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志性觀點和代表性論斷,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要創新成果。“兩山”理論的核心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2021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進入“快車道”。浙江省是“兩山”理論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走“面上保護、點狀開發”的新路子,通過轉化生態產品價值,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保護和修復鄉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民增收,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其實踐經驗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浙江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路徑和模式
浙江省形成了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生態旅游為突破口,農村電商、休閑農業、文化創意等產業新業態為重要補充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模式,同時注重促進全產業鏈發展和一二三產融合,以品牌建設實現生態產品溢價,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渠道多樣、機制順暢、因地制宜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
(一)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
圍繞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浙江省加快建立循環低碳的生產制度,總結提煉和集成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創新模式和主推技術。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對全鄉1.8萬畝茶園實行總量控制,在茶園當中夾種樹木,實行統防統治,降低農藥使用,嚴格保證安吉白茶的品質,安吉縣白茶一項就為該縣農民人均年收入貢獻了6000多元。青田縣“稻魚共生”農業生產模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通過積極推廣“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種養模式和再生稻技術,在提高稻谷產量的同時,降低了農藥和化肥使用量,“稻魚共生”需要的農藥量比水稻單作減少68%,化肥量減少24%,每公斤稻魚米的零售價已經從過去的6—7元升至15—25元。
(二)以鄉村生態旅游為主要突破口
浙江省鄉村旅游建設中注重生態優勢、區位條件、地理風貌、自然稟賦、產業基礎和人文內涵,突出鄉村元素,留住傳統,展示鄉愁。湖州市德清縣充分利用自身經濟發展活力和周邊上海、杭州等巨大消費市場,發展鄉村高端民宿“洋家樂”,吸引南非、英、法等18個國家外籍人士的投資,部分“洋家樂”單張床位上繳稅金達13萬元/年,逐步形成了莫干山國際鄉村旅游聚集示范區和德清東部水鄉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兩大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安吉余村通過推動“三改一拆”行動,先后關停礦山、水泥廠及大批竹筷企業,先后引進了房車露營、美麗鄉村設計院、精品民宿等項目。2020年,余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超5.5萬元,截至2020年年底,余村游客量將近100萬人次。麗水市松陽縣創新開展“拯救老屋行動”,加強村落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整體保護,在核心區嚴控建新房,外圍區域建筑在布局、高度、風格、色調上與村莊傳統風格相協調,大力傳承和發揚民俗文化。
(三)以培育生態產業新業態為重要補充
浙江省充分挖掘利用農業多種功能,加快發展農業觀光體驗、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發掘產業附加值。依托阿里巴巴平臺優勢,全省已經建成10多個地方特色館和一大批主導農產品專業平臺。2019年,浙江省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819億元。遂昌縣“趕街”創造性地實踐了“一中心、三體系”(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公共服務體系、農產品上行體系和消費品下行體系)的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同時,還推出了“趕街村貨”模式,為中小農戶建立精準溯源,村貨統一錄入趕街的“一戶一碼”系統,通過社群營銷、“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實現“村貨進城”和消費扶貧。安吉縣深入挖掘竹樂、竹葉龍、竹鼓等地方文化元素,培育文化演藝和文化娛樂精品;著力打造“昌碩”文化品牌,積極開發書畫、扇等文化衍生產品;加快推進安吉經典1958、環靈峰山休閑文化區等文化創意平臺建設,鼓勵發展眾創空間和創意經濟;以教科文新區和開發區老莊、雙河區塊為核心,以上影安吉影視產業園、戛納影視城等重大項目為龍頭,打造集劇本創作與交易、劇本評估、影視拍攝、后期制作、影視主題娛樂、影視教育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
(四)以產加銷一體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新路徑
浙江省積極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從2014年起開展全省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創建,按照縱向延伸、橫向聯結的思路,引入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等產業鏈的核心組織,通過股權、品牌、戰略合作等途徑鏈接產業鏈各節點,推進農業產加銷一體化、一二三產融合。安吉縣充分利用竹林資源豐富的優勢,將竹子變成了能吃(竹筍)、能喝(竹飲料、竹酒)、能居(竹房屋、竹家具)、能穿(竹纖維衣被毛巾襪子)、能玩(竹工藝品)、能游(竹子景區)的時尚用品,形成了七大系列5000多個品種。目前安吉縣竹產業從業人員約5萬人,共有竹制品企業2400余家,以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將近22%的竹產值。遂昌金礦是一家集采、選、冶煉為一體的省屬國有黃金礦山企業,近年來企業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綠色發展原則,成功將礦山打造為國家礦山公園和國家4A級景區,已經成為全國礦山旅游的典范和長三角地區新的旅游熱點。松陽縣結合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和加工技藝,打造紅糖工坊等“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農業、工業與休閑產業相融合的農業特色工坊,種植甘蔗作為制作紅糖的原料,保留古法工藝制造紅糖,同時將紅糖工坊打造成旅游體驗地,甘蔗綜合畝產值達到兩萬元。
(五)以品牌戰略和標準化管理為支撐保障
浙江省把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把農業品牌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農產品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麗水市以政府名義注冊了全國首個地級市農產品公用品牌“麗水山耕”,通過建立統一的認證、追溯系統和標準化程序,產品溢價率超過30%,“麗水山耕”品牌價值達26.59億元。截至2021年4月,浙江省獲得“麗水山耕”品字標認證的企業共390家,發放證書531張。2018—2020年,“麗水山耕”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區域農業形象品牌類榜首。目前,麗水市還培育出“麗水山居”“麗水山景”“麗水山泉”等一系列“山”字公用品牌,開創了生態溢價快速增長、品牌價值日益提升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