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張謇文化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羅一民
(江蘇南京 210000)
最近,時常有人會問我,你是何時開始研究張謇?為何你的研究成果與大家不太一樣?對此,我總是笑答,我并不是專業研究張謇的人,只不過,我在張謇家鄉南通工作了十幾年,慢慢積累起對張謇的認知,并結合南通發展的需要,對張謇精神進行了一定的挖掘。我的一些觀點,往往來自于對張謇精神的獨特體悟,因而有點“與眾不同”。
1999年下半年,我受江蘇省委委派,去南通任市委常委、副市長。在去南通之前,我對張謇幾乎一無所知,只聽說他是南通人,清末狀元,如此而已。去南通不久,我住在張謇當年建的中國近代最早的對公眾開放的公園——南公園,并聽說張謇當年創辦的近代第一個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當時南通市唯一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在我的住所附近。
濠南路
于是,在一個周日的下午,我騎著自行車,悄悄來到滿心向往的博物苑。令我甚感遺憾的是,我一路打聽博物苑的地址,即使快到跟前了,也很少有人知曉。到了博物苑門口,看到街道對面濠河沿岸的水泥護欄早已斷裂,一端在岸上,一端掛在水里,中間裸露著生銹鋼筋。沿著博物苑的圍墻,違規搭建了許多小餐館、小商店和賣柯達膠卷、簡制冰棒的攤位。當我花了6元錢,買了一張油印門票入博物苑后,看到濠南別業展廳內,燈光昏暗,地板破損,圖片雜亂無章,更是大失所望。我在心里暗暗嘆道:明珠暗投了!同時,我也萌發了要將“明珠”(博物苑和張謇)擦亮的想法。
2000年下半年,我擔任了南通市長(代),開始謀劃南通的整體發展。一天晚上,我約了博物苑資深研究員、張謇研究專家趙鵬,兩人騎著自行車把南通老城區轉了個遍。我們察看包括張謇生活時代的歷史遺存和老舊民居、街道,邊走邊聊。我向他探詢南通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策略,他脫口而出:“打張謇牌!”我精神為之一振,似乎感覺找到了撬動南通發展的支點。
經過一段時間對張謇生平事跡及南通歷史文脈(包括近代城市發展)的梳理,我決定從改造濠南路入手“打張謇牌”,并探尋老城區建設與文旅項目相結合的突破點。
濠南路位于南通老城區和濠河風景區核心地段,雖然總長不到一公里,但卻是南通近代實業、教育、城建的發祥地。這里有張謇的故居及當年創建的有斐飯店和商會大樓,更有聞名遐邇的中國近代最早的南通博物苑和南通師范學校等文化教育機構。很長一段時間內,整條路破舊狹窄,路面坑坑洼洼,每天下午五點后,“濠南夜市”開張,沿街興起“地攤經濟”,一派雜亂喧鬧景象,不要說汽車無法通過,連自行車也要推著走。半夜后,市場收攤,留下滿地污垢,一片狼藉。正當我醞釀如何改造濠南路時,一位市政協委員周健(時任《江海晚報》編委、采訪中心主任),提出了一份很有見地的提案,建議把濠南路打造成具有民國風格的文化街區。他大聲疾呼張謇不能被遺忘,南通博物苑不能被遺忘,南通要大力保護和利用這些文化財富。
這份提案引起各方面的關注。2001年初,我們開始實施濠南路改造。為了充分挖掘濠南路的歷史文化底蘊,展示張謇時代的特有風貌,我們邀請文化界知名人士擔任顧問,并多次聽取廣大市民的意見。那一年的國慶假期,整修一新的濠南路及相關歷史遺存,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展現出來,前來游覽、觀看的市民群眾摩肩接踵,絡繹不絕,親水平臺和棧道擠滿了人。城建局長既興奮又驚慌地趕來向我報告,說人太多了,可能要出事(特別是一些老人小孩會被擠下河)。我一邊叫他注意維護秩序保證安全,同時也暗自為這個改造項目能得到老百姓的真心認可而高興。改造后的濠南路,不僅將博物苑、濠南別業等老建筑及其院落修葺得通透亮麗,而且在沿街點綴歐式鐵藝欄桿、候車亭和街燈等,使老街區自然融入濠河風光帶,充分體現張謇生活的那個“歐風東漸,東西交融”時代的風姿。與此同時,為了以藝術的形式,再現當年張謇生活的那個時代的追求和成就,我們還請南通畫壇和文化界領軍人物沈啟鵬等同志主持創作了沿河岸大型浮雕《強國夢痕》,并請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張謇和梅蘭芳》《荷蘭水利工程師特萊克》等雕塑精品。由此,張謇事跡、張謇精神,隨著一個城建文旅項目一炮打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傳播。
張謇與梅蘭芳雕塑
2002年上半年,我們開始南通博物苑百年慶典籌備工作,并準備建設以南通博物苑為龍頭的環濠河博物館群,力爭把南通打造成博物館城。同年7月,我們邀請吳良鏞先生到南通主持博物苑新館設計,由此引出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話題,進一步提升和弘揚了張謇的輝煌業績與愛國主義精神。
針對吳良鏞關于南通是“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立論,我們借題發揮,乘勢而上,組織了一系列關于“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研討宣傳活動。我主持召開研討會,談觀點、出思路、作部署,并參與構思了幾篇有分量的研究文章。為給北京的專家提供“子彈”,南通市文化局拿出10個課題公開招標,“懸賞”有關張謇和“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學術成果。
