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磊
經濟的發展為各行業革新自我發展趨勢指引了方向,面對在機械設計中可能遇到的設備規格不符、設計標準與實際需求不契合等問題應當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案,從而節約資源并提升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實際需求是指引各項工作開展的參照,為將客戶需求完美落實,需要將質量管理體系引入,如此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對接客戶要求,設計與開發出相應的機械設備。
一、質量管理體系對設計與開發的有關規定
在我國推行的ISO9000的規定中,對設計與開發這一術語給出了明確的說明,其指的是根據需求或者要求轉變為產品的過程,這一過程要充分基于客戶的需求,站在客戶的角度,并在過程中集思廣益,將群體的力量予以發揮。同時依據條款的基本規定要按照科學合理的程序對設計與開發過程予以優化,但并非限定創造性思維,反而注重創新,目的是推動產品的升級與革新。結合體系中的規定來看,要從設計的策劃端入手,注重實施的過程,即輸入、輸出和控制,其中控制指的是評審、驗證和確認的過程,但在初步確認后并不能說明產品已經合格,還要經過設計評審的階段,說明需要變更的項目和活動,進而保證產品更為貼合客戶的需要。整個過程彰顯出PDCA動態循環的優勢,利用螺旋上升的原則,本著持續改進的理念,在動態監管的環節中逐漸指出所暴露的問題,從質量的把控上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提升產品的質量。
二、質量管理體系在機械設計與開發中的運用
1.策劃階段。在此階段所給出的決策意見將直接影響設計與開發的大方向,因此要從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分析所給定的內容能否滿足生產進度和質量的要求,以此完善策劃建議。首先,要生成設計與開發任務書,說明項目的來源,并明確在此過程應當遵從的規范和標準,呈現出客戶對產品應用上的需求和性能,保證各項活動均契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以此保障設計與開發過程的安全性。設定總體進度要求,明確每一步驟的基本操作和任務,設置階段性和總體性的目標,將此作為檢驗的標準。其次,要結合項目任務書中的具體要求,選定項目負責人,根據相應的人員結構為各部門制定工作要點,說明其所負責項目的范圍,進而各部門依據總體目標設置相應的計劃,使得部門內外均能夠合理化溝通,保證從設計概念的落定階段到實施過程和更改階段都能夠得以全面管理和控制。計劃制定的類目要具備針對性,但不可過于冗雜,要具備條理性,將執行人和項目內容一一對應,也可生成流程圖,體現出程序的對應關系。再其次,分段管理,將開發與設計過程劃分為多個階段,從每個階段的任務入手,理順部門和人員結構的溝通關系和責任,針對輸出形式予以確認,并說明在遇到需要變更的突發事件后要及時調整,以此維持動態更新的狀態。在完成以上所闡釋的內容后,應當開展技術接口會議和組織碰頭會議,安排每個部門的工作,說明不同部門間的接口關系,使得每個參與到項目中的人員都能夠清楚了解到設計的內容和進度,以便于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將階段性任務目標予以落實。同時要提醒各部門負責人在實際工作中要制定部門計劃,要求每個參與人員都能樹立責任意識,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和與客戶需求相悖的設計開發活動,以此縮短問題的處理時間,保證在實際工作中仍舊維持高度的敏銳性,提升質量控制的效果。
2.輸入階段。輸入是為輸出服務的階段,其屬于質量管理的關鍵時期,因此相關人員要有意識的提升個人基本能力和素養,對于設計與開發的結果合理把控,并提升輸入的適宜性和充分性,由此保證資源投入和實施效果的最終成效。在此時期,要評審設計開發輸入的適配性和充分性,設計項目組要從設計輸入的清晰程度、完整程度和結構運行矛盾性等多個方面說明是否與標準相符合。將評審的結果給出,依據此,項目人員即可在完全了解后將其執行,提升工作的順利程度。在評審中容易發現,并非所有的輸入都能夠與實際需求完美契合,此時對于不符合合理性要求的問題要及時與設計開發和技術人員進行溝通,為問題解決獻計獻策,并就所給出的意見說明其是否可行,最后敲定統一的解決方案。如若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得以徹底解決,這時就需要給出對應的緩解措施,在歷經試驗、調研后說明是否能夠應用到實際作業中。對于出現整改的內容要能夠準確記錄在任務書中,以此保障輸入的清晰程度,避免因資料不清或者責任不明確而帶來推諉扯皮的影響,保證交付的質量。一般采取會議評審的辦法,將產品性能、功能和客戶要求作為輸入信息,考量其是否能夠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各材料是否清楚完整地講明在設計與開發中要達成的目標,以此保證各材料間不會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整體具備協調統一的特征。
