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雯
【摘? ? 要】道德與法治的實質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基本的法律概念,要求學生不僅會做題考試,還要求學生建立完善的人格、思想、道德意識。在課改后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構建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是當前課改的一個創新點。本文圍繞基于思想意識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構建展開闡述,對其基本內涵進行了概述,并分析對比了“現代愛國主義教育”相比“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優勢,最后提出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思想意識;現代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042-02
The Strategy of Implemen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englin Schoo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SONG Qianwen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establish basic legal concepts. It requires students not only to be able to do exams, but also to establish perfect personality, ideology and moral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fter the curriculum reform, how to construct a perfect patriotic education system is an innovation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d 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summarizes its basic connotation,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patriotism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Key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deology; modern patriotism education; strategy
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主要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法律概念。創建科學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在思想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新課改下,提高課堂“質量”的重要創新之舉,讓愛國思想意識培養走進課堂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基本認知和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刻,是邁入社會之前的一個重要拐點,利用思想意識滲透教育構完善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對學生形成愛國思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是當前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基于思想意識的“現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涵
當前,網絡技術高速發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推出,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需要進行變革和創新。新課改之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提出了“滲透”教育。
在現代教育中,利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采用思想意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
“現代愛國主義教育”是基于思想意識滲透的一種教育方式,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利用思想意識隨時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思想,讓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成為一種常態化教學。
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更新教學理念
隨著當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目標的提出,為了確保該種教學目標實踐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在其開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通過自身教學理念的變革與更新來指導其教學實踐的開展。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為了完成新課改背景下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要求,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從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實踐來看,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思考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以突出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完成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目標。
(二)利用信息技術
當前的教育實踐有著可供利用的多樣化教學資源,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為了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來提高其教學的質量,以課堂組織的有效來吸引學生主動的參與課堂實踐與課堂學習,以此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為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了一定便利,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相對較為抽象的文字描寫,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構建起較為具體的形象化認知,并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學情境的構建可以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通過對于學生視覺、聽覺的調動促進學生思考的開展,在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容易被激發,當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主動思考,開展課堂教學也是在對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進行培養與鍛煉。
例如,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少年有夢”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提前讓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預習,并引導學生除了去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資料的查找,將關于“夢想”的故事寫一份筆記,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分享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進行自由的交流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夢想到底是什么,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偉人的夢想以及平凡人的夢想,時代楷模的人生追求等這些問題。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課堂主題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可以利用學生的表現欲,鼓勵大家去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鼓勵大家去思考,相互輔助。
(三)加強師生互動
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要在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基礎上積極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以課堂上高質量的師生互動與課堂愉快學習氛圍的構建來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思考,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與滲透。在傳統的課堂模式中,教師一般會占據大量的課堂時間,其雖然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講解了諸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向學生傳達愛國思想,但由于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沒有加入自己的主動思考,其被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既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也不利于學生形成愛國主義精神。
例如,利用“榜樣力量”將“時代精神”運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將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模仿能力以及好奇心,從道德與法治課文的人物背景出發,引發學生對一些行為的思考,并且通過“榜樣力量”,為學生的德育品質樹立良好的榜樣。因此,為了使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思考,將教師講的知識融會貫通,主動思考,教師在課堂的實踐中可以有意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課堂提問,小組合作等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共同探討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在新式教學的組織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學地位的轉變,其在組織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也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主動思考,開展愛國主義思想的鍛煉。
三、結語
綜合而言,在思想意識的基礎上實現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愛國主義教育的改革是一種必然趨勢,也符合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愛國主義教育方式,探索多元化教育方式,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不斷從實踐中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馬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J].文淵(高中版),2019(02).
[2]張保民[1].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應成為初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J].讀天下(綜合),2019(05).
[3]西彬張.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教育研究,2020,(07).
[4]陳興麗.思想品德課利用本土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8.
[5]張間花.論廣州紅色文化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0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