2002年11月下旬,吳良鏞先生再次來到南通考察。他先后在南京和南通兩地舉辦的“江蘇科技論壇”上,向學術界首倡南通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論點。2003年1月13日,我在京參會時拜訪吳良鏞先生,了解博物苑新館設計情況。吳先生在展示新館設計草案時,饒有興致地論述了“中國近代第一城”:張謇經營之南通,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產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強占領下的城市發展,是中國人基于中國理念,比較自覺、有一定創造性,通過較為全面的規劃、建設、經營的第一個有代表性的城市。吳良鏞“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研究成果,對我來說就像瞌睡時送來了枕頭一樣,如獲至寶。
當時南通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推介“中國近代第一城”。會前會后都有不少爭論,提出不同意見,南通負責宣傳的同志自己心里都感到沒底,怕說出去貽笑大方,對此我認為即使有爭議也未必是件壞事,爭議本身就是在提高南通的知名度。
2003年年初,我從北京拜會吳良鏞回來不久,就接到《新華日報》副總編周躍敏的電話。當時《新華日報》新開辟了一個“新華連線”的欄目,希望對各市上一年的亮點進行盤點。我感到這是宣傳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的一個良機,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出乎我的意料,周躍敏非常支持。于是,2003年1月21日,一篇以《南通讓“中國近代第一城”大放異彩》為標題的文章,在《新華日報》頭版頭條隆重推出。這也是南通之外最早的、較有影響的媒體認同南通是“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說法。我在接受《新華日報》總編連線采訪時,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力推這一品牌的三個理由:第一,“中國近代第一城”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人文價值,可以得到很好的挖掘、延續。這里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有形的是張謇規劃設計實施的南通城,有很多遺產可以保護下來,無論是工業的,還是文化、教育、社會事業的,都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無形的是張謇的規劃設計理念,以及他對社會事業、文化教育的獨特觀念,至今對我們仍有啟發、借鑒意義。第二,可以大大增強南通人的自豪感,有利于我們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城市和發展社會事業。一百多年前,我們的先人曾開風氣之先,干到第一,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南通決不能落后。“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歷史榮耀將大大激發我們對更高目標的追求,現在南通雖稱不上現代第一城,至少也要躋身一流的城市行列!我們說,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要看他有沒有遠大的志向,而一個城市能否跨越式發展,關鍵要看有沒有高標準的定位和高目標的追求。第三,打出這個品牌,可以成為南通兩個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抓手和重要推動力。我和吳良鏞先生交流時發現,南通之所以能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首先因為它是由中國人第一次全面規劃設計的,更重要的是,在當時張謇就有完整的現代化理念和措施,現在看來,很多還能承續下來、對接起來,是值得借鑒的。尤其是他的“父教育、母實業”思想,部分涵蓋了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南通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好載體。弘揚這一理念,要特別注重延續、拓展和深化,把張謇思想為現在所用,加快城市化、現代化進程,提升南通城市品位。
2003年張謇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
我的觀點很快在《南通日報》的宣傳上得到大張旗鼓的體現。2003年2月11日起,《南通日報》連續用整版的篇幅,以《讓“中國近代第一城”大放異彩》的通欄標題,刊登了精心策劃的一組系列報道,分文化篇、規劃篇、實業篇、城建篇、教育篇等10余個專題,對張謇的思想、實踐,以及近代南通經濟社會建設的成果進行全面的盤點,并發表了專家相應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如今,稱南通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聲音越來越多,表示質疑的越來越少。來過南通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稱贊南通注重挖掘、傳承和弘揚以張謇為代表的近代歷史和人文精神,思路對頭,方法科學,寄語南通進一步把歷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