3.輸出階段。輸出的設計開發的結果,因此其應當契合多方面的要求。首先要符合設計開發輸入階段所給出的材料的要求,其次要能夠具備指引采購和生產等工作的功能,指出服務和產品特性信息,以此說明產品接收的準則,講明服務和生產中的試驗和檢查要點,從而關注到產品正常使用和安全運行的充分條件,降低缺陷出現的可能性,減弱風險等級,以此維持產品的特性。除此以外,還要從充分性的角度衡量輸出的結果,只有在授權人員給出批準的結果后,才能放行輸出文件,由此提升文件的適宜性和充分性。機械設計與開發過程中要輸出采購文件、檢查標準、設計驗收標準、說明書、計算文件和圖紙等,展現出在設計開發中所應用的技術與特殊工藝,有些機械設備其要經過無損檢測和輔助處理的過程才能產出更為優質的產品,面對這一產品需要在工藝評定后形成作業指導書和工藝文件,此類文件在輸入階段無需過分要求。驗證設計開發的關鍵是對接輸入輸出的要點,根據要求于產品輸出前完成,在驗證的環節如若發現有些輸出與輸入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時應當先驗證設計方案而后更換計算方法,對結果的準確性加以證明,比較類似設計與新設計間的契合度,再次評審輸出文件,并保證獨立性。將驗證的結論生成報告文件,如若在驗證的過程中發現不符的情況,應當提出改進措施,將改進辦法填入到驗證報告中,以此保證在多次驗證中可作為參照參考,保證合格水平。
4.評審階段。此階段要將早期報警原理應用其中,群策群力,檢查設計產品,專家代表結合關鍵節點和關鍵階段的質量目標,全面且正式的對現有的結果加以檢驗,從而給出檢查結果,將結果變為合規文件的形式作用于后續綜合評定階段。針對其中所發現的不足之處說明問題的應對辦法,細化設計建議內容,盡可能消除反復作業的情況,保證工期。這就說明項目設計人員和承接單位的領導人員要從自身的職能出發,不可將評審工作當做額外作業,提升責任意識水平,保持高度嚴肅認真的態度。因此,在質量管理體系的指引下,應當預先將輸出評審資料交付給專家人員,并開展評審活動,將結論內容的操作性提升,跟蹤落實專家所給出的意見。
5.工藝評定階段。在機械設計與開發的環節涉及到一些較為復雜和特殊的工藝,作為特殊工序其與基本作業間存在著差別,要針對特殊工藝展開評定活動,設計工藝參數,依據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和復雜程度敲定工藝參數,以此編制工藝設計報告,并查看所應用的設備其能力水平,鑒定人員資格。開展正交試驗活動,結合所選定的參數,動態監控過程參數,采取分組檢驗的辦法,將結果真實記錄和呈現。
6.試生產階段。依據所給出的工藝文件進入到產品的試生產階段,試驗所有的性能指標,按照檢驗規程評定所運用的工藝、技術等能否產出相應的質量,判定與規范和標準的匹配程度,從而制定出報告,說明試驗結果。此過程同樣要求設定動態監管的辦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將設計更改的內容填寫完全,將記錄保存完好。
7.確認階段。此階段設置的意義在于能夠說明所試生產的產品能否與預期用途和規定使用需求相契合,在該階段作業中要提前設定作業的時間,一般在產品正式交付使用前或者服務提供前要開展設計與開發的確定作業。采用樣機試驗的辦法,對作業條件真實重現,試驗產品操控和功能的齊全程度,依據相關標準和工業標準組織開展現場評定的作業,用戶代表和相關單位人員要同時在場,只有產品的性能等達標才可由代表簽署鑒定結論文件,以此為產品的運行和生產過程保駕護航。
8.最終評審階段。在試生產、確認階段都達成作業目標后,再次對規范要求和標準作出最終評價,該階段的參與主體要與此設計開發無關,做此安排的原因是要脫離設計過程,從整體的角度評定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從而在評審合格后即可進入到批量生產階段。
9.變更補充說明。在客戶所提出的需求變化時,產品的性能等多方面都會產生變化,面對這一情況要變更已經完成的評審和驗證結果,同時要將更改的具體過程記錄完全??傮w而言,確認、驗證和最終評審的程度取決于更改的重要程度和范圍,舉例來說如若僅僅是局部被更改,此時要考慮到所更改的部分對于整體的性能、結構的影響情況,還需要考慮到對已經交付的產品的制約作用,要從局部和整體兩個方向確定更改后的質量。
三、結束語
將質量管理體系應用于機械設計與開發過程滿足目前市場運行的特點,為將生產缺陷消除,應當注重每個階段質量控制的要點,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辦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