期組織大學生去觀看愛國電影、歷史人物口述視頻、參觀歷史博物館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精致的學習來增強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并用習近平新時代教育理念武裝自己。
2.3遵循實踐育人模式,創新教學模式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對學生進行完整的、系統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道德法制的教育,它肩負著從各個方面培育學生的重任,承擔著培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職業人才的責任。基于此,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不再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要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科技產物,科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現階段,微信、微博、陌陌等公眾平臺已經十分普及,高校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在微信、微博、陌陌等網絡平臺上創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官方宣傳賬號和公眾號,并以此為依托,實時發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資訊,并每日及時更新。但需要注意的是宣傳信息內容和形式的設計要新穎,這對宣傳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宣傳信息的內容、形式制作都要以吸引學生眼光和符合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需求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穩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2.4以科學管理體系為先導,促進思政教育全方位滲透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融合發展進程中,其一,學生管理工作應以服務人才培養為核心,充分凸顯管理工作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并加強學生管理體系建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管理工作全方位落實并逐步形成跟蹤服務機制,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認真傾聽來自于大學生內心的聲音,逐步打通問題解決中的諸多阻礙和壁壘,側重于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協同解決的新型工作模式。并且還需要針對當前高校內部各個管理部門的責任機制進行改進和優化,特別是協調機制,應進一步調整并促進資源整合與統籌規劃,實現在管理工作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開拓新的空間,形成高校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融合育人和發展的新局面。此外,在打造教育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應將教育理論與管理實踐充分融合和協調,無論是教育理念、內容還是方法和模式,均應適應新時代的高校教育與管理,實現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效果的不斷增強。其二,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應實現強融合,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兩者協同育人的生活化、社會化、現實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主要負責大學生的日常瑣事處理,與大學生接觸十分密切,所以具有生活化、易實施的顯著特征,這種教育管理模式為大學生與高校之間的思想溝通建立了良好的紐帶。
結論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其他專門教育的有序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對學生的思想特征予以高度重視,并且立足于實際情況來開展教育,為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磊.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J].科技資訊,2020,18(7):240-241.
[2]裴艷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0,40(1):136-137.
[3]曹亮.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路徑探析[J].高校輔導員,2019(6):69-71.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