2003年6月,南通隆重舉行了紀念張謇誕辰150周年大會,全國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黃孟復到會講話,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李仁主持會議,副省長黃衛致辭,國家有關部委、省市有關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民營企業家,張謇后裔及各界人士1000多人參加大會。我在會上作了“弘揚先賢偉業,再創時代輝煌”發言。由張謇嫡孫張緒武和張慎欣主持編撰的《張謇》畫傳在會上首發。江澤民主席專門為畫傳題詞“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建設社會主義祖國”。
2005年9月25日,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江蘇省政府主辦,南通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廳承辦的“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慶典”活動正式開幕。分管全國宣傳文化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發來賀信。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庫敏斯攜秘書長親自到會,并發表致辭,對張謇及中國博物館事業給予了充分肯定。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主席張緒武一起參加了活動。大家對張謇作為南通博物苑的創辦人和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者,給予了高度評價。“百年苑慶”活動后,我們趁熱打鐵,不失時機地把宣傳博物苑和張謇業績,與南通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工作緊密結合起來。2008年歲末,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發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錄公布在中國政府網上,南通的名字赫然在目。
為了挖掘和弘揚張謇所孕育的近代南通城市精神,推動南通的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我們組織了廣泛深入的城市精神大討論活動。歷經九個多月的大討論后,2005年12月22日,在南通第四屆發展論壇上,我代表南通市委、市政府宣布,將南通城市精神的核心內涵概括為“包容會通,敢為人先”八個字,號召全市人民弘揚南通精神,再創新的輝煌。我提出,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靈魂,是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深厚支撐。大力弘揚新時期南通精神,是時代的要求。“包容會通,敢為人先”這八個字,既傳承了南通優秀的歷史文化,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較強的激勵性,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時代內涵。“包容會通”,指的是胸懷寬廣,包容萬物,兼收并蓄,融會貫通,這四個字體現了南通人的胸襟氣度和生存發展的智慧。“敢為人先”,就是敢于突破傳統,超越現實,勇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這四個字體現了南通人干事創業的氣魄和膽略。
南通博物苑新館
此后,“包容會通,敢為人先”成為南通人跨越趕超的精神力量,成了南通人形象的目標定位,激勵南通人民在市委領導下不斷開拓創新,爭創一流。弘揚先賢偉業,續寫時代輝煌成為江海大地上雄偉壯麗的主旋律。經過全市上下幾年的共同努力,南通贏得了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大好局面,被譽為“南通現象”。在一次為全市領導干部舉辦的黨課上,我曾這樣闡述南通精神與南通現象的關系:南通那幾年在科學發展上的實踐最值得總結的,就是南通精神和南通現象,南通精神集中體現在八個字,即“包容會通,敢為人先”,南通現象也是八個字,即“跨越趕超,全面協調”。南通之所以能夠形成跨越趕超、全面協調的科學發展南通現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精心提煉和深入踐行這種城市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南通精神催生了南通現象,南通現象又印證了南通精神。
在后來的幾年中,我們一方面請張謇研究專家章開沅及文化名人余秋雨等來南通宣介張謇精神,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踐行張謇愛國愛鄉、開拓創新的先進理念。我們開創性地連續舉辦了三屆世界大城市帶國際論壇,我們敢為人先地提出了構建滬蘇通“小金三角”的戰略構想,我們建成了南通人夢寐以求的“大橋、大港、大學”。南通由此邁上了速度和質量雙領先的發展快車道。南通經濟增長速度連續七年位列長三角十六個城市之首,與歷史上的“近代第一城”遙相輝映,一座當代長三角的明星城市,在長江北岸傲然崛起。
