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關紅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遼寧 大連 116027)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焦慮與抑郁是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良的心理情緒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與生存質量。人體生理功能與健康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機體長期受到CHD等慢性疾病的困擾導致負面情緒出現,焦慮與抑郁在CHD住院患者中是高發的心理問題,是CHD病理生理進展中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1〕,貫穿于疾病治療、康復、預防整個過程,增加患者死亡風險〔2〕。
心理健康狀態影響疾病的發展和預后,而社會支持作為應激事件和應激反應的中間變量,對 CHD住院患者的心理影響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個體感知到的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3〕。本研究旨在了解大連市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與社會支持現狀,分析其相關性及影響因素。
1.1對象 2017年11月15日8∶00至16日8∶00同一時間采用橫斷面調查法對大連市20家醫院進行統一聯合調研。納入標準:①心血管內科符合CHD診斷標準的住院患者;②年齡≥45歲;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癡呆、精神疾病史、言語、認知障礙患者;②正在服用激素替代治療或精神類藥物的患者;③病情緊急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期。
1.2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醫院、年齡、性別、病程、婚姻、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付費方式、經濟狀況、居住情況、主要經濟來源等。②社會支持評定量表〔4〕用于測量個體的社會支持度,量表包含三個維度共10個條目,<35分為低水平支持,35~45分為中水平支持,>45分為高水平支持。③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包括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20項條目各得分相加即得到總粗分,最高總粗分為80分,將總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得分越高,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5〕。本研究將 SAS 標準分≥50分界定為有焦慮癥狀;心理評估量表手冊中將抑郁嚴重指數≥0.5界定為抑郁(抑郁嚴重指數=抑郁粗分/80),SDS 標準分≥50分為有抑郁癥狀〔6〕。
1.3調查方法 取得倫理委員會和醫院護理部的支持和同意。采用橫斷面調查法進行多醫院聯合調研,負責調查人員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經統一培訓了解調研目的、時間、方法后,依據知情同意及自愿參與原則向研究對象解釋本次調查目的,征得患者同意。調查問卷閱讀有困難者,由調查者向其逐項口述問題,并幫助研究對象填寫。調查問卷當場收回并檢查有無遺漏,有遺漏者請其補填寫。問卷統一采用Excel雙人核對錄入,全部資料錄入完畢后,由另外2名研究者進行數據核對,避免邏輯差錯。本研究對大連市20家不同等級醫院在院CHD患者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有效問卷584份(89.8%)。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
2.1不同因素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單因素分析 年齡、病程、婚姻、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狀況等對社會支持水平存在顯著影響(P<0.05,P<0.01),見表1。

表1 不同因素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社會支持水平單因素分析分)
2.2調查對象社會支持、SAS、SDS與全國常模〔7~9〕比較 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社會支持總分(36.12±7.72)分,各維度得分客觀支持分(7.95±2.75)分,主觀支持分(21.81±5.21)分,對支持利用度(6.39±1.93)分。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焦慮與抑郁檢出率分別為28.4%、55.4%,25.0%患者焦慮與抑郁共存,本研究調查對象社會支持、SAS、SDS得分均明顯高于全國常模(P<0.05,P<0.01),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社會支持、SAS、SDS得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分)
2.3調查對象焦慮、抑郁與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 焦慮、抑郁與社會支持總分(r=-0.19、-0.25)、客觀支持(r=-0.23、-0.24)、主觀支持(r=-0.15、-0.23)均呈顯著負相關(均P=0.01),與對支持利用度(r=-0.02,P=0.670;r=-0.03,0.495)不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老年CHD住院患者年齡、病程、婚姻、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狀況等對社會支持水平存在顯著影響。而陳玉蘭等〔10〕的研究結果與年齡、職業、收入和居住方式有關。原因之一與研究者所使用一般資料問卷不同有關,陳玉蘭等〔10〕一般資料問卷未包含病程、文化程度等項目;原因之二兩者研究對象所處生活環境一方處于遼寧大連,一方處于四川成都,地域差距大,生活習慣、方式及文化底蘊不同,進而影響因素不同。瑞典〔11〕研究結果顯示未婚和低收入者社會支持水平較已婚和高收入低,需要上司及同事,家人和朋友更多的支持。不同人群的社會支持影響因素不同,社會支持是與社會人口學及社會經濟學密切相關的概念,我國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研究,探索適用于中國的社會支持模式。
本研究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焦慮與抑郁檢出率高于李為群等〔12〕老年人焦慮與抑郁的檢出率17.7%、40.3%,亦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原因之一本研究對象是住院CHD患者遭受軀體疾病;原因之二本研究包含24%的中年患者,中年人群特點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的同時患病亦使工作壓力隨之增大,增加個體及家庭所承受的情緒及社會壓力。Maestri等〔13〕和Buckley等〔14〕研究表明心率變異性是CHD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臟性猝死等的獨立預測因子。孫曉寧等〔15〕和趙海梅等〔16〕研究發現CHD伴發抑郁或焦慮患者心率變異性降低,導致心臟自主神經系統調節作用減弱,伴有心理問題的CHD患者平均住院日明顯增加,再入院時間較短,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醫療負擔,而且會增加臨床醫療資源的消耗。程方滿等〔17〕研究發現抑郁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冠狀動脈斑塊穩定性的主要影響因素。醫務工作者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及早進行負性情緒全面調查并實施針對性干預,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情感,必要時由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治療,預防心臟不良事件。
本研究與王浩〔18〕研究結果一致。據文獻報道,患者社會支持得分高者,焦慮、抑郁得分較低;足夠的社會及家庭支持可以讓患者獲得更多的關懷和情感支持,能夠提高其應對處理心理壓力的能力〔19〕。金燦燦等〔20〕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之后,社會支持可以顯著預測老年抑郁和焦慮,而且朋友社會支持在焦慮和抑郁間起調節作用,親屬社會支持則無此調節作用。這為我們提升社會支持減輕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了依據,更有助于中老年CHD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