2009年12月26日,文化名人余秋雨來南通考察、演講。余秋雨在演講中,開宗明義就說,“我在研究城市美學過程中,南通一直是我的一個范本……張謇先生用現代城市觀念建設了一個新南通”,在那個年代張謇創造了南通發展“黃金期”,黃金時代的特點是“百脈俱開,路路皆通”。張謇在所做的事情里,找到了南通這個支點,撬動了中國的現代文明。
作為南通的主政者,伴隨著對張謇及其不朽精神的認識深化,不僅有助于推動實際工作的開展,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應有的提升。我曾在接受《黑馬南通》作者采訪時,坦誠地說道:
張謇首先從精神上啟發了我。我心目中的張謇是一個“三有張謇”,他有理想、有實踐、有成就。我希望我在南通主政的日子里,也能夠有理想、有實踐、有成就,缺一不可。拿理想來說,作為黨政一把手,我常跟機關干部說,一個人做成做不成事,聰明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理想追求,有些人從小看上去好像笨笨的,但他志向遠大,追求高遠,最后也能成材。我們今天學張謇,最難學的,也是最該學的,是他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氣度。這些年,我不時會問自己,我有么?我希望我有!其次,張謇從方法上啟發了我。最后連孫中山先生都對張謇講“真正做事的是你”。我沒有張謇那么偉大,不能撬動中國,我只能撬動南通。我撬動南通,是因為我找到了支點,我撬動南通的經濟,也是因為我找到了支點,靠支點的力量,讓自己站在機制的制高點上,我要的是四兩撥千斤,而非蠻干。
2011年上半年,我離開南通,到省政協和省委統戰部工作。這時我常反思我在南通工作時對張謇認識、宣傳的經歷。總覺得自己雖然對張謇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認識也在逐步提高、深化,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促進各方對張謇的學習、研究和宣傳,但對張謇總體認識還不夠全面系統。在南通時的研究和宣傳更多是為了“打張謇牌”,帶有較多的功利主義和短期行為色彩。我深感,對于張謇這位極為豐富厚重的了不起的歷史人物,我們對他的了解和認知,還遠遠沒有達到還原他歷史真面貌的地步。我們應該在全面研究和評估張謇在南通乃至全國重大的歷史性貢獻的同時,對他深邃的思想、不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進行深度而全新的挖掘、提煉。
在我退休前后,我有了較多的時間看書學習。業余學習研究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包括中共領袖人物史),使我進一步開闊了歷史視野,積累了歷史知識和歷史研究方法,從而對處于大的歷史時代背景下的張謇,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悟。退出正式領導崗位以后,我擔任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倡導并組織了多期文化講座。后來,理事們要求我這個理事長也帶頭講一次。為準備這次講座,我集中研閱了大量關于張謇的書籍、資料,對張謇重新進行了連續性、系統性的思考和探究。經過兩個多月心無旁騖的學習思考,最終我對張謇得出了與大多數人常規性的認識不同的結論:他不僅是個實業家、教育家,更是一個政治家。他一生在中國近代政治方面,有著重大探索和貢獻。我對張謇政治家的本色和作為,特別是他在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驅使下,積極投身于中國近代的重大政治活動及其成效,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和論述,形成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一種看法。
2018年11月,我在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講座上,以“政治家張謇與南通精神”為題,作了近三個小時的演講。在講之前,我生怕大家接受不了這樣的看法,心里很是忐忑。但講完后,現場反應強烈,基本上予以認同。特別是原江蘇省委副書記顧浩,原教育部副部長王湛等老領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們認為我對張謇的研究獨樹一幟,具有一定的開拓性、突破性。隨后,《同舟共濟》《鐘山風雨》《世紀風采》和《江蘇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等多家刊物登載了我的文章,“思想潮”“蘇商會”等媒體公眾號刊發了我的講稿內容,點擊量達數萬。這次講座的成功,激勵我進一步向張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在這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我接連以《張謇在江蘇的政治活動》《近代蘇商精神的代表者張謇》《張謇與通商精神》《江南文化背景下的錫商與通商》為題,多次進行講演和撰文,在學術界和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20年7月,中央主要領導在全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贊揚張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典范;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南通視察時,他深刻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張謇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中央主要領導的論述,對張謇及其愛國主義精神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概括,對研究、宣傳、學習張謇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羅一民在2021賢商大會上作“張謇如何打造‘第一城’”的專題報告
在中央主要領導講話精神指引下,我以愛國主義為主線,對張謇的一生思想言行,進行了重新梳理研究,并以“張謇——與眾不同的企業家”為題,從“一生癡迷強國夢、亦政亦商為中華、只手打造‘第一城’、精神遺產世代傳”四個方面,總結了張謇愛國主義的表現和輝煌業績,在2021年1月張謇企業家學院首期培訓班上演講。演講一結束,演講內容便在“新華網”“人民網”“學習強國”“澎湃網”“新華日報網”等多家網站上發表,傳播甚廣。2021年3月,隨著學習和研究的深入,我又起草了《言商仍向儒的張謇》一文,在全國工商聯組織的全國青年企業家培訓班上演講,再次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隨后,在張謇企業家學院教授李汝、楊偉等學者的協助下,我將這次講稿擴充、完善,形成了《了不起的張謇》一書。
回顧20多年來對張謇的認識過程,我對今后如何進一步研究、學習張謇有三點基本認知:
一是張謇是永遠挖不盡的“富礦”。張謇偉大而又深邃,豐厚而又復雜。2001年,我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過,張謇是一座價值巨大的“富礦”,我們應盡最大努力予以挖掘開采。今天看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這座“富礦”顯然已得到相當程度的開發,但我們今天對他留下的物質和精神遺產的了解和認識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深度。對張謇精神的研究、提煉、弘揚,幾乎永無止境。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從事實際工作的,都應該再接再厲,不懈努力。
二是各行各業都應學張謇。張謇一生兼具讀書人、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政治家等多種身份,一生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橫跨多個領域,他在多方面表現出的思想品德,特別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已成為各行業、各領域的坐標和典范。當今,不僅企業家要學張謇,政治家和專業工作者,乃至廣大青少年和普通民眾都應該學張謇。張謇的人格、品德、思想、方法、作為,值得所有有志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人學習。
三是要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發揚張謇精神。張謇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和卓有成效的開拓者。他在強烈的愛國心和執著的強國夢的驅動下,在那個時代,以現代化的思想理念,按現代化的眼光標準,奮力推進現代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的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還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和不朽的精神遺產。今天,在經過100多年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之后,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依然是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務。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雖然時代條件、戰略方針、具體舉措與張謇生活的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張謇早期現代化探索的實踐和思想,非常值得我們今人借鑒參照。
我們今天學習張謇,最主要、最關鍵的,就是圍繞實現現代化這個大目標,借鑒張謇當年有關現代化的實踐和思想,發揚張謇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現代化的精神,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時代現代化建設,力爭取得超越前人、引領后人的光